近日,荷兰政府对一家中资半导体企业采取的措施,引发了对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担忧。根据一份客户信函,安世(荷兰)公司表示,由于无法确定中国东莞工厂的芯片供货能否以及何时恢复,其正面临“不可抗力”的局面。该公司声称,在重新获得对东莞工厂的“供应链监管权”之前,无法保证产品的交付。然而,信中并未提及是其自身暂停供应晶圆导致了中国工厂的停产,进而引发了半导体市场的动荡。此事件可能导致欧洲前端市场面临封装产能的紧急短缺,尤其考虑到安世半导体约70%的产品在中国完成封装。
📍 **供应链中断的担忧**:荷兰政府的举措导致中资半导体企业安世(荷兰)面临芯片供货中断的风险。该公司在一份致客户的信中表示,无法确定中国东莞工厂的芯片供应是否以及何时能够恢复,将其描述为“不可抗力”。
🤔 **责任归属的争议**:安世(荷兰)在声明中并未提及自身暂停供应晶圆是导致中国工厂停产的直接原因,反而将焦点放在“供应链监管权”的缺失上,这引发了对其责任归属的讨论,并可能加剧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动荡。
📦 **封装产能的潜在危机**:外媒报道指出,安世半导体约70%的产品在中国完成封装。此次事件若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可能导致欧洲前端市场面临严重的封装产能短缺,对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快科技11月5日消息,就荷兰政府强占中资半导体企业引发芯片“断供”一事,我国已经回应,对其进行了管控和制裁。
面对如此情况,美国媒体获取的一封日期为“11月3日”的致客户信显示,安世(荷兰)告知受影响客户,其无法确定中国东莞工厂的芯片供货能否恢复、何时恢复。
外媒在报道称,在这封应被视作“正式不可抗力通知”的信件中,安世(荷兰)狡辩称,在重新获得东莞工厂的“供应链监管权”之前,公司无法“监督该工厂产品的交付可行性及交付时间”。
有趣的是,信中只字不提是自己停供晶圆在先,才导致安世(中国)无法正常生产,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
声明补充道,“我们正尽快进一步厘清中方相关举措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生产设施及分包商造成的影响范围与具体后果”。
对此,荷兰科技专业网站“Bits&Chips”指出,安世半导体约70%的产品均在中国完成封装,因此除非通过外交途径达成解决方案,否则欧洲前端市场将面临封装产能的紧急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