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星人Pro 5小时前
AI创业与商业模式的深度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参加锦秋基金CEO大会后,结合与投资人、创业者的交流,深入探讨了AI领域的创业与商业模式。文章指出,模型层将逐渐商品化,而优质AI应用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作者还强调了软硬件结合的颠覆性创新可能在中国发生,并分析了AI应用数据监测的新范式——token的重要性。此外,文章探讨了AI应用公司与模型厂商之间新的相互关系,以及规模化获取用户的方法并未因AI而改变。最后,作者还就AI公司的人才招聘、机器人领域的资本变量以及AI出海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并认为投资机构也需像创业公司一样灵活运转,以应对早期项目争夺。

🤖 **模型商品化与应用壁垒**:文章核心观点认为,AI模型层将趋向于商品化,即低利润率、同质化且易获取。然而,真正能够形成竞争壁垒的是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的复杂、规模化且难以复制的AI系统和应用。这一点与微软CEO的观点一致,即“大规模下,没有什么是商品”,强调在规模和复杂性中孕育的差异化优势。

💡 **软硬件结合的中国式创新**:当前英伟达的芯片架构与AI大厂的智能目标之间存在差距,作者认为在中国可能出现更彻底的软硬件结合颠覆式创新。锦秋基金的投资方向也侧重芯片,判断推理芯片市场窗口刚开启,并认为芯片、软件、算法的正向飞轮将是中国式创新,而与用户场景深度适配的芯片是关键护城河。

📊 **AI应用数据新指标与新关系**:文章指出,传统的“流量型”数据监测方式对AI产品已失真,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指标是“token”,它隐藏在模型调用中,模型厂商对此更为了解。这可能导致模型厂商直接与AI应用竞争,应用公司付费等于补贴对手。反之,使用多个模型的应用公司能掌握用户选择偏好数据,进而可能“拿捏”模型厂商,改变合作方式、成本结构及技术演进方向。

🚀 **规模化获取用户的重要性**:文章强调,AI创业公司获取规模的方法并未因AI而改变,创始人所需的创业素质,如增长和商业化经验,依然至关重要。那些有过商业化成功经验的创始人,即使其AI产品不处于风口,也可能成为模型厂商生态中的重要合作对象。

🧩 **招聘新标准与组织变革**:作者认为,对于AI公司而言,使用Cursor、Claude Code等工具的账单作为招聘考核依据,比传统代码题更能体现人才对AI工具的接受度和组织AI化程度。在AI竞争中,速度是关键,而速度的来源是组织的变革,这最终会带来技术和产品的领先优势。

🤖 **具身智能领域的资本变量**:与AI技术发展逻辑不同,作者认为资本注入是机器人领域更大的变量。资本涌入可能导致价格战,改变销售定价和商业模式,甚至出现机器人“白给”以换取数据,或通过供应链免费制造机器人并进行全链路分成的新模式。

🌐 **“出海”的挑战与新思路**:文章指出,AI公司“出海”的第一步(进入市场)不难,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进入市场后的发展。许多AI公司已进入第二阶段,需要更多破局的新思路来应对市场竞争。

🤝 **类创业公司运作的投资机构**:作者认为,今天的AI创业者需要一个像创业公司一样运转的投资机构和合作伙伴。锦秋基金作为高频、灵活且具备长远视角的投资机构,通过自身类似创业公司的运作方式,能够与创业者建立新型的联结,以应对早期项目的激烈争夺。

原创 王兆洋 2025-11-05 10:16 北京

关于AI、创业与商业模式的一些思考

作者王兆洋邮箱wangzhaoyang@pingwest.com

最近有机会全程参加了锦秋基金的CEO大会。这家在过去一年出手了50多家AI创业公司的投资机构,请来了它投资的近百家公司的CEO,一起密集交流了一整天。

以下是听了锦秋的分享,以及与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交流后的一些感想。

1 模型会成为commodity ,但好的AI应用不会。

“Commodity” 这个词在中文里很难直接翻译,它并不仅仅是“商品”,而是指低利润率、同质化、容易获取、难以形成壁垒的东西。

过去不少讨论都认为,AI 整体会逐渐变成 commodity。而锦秋的核心观点是:模型层会逐步成为commodity ,但好的 AI 应用不会。

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最近在一次播客中也提到,人们总喜欢把 AI 或云看作 commodity,但事实上——“At scale, nothing is commodity”。也就是说,当一个系统的规模足够大、复杂度足够高时,它反而会因为这种复杂性而产生差异化,从而形成新的竞争护城河。

从这个角度看,整个 AI 体系中,模型确实正在成为所有竞争者共同的基础设施——而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在这层基础之上,谁能构建出更复杂、更具规模效应、更难被复制的系统与应用。

2 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还需要更彻底的颠覆,这种创新可能会发生在中国。

当前英伟达的芯片架构设计,与各家AI大厂们所描绘的最终要达到的智能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抛开诸多噪音,纯从芯片与算法的软硬件结合技术原理来思考,是可以找到弥补这种差异的更优解法的。

在锦秋的投资方向里,芯片也是重点。他们的判断有三,第一,推理芯片的窗口刚打开;第二,芯片、软件、算法的正向飞轮会是中国式创新;第三,芯片依然有很多不一样的技术方案在解决问题,其中与用户场景深度适配是护城河。

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杨洁与创始人们交流

3 AI应用的真实数据体现在token,而它无法被真实检测。

过往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习惯的基于运营商管道、sdk等的“流量型”数据监测方式,对于AI产品来说,已经失真。

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指标是token,这些数据情况“藏”在产品对模型的调用上,也就是模型厂商会更加清楚AI应用的表现。

4 接上条,这也进而带来AI应用公司与模型厂商之间新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当模型厂商看得到哪些应用的token在增长,而模型又可以“内化”这些应用的核心功能时,就不可避免出现他们下场与AI应用竞争的可能,这时应用公司为token付费就是在“用你的现金流补贴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好的AI应用往往在用多个模型,于是它们也能看到自己用户在选择不同模型时的“数据”,当这些真实的反馈足够规模化后,就是模型厂商们今天最需要的最真实benchmark,于是应用公司反过来可以变成“拿捏”模型厂商的角色。这对应用公司与模型公司的合作方式、AI应用公司的成本结构、甚至AI技术演进的模式和方向都会带来巨大改变。

5 规模是第一要务,而一家创业公司获取规模的方法,并没有因为是“AI公司”而改变。

对于创始人来说,所需要的创业素质永远没变。连续创业者过往的那些创业经验、增长经验、产品经验,依然有效,尤其是商业化上打过胜仗的创始人在今天更有机会如鱼得水。

这些人做的AI产品,很可能并不在那些今天被炒的最火的产品列表里,这些创始人还不在聚光灯下,但他们一定会在模型厂商生态部门自己列出的珍贵的重点联系名单里。

6 可以被用来“对标”的上一代互联网公司快不够用了。

AI重做LinkedIn,AI重做多邻国,AI重做Airbnb,等等等等。但相比起直接的对标,对创业者来说,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产品“吞掉”的是来自哪款“上个时代产品”的用户,比如看起来被习惯性定义为AI陪伴的产品可能是在吸走一些带社交属性的游戏的用户,而不是聊天类产品的用户。从用户重合度和相关表现数据出发,才能更准确给这些用户估值。

7 用Cursor、Claude Code的账单作为招聘考核依据,比那些传统代码题更符合今天AI公司的人才要求。

许多对AI的使用已经非常极致的创始人,会发现,中国整体的开发人员对AI coding等新工具的接受度,以及整个组织的AI化程度,其实是低的:一方面因为过往互联网业务的成功带来的惯性,另一方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训练足够“工业化”后,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但在新的竞争里,快是竞争力,而快只能来自组织的变革,Anthropic全员AI编程,lovable全员全栈化,Cursor的恐怖迭代速度,其实都是组织能力,这最终会带来技术的分野和产品上的领先优势。

8 与AI发展的逻辑不同,相比于技术突破,资本注入可能反而是今天机器人领域更大的变量。

具身智能是过去一年国内资本市场最活跃和融资最多的方向,这带来诸多变化:

一是哪怕强如宇树,也需要对自己尝试过并认为不work,但今天却正在吸引大量资金支持的其他技术路线保留一丝空间;

二是,作为有消费品属性的机器人产品,资本涌入一定会带来价格战,直接会改变销售定价,进而改变商业模式。有明星创始人甚至提到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模式:机器人最终会“白给”,来换取用户为它提供数据,然后再进一步,可能供应链也“免费造”——造出来的机器人去产生价值后给全链路分成。

9 关于“出海”:走出去没那么难,但然后呢。

关于走出去这件事,依然存在太多幻想和想象。“去旧金山,就能辐射美国市场”的想法和当年“涌入新加坡,就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一样,有些一厢情愿。头部创业者拿到一定投资后,带着一些弹药来到硅谷抢市场,这第一步目前没什么难度,但真正的考验,是到了这个市场后发生的。

而今天似乎很多AI公司集体进入了这第二阶段,接下来需要更多破局的新思路。

10 今天的AI创业者需要一个像一家创业公司一样运转的投资机构、合作伙伴。

锦秋一年投了50多个AI项目,已经是国内出手最多的基金之一,这背后对出资额度、灵活度、判断方式等都需要跟着做很多改变,同时这是一个12年期的基金,可以用一个更长的维度对待这些越来越早期的投资。

某种程度上,锦秋给人的感觉是,它自己也在像创业公司一样运转。这有助于在今天越来越激烈的对早期项目的争夺中,与创业者建立某种新型的联结。

    点个爱心,再走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创业 商业模式 模型商品化 AI应用 软硬件结合 中国式创新 token 具身智能 出海 AI Entrepreneurship Business Models Model Commoditization AI Applications Hardware-Software Integration Chinese Innovation Token Embodied AI Going Globa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