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前天 12:53
金融科技巨头与香港共舞,展望数字世界新格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香港金融科技市场在2025年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标志性事件包括蚂蚁集团与阿里在港购楼、蚂蚁数科海外总部落户香港、京东获得保险经纪牌照以及多家内地金融科技企业入选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名单。此轮热潮与上一阶段香港试图通过新经济企业弥补互联网时代缺位不同,而是聚焦于互联网大厂出海和金融科技创新,尤其是在Web3和虚拟货币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政策支持和资本涌入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注入动力,香港正努力成为内地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跳板,并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跨境财富管理中心。稳定币发展也成为重要驱动力,香港率先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吸引了包括蚂蚁集团和京东在内的巨头布局。香港金管局的“金融科技2030”愿景更将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列为重点发展方向,预示着香港在全球金融科技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 巨头抢滩香港,争夺市场入场券:随着内地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趋严,香港因其作为全球资本自由流动枢纽、无外汇管制以及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普通法体系的优势,成为内地金融科技企业出海的首选之地。包括蚂蚁集团斥巨资购楼并收购耀才证券以获取关键业务牌照,以及京东积极申请香港SFC牌照等举措,都显示出巨头们正在加码布局香港市场,旨在通过香港触达全球用户并承接海内外金融需求。

🚀 香港发力前沿科技,稳定币与Web3成新焦点:香港在Web3、虚拟货币以及稳定币等前沿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展现出积极姿态。通过推出“沙盒”计划和《稳定币条例草案》,香港率先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吸引了蚂蚁集团等巨头布局稳定币业务。同时,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也积极签约Web3和虚拟资产相关企业,并提供税收和人才引进等支持,致力于完善香港的虚拟资产服务生态,这标志着香港正努力在新兴数字经济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 香港作为跳板与练兵场,助力内地金融科技出海:香港不仅是吸引资本的枢纽,也成为内地金融科技公司出海的“练兵场”。相比内地,香港市场环境更为复杂,要求企业直面与全球顶尖机构的竞争,并适应不同的文化和消费习惯。然而,香港与内地仍保持紧密联系,成功在香港打磨产品和跑通商业模式的经验,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拓展其他海外市场。此外,香港成立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也整合资源,帮助内地企业以香港为平台走向国际,加速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融合,香港展望未来:香港金管局发布的“金融科技2030”愿景,将推进现实世界资产(包括金融资产)代币化列为重点投入的四大领域之一,包括推动代币化政府债券的常态化发行和Ensemble项目试点计划等。这表明香港正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并致力于将香港发展成为一个稳健、有韧性与前瞻性的国际金融科技枢纽,其战略意义已超越地域层面,关乎未来十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格局重塑。

巨头的抢滩、香港的探索,一场关于数字世界的明日狂欢。

今年,香港的金融科技市场格外热闹。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从蚂蚁集团与阿里在香港买楼、将蚂蚁数科海外总部落地香港,到京东火速拿下保险经纪牌照杀入市场,再到OASES(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签约新一批重点合作伙伴,又有两家内地金融科技企业入选,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

还记得上一次金融科技浪潮袭向香港,还是2018年前后。那时候,新经济企业扎堆港交所,「锣都不够敲」不是一个段子,而是港交所「拥抱新经济」的具象化体现。彼时,一批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港交所实现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而香港的金融科技市场也随着这些公司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发放虚拟银行牌照、探索区块链、云计算……甚至当时的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在离任后创办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滴灌通」。

如果说上一阶段,香港是试图通过抓住新经济、新金融企业,而弥补自己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缺位的遗憾。那么这一阶段,香港则是瞄准了互联网大厂出海、以及金融科技创新的风口,趁势而起。

近年来,香港除了在传统牌照资源上给金融科技大厂「广开大门」,在Web3、虚拟货币等前沿金融科技创新上更是全力托举。

在政策到位的同时,资本热浪也再次翻涌,上个月我们已经写过,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们已经开启了一波新的IPO热浪。(传送门:2025,金融科技上市「死灰复燃」

而在最近开幕的「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则表示,将帮助内地企业利用香港作为跳板扩展海外业务。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叠加金融创新的势头,卯足劲吸引资本。

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金融科技大厂们,抓紧上吧。

1

早在10年前的支付大战中,香港市场就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双雄逐鹿」的重要市场。

到2019年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已更名为「数字银行」)开闸后,香港金管局陆续发出3批共8张虚拟银行牌照,股东中出现了多家内地互联网/金融科技巨头的身影,蚂蚁、腾讯、京东、小米、众安、平安、携程、Welab都在其中。

众所周知,香港本地的市场并不算大,其陆地面积不过11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750万左右。

因此,这些围绕香港本地展开的布局很难真正形成规模。截止到2024年末,前述8家银行成立5年来,合计总资产不到800亿港币,累计服务的客户数也不过几百万。

然而,时间来到2025年,市场在陡然间发生了变化。随着境内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愈发趋严,出海越来越成为内地金融科技企业寻求市场增量的出路。

作为全球资本自由流动的枢纽,香港无外汇管制且普通法体系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香港本地的市场「蛋糕」虽然不大,但却可以触达全球用户,承接来自海内外的金融需求。

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2024年,香港资产管理规模年净流入增长超80%。包括波士顿咨询在内的多家机构都给出预测,未来几年,香港将超越瑞士,成为全球第一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香港保险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5年一季度,香港保险新保单保费飙升至934亿港元,同比大增43.4%,不仅刷新了自2001年香港保监局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季度新高,单季规模更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一半。

这也是巨头们再度加码布局的重要原因,买楼、拿牌照、招兵买马,都是在抢夺「入场券」。

比如蚂蚁集团,在与阿里联手斥资72亿买楼之前,他们正以28.14亿港元、溢价17.6%的价格收购香港市场第一大港资券商——耀才证券。

在收购完成后,蚂蚁集团将一举获得SFC(香港证监会)1、2、4、5、6、9号业务牌照,获得证券交易、期货咨询、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的业务资质。

京东也是如此,除了保险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已经获批,根据其招聘要求透露的「负责香港SFC1号和9号牌运营管理工作」,京东应该也在积极推动相关牌照的申请和落地。

与此同时,香港也可以作为内地金融科技公司出海的「练兵场」。

相比于内地,香港有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巨头们要直面与全球顶尖机构的正面竞争,还要适应与内地不同的文化与消费习惯,但仍然与内地「大本营」有着足够紧密的连接。

如果能够在香港打磨好产品、跑通商业模式,他们就可以将产品进一步推向其他海外市场。

再加上,香港成立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将通过整合资源,帮助有意拓展海外业务的内地企业以香港为平台「出海」,更多企业也在这个窗口期抓住了机会。

以出现在OASES重点企业名单上金融科技公司来看——奇富科技、冰鉴、乒乓集团、连连支付、快牛智能……虽然处于不同细分赛道,但也都是出海的「急先锋」。

注:OASES签约的内地金融科技企业重点合作伙伴名单,馨金融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许多来自其他领域入选重点合作伙伴名单的企业正批量登陆港交所,而这也为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2

除了远征出海,2025年,稳定币的发展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随着美国「天才法案」(注:《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英文缩写为「GENIUS Act」)获批,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金融巨头正积极布局稳定币业务。

从PayPal推出自有稳定币,到Visa、Mastercard将稳定币接入其支付网络,再到稳定币第一股Circle登陆二级市场,新技术的冲击已经势不可挡,并且在跨境支付、财富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内地金融科技巨头们来说,他们不想也不能错过一个崭新的时代,但在目前的境内市场,他们很难有施展拳脚的空间。

香港成为了那个「可能」之地。

2024年7月,香港公布首批3家「沙盒」参与机构名单,京东旗下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选的机构之一。

到2025年5月,《稳定币条例草案》经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这意味着中国香港将率先落实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

随后,蚂蚁集团宣布在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三地布局稳定币业务;旗下蚂蚁数科、蚂蚁国际均计划在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

此外,OASES还签约了不少于web3、虚拟资产相关的重点合作企业,为他们提供税收优惠、人才引入等一系列配套支持,以此完善香港的虚拟资产服务生态。

比如首批引进的重点企业中,唯一一家金融科技「恒云科技」就是虚拟资产交易系统提供商。

虽然在8月1日《稳定币条例草案》正式生效之后,香港金管局尚未发出任何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监管机构也频频喊话为市场「降温」,提示风险。

但舞台已经搭就,序幕已然拉开。

根据香港金管局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5」上公布的「金融科技2030」愿景。

为了将香港发展成为一个稳健、有韧性与前瞻性的国际金融科技枢纽,推进现实世界资产(包括金融资产)代币化将是香港重点投入的四大领域之一。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将代币化政府债券的发行恒常化,推出Ensemble项目试点计划以支持真实交易等。

从这个视角出发,巨头们的抢滩、香港的探索,其意义已超越一地之兴衰,更关乎下一个十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格局重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馨金融”(ID:Xinfinance),作者:洪偌馨、伊蕾,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香港金融科技 数字银行 稳定币 Web3 跨境金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