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6小时前
OpenAI与亚马逊达成巨额合作,算力版图重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OpenAI与亚马逊云服务(AWS)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OpenAI结束与微软的云服务独占关系。此次合作将为OpenAI提供AWS数十万张英伟达GPU和数千万颗CPU的算力支持,其基础设施基于Amazon EC2 UltraServer平台,优化了GPU的高速互联和低延迟,能够灵活支持OpenAI从ChatGPT推理到新模型训练的各种任务。该协议是OpenAI兑现其巨额算力承诺的重要一步,也为亚马逊在AI竞争中注入了强心剂,显示了其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决心。

🤝 算力巨头牵手,OpenAI与AWS达成38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标志着OpenAI摆脱对微软Azure的依赖,转向AWS获取大规模计算资源。此举不仅是OpenAI兑现其巨额算力承诺的关键一步,也预示着其未来算力供应的多元化布局。

🚀 AWS为OpenAI量身定制高性能基础设施,采用Amazon EC2 UltraServer平台,通过高速网络连接数十万张NVIDIA GPU,实现极低延迟,满足OpenAI从模型训练到推理的各类算力需求。这展示了AWS在支持超大规模AI工作负载方面的强大实力和技术优势。

💰 此次合作规模空前,是OpenAI首次与微软以外的云服务商签订如此大规模的合同,也成为AWS历史上最大的云服务合同之一。这不仅显著提升了亚马逊的市值,也对AI领域的算力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OpenAI的合作策略调整,包括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和重写与微软的核心合同,使其获得了更大的算力采购自主权。虽然与微软的2500亿美元Azure合同以及与甲骨文的3000亿美元合同相比,此次与AWS的380亿美元订单规模不算最大,但其战略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有的算力供应垄断。

🤔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对AI领域曾表现出高度焦虑,积极推动AWS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此次与OpenAI的合作,不仅能暂时稳固AWS在云计算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反映了其在AI模型开发生态方面加紧追赶的决心。

OpenAI的1.4万亿算力订单,正式开启大甩卖。

这不,亚马逊第一个吃到了奥特曼画的大饼,一口气拿下了380 亿美元的大单。

咱就是说,不愧是号称IPO估值上万亿的公司哈,几百亿的算力合同说签就签。

奥特曼这买GPU随意得跟收集宝可梦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OpenAI前几天才刚被微软「爆猛料」——上季度血亏115亿美元

即便都亏成这样子了,奥特曼依然保持着挥金如土的作风,签380亿美元的单子依然眼睛都不带眨的。

这不免令人有点担忧:奥特曼,你这钱包,真能撑得住吗?

面对网友们的质疑,奥特曼近日在播客上给出的回答很强硬:

那些在网上对我们算力支出大惊小怪的人,要是能买到OpenAI的股份,肯定抢着往里冲。

好好好,这口气是真不小。

跟着量子位来看看,OpenAI这次砸给亚马逊的380亿美元,究竟砸出了些什么。

380亿美元塞给AWS

与微软彻底结束云绑定关系还不到一周,OpenAI便火速牵手亚马逊,宣布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规模远超此前任何SaaS客户的采购额,业内人士称之为史上最大的云服务合同之一。

消息一出,亚马逊股价早盘飙升超5%,市值一口气涨了近1400亿美元,直接刷新历史纪录。

反观微软这边,股价微微下挫。

苍天绕过谁……

三年前,微软靠OpenAI点燃了Azure,这次,轮到亚马逊借OpenAI冲冲业绩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OpenAI和亚马逊蜜月期的开始,未来这笔订单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根据双方官网的说法,OpenAI 将全面接入 AWS 的算力资源——数十万张最新一代英伟达GPU,再加上数千万颗正在部署的CPU

不愧是云计算市场的老大啊,这阵仗可以说相当豪横。

这还不够,AWS为OpenAI特地采用了一套超高规格的算力基础设施,架构设计相当讲究,重点优化了性能与能效。

更具体点来说,这套系统基于Amazon EC2 UltraServer平台,将NVIDIA GB200 和GB300 GPU通过同一网络高速互联,延迟低到几乎「贴脸」。

此外,这套GPU集群能覆盖几乎所有工作任务,从ChatGPT的日常推理到新模型的训练都能轻松应对,可灵活适应OpenAI持续演进的技术需求。

对此,奥特曼表示非常「欣慰」:

前沿模型需要巨量且稳定的算力。与AWS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全球算力生态,驱动下一阶段AI的全面开花。

OpenAI表示将「立即」启用AWS的计算资源,并计划在2026年底前完成全部部署。

同时,AWS也为其预留了2027年及之后的算力扩展空间。

换句话说,这笔380亿美元的大单只是个开头,后面还有继续加码的余地。

而另一边,亚马逊AWS的CEO Matt Garman则顺势自卖自夸了一波:

在OpenAI持续突破技术边界的过程中,AWS的一流基础设施将成为其野心的坚实支柱。我们能够即时为客户提供大规模的高性能算力,这正是AWS在支持超大规模AI工作负载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双方的首次合作。

早在今年年初,OpenAI的开源模型权重就已经登陆了亚马逊Bedrock平台。

上线后,OpenAI迅速成为该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模型提供方之一,已有数千家企业在高频调用其模型,用于Agent、代码生成、数学推理等场景。

天价算力承诺开始兑现

在上周二的直播中,奥特曼放了个「大招」:OpenAI计划投资高达1.4万亿美元,用于建设约30吉瓦的算力基础设施。

这个规模相当恐怖——要知道,1吉瓦的发电量大约等于一座核电站的输出功率,30吉瓦足以满足2500万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更离谱的是,奥特曼还宣称,未来要做到每周新增1吉瓦算力。

不过,暂时不知道以OpenAI目前不到200亿美元的ARR,该如何兑现这个近乎天方夜谭的计划。

毕竟按照现有成本估算,每1吉瓦算力就要花掉约500亿美元。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OpenAI才宣布正式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

这一变化让OpenAI首次可以合法向投资者发股、募资,为奥特曼构想中的「算力帝国」勾勒出了一种实现方式。

此外,作为重组的一部分,OpenAI重写了与微软的核心合同,彻底取消了Azure长达近六年的云服务独占与优先购买权。

在此之前,OpenAI的算力命脉几乎完全掌握在微软手中。

2019年,微软与OpenAI初次签署了排他性云协议,要求OpenAI的所有模型训练、推理与部署必须依赖Azure。

为了支撑这份合作,微软投入约130亿美元,大规模扩建云基础设施与GPU集群,可谓倾尽全力。

然而,随着OpenAI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膨胀,即便微软持续重金扩张Azure的数据中心与GPU集群,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其训练规模。

在多轮协商后,双方对合作条款进行了调整——微软放弃了云服务独占权,改为「算力优先购买权(ROFR)」模式。

也就是说,OpenAI可以在微软的Azure资源不足时,自行向其他云服务商采购算力。

为了进一步支持OpenAI的发展,微软已批准其建设额外的算力产能,主要用于模型的研究与训练。

这一表态,既是微软的让步,也标志着OpenAI初次获得了在多家云平台间自主调配算力的权利。

在这一背景下,OpenAI才得以与甲骨文及软银合作,共同兴建代号为「星际之门」的超级数据中心。

不过,尽管「星际之门」项目规模惊人,但自建数据中心毕竟周期漫长,短期内仍难以撼动微软在算力供应侧的垄断地位。

但如今,情况彻底不同了。微软不仅失去了独占权,就连最后的算力优先购买权也正式失效。

这意味着,从现在起,OpenAI在采购任何云资源时都无需再征求微软同意。

因此这次与亚马逊的合作也更为直接——不再是「托管共建」,而是干脆采购微软竞争对手AWS的现成云服务。

可怜的微软,之前被OpenAI和甲骨文联手背刺还不够,如今OpenAI干脆演都不演了,转头就投入了死对头亚马逊的怀中。

不过话说回来,AWS其实也是在「脚踏两只船」

就在去年底,亚马逊才刚刚向Anthropic注资40亿美元。

不仅砸了钱,还在自家博客上高调官宣:

Anthropic不仅会继续把AWS作为主要云服务商,还将咱指定为核心训练合作伙伴,并计划使用Trainium和Inferentia芯片来训练、部署下一代基础模型。

微软这边呢?其实也留了个备胎。

两个月前,微软宣布在Copilot中集成Claude。现在你打开Office,除了能用OpenAI的模型,还能自由切换到Anthropic。

左手捏着OpenAI的股份,右手却默默伸向了Anthropic。

唉,说好的携手共进,结果都在背地里搞「三角恋」......

值得注意的是,放在OpenAI近期的一系列「天价订单」里,380亿美元可以说只能算得上是「毛毛雨」。

微软虽然失去了云服务的独占权,但依旧是OpenAI的重要合作伙伴。

重组后,OpenAI承诺将采购微软总额约2500亿美元的Azure云服务。

而在此之前,OpenAI还被曝出与甲骨文签下了一份价值3000亿美元的长期合同。

焦虑的贝佐斯

OpenAI这一通骚操作,微软是喜是忧还不好说,但另一边,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肯定是长舒一口气。

毕竟,自从AI崛起以来,亚马逊一直被外界看成最可能被「颠覆」的科技巨头。

AWS虽然是云计算鼻祖,但和竞争对手比起来,其AI模型开发生态起步较晚。

微软早早绑定OpenAI,把 Azure 打造成了「AI原生云」,ChatGPT、Copilot、Office 365、GitHub等产品都在这朵云上。

谷歌则更加硬核,自研了从TPU芯片、JAX框架、Vertex AI平台到Gemini模型的AI一条龙。

相比之下,AWS以通用计算、存储见长,缺乏成熟的AI工具箱。

贝佐斯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为了AI这件事,老哥可是急得火烧眉毛。

据CNBC报道,这位「退休」创始人去年就开始焦虑:

为什么没有AI公司用我们的云!!

听说,贝佐斯经常对高管们「邮件轰炸」,三天两头发信追问,语气相当火急。

或许实在是有点恨铁不成钢,贝佐斯还躬身力行亲自「拉单」,帮亚马逊疯狂引荐AI创业公司。

真是老当益壮啊(doge)…..

看来这次亚马逊能拿下OpenAI的大单,估计也少不了老板「下场冲锋」的功劳。

不过,虽然这笔合同能暂时稳住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的头把交椅,但在模型这条赛道上嘛……

估计还得辛苦贝佐斯再四处奔走一段日子。

参考链接:

[1]https://www.ft.com/content/74d79365-efdc-4446-b0ed-d53ad4b55f59

[2]https://openai.com/index/aws-and-openai-partnership/?utm_source=chatgpt.com

[3]https://www.theverge.com/2025/1/21/24349006/microsoft-openai-compute-partnership?utm_source=chatgpt.com

[4]https://news.mit.edu/2025/explained-generative-ai-environmental-impact-0117?utm_source=chatgpt.com

[5]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1yvByESw?share_source=copy_we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Jay,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OpenAI AWS 算力 云计算 人工智能 亚马逊 微软 OpenAI AWS Compute Power Cloud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mazon Microsof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