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17:20:25 作者:狼叫兽
2025年11月3日,一名男子在美国因心脏病突发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经过四小时抢救无效后不幸离世。其家属随后收到一份高达1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8万元)的医疗费用账单,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该患者在入院时已无有效医疗保险,保险两个月前已失效,因此医院将其视为自费病人,并按相应标准进行计费。账单显示,“心脏病学”相关项目收费高达7万美元,但其所列手术代码为医院内部使用,无法与公开的医疗编码系统对应,导致家属难以核实具体费用构成。
在多次交涉后,医院才提供包含CPT编码的详细费用清单。然而,此类账单并非如菜单般清晰明了,每一项服务的定价背后涉及复杂的计费规则,即便查到编码也难以准确判断收费是否合理。家属举例称,一瓶仅含四片的低剂量阿司匹林收费31美元,而市面上同规格药品一千片售价仅为8美元,价格差距悬殊。
面对庞大的专业数据和晦涩的计费体系,家属尝试借助AI工具进行分析。通过输入CPT编码及相关费用信息,AI系统识别出账单中存在的多项异常:
其一,存在重复计费现象。医院对主手术及其附属操作,如气管插管、药物使用等,进行了双重收费,涉及金额约10万美元。其二,诊断分类错误,将急诊服务错误归类为住院治疗,导致计费层级上升,费用显著增加。其三,违规叠加收费,在同一天内同时收取呼吸机使用费与重症监护费,违反联邦医保的相关规定。
此外,AI还发现部分医疗耗材的收费达到联邦医保报销标准的23倍之高。基于上述分析结果,AI协助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沟通函件,明确指出计费问题,并提示可能采取法律手段及公开披露相关情况。
在持续沟通与压力下,医院最终同意重新评估账单。经多轮协商,原19.5万美元的费用被大幅削减至3.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4万元),降幅达83%,家属得以避免沉重的经济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