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圈 7小时前
主动网络安全投资:效益与风险管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强调了主动网络安全策略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投资回报率(ROI)。通过渗透测试和红队演练等主动措施,企业可以识别并修复防御漏洞,从而在攻击发生前降低损失。文章指出,网络安全的不作为代价巨大,一次数据泄露可能导致数百万美元的损失。主动安全将危机支出转化为可预测的投资,通过发现和修复漏洞来保障业务流程的顺畅运行。文章还分析了漏洞利用威胁的加剧、量化风险降低的必要性,以及攻击性测试如何揭示环境中的盲点,并强调了主动安全在提升组织韧性、合规性、市场声誉及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最终将网络安全定位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业务推动因素。

🛡️ **投资回报与风险规避**:网络安全投资的核心在于“今日投入少许,明日节省巨额”。通过主动的渗透测试和红队演练,企业能够深入了解自身防御能力,识别薄弱环节,并将资源精准投向最需要的地方。这种策略将网络安全从被动的成本中心转变为能够量化风险降低、保障业务连续性的战略性投资,避免了因网络攻击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如IBM数据泄露报告指出的平均440万美元)及对企业声誉的严重损害。

💡 **主动策略与危机转化**:文章强调,与其在攻击发生后疲于奔命地进行补救,不如将网络安全投资转化为可预测的、计划周密的运营支出。主动安全策略将发现和修复漏洞纳入日常运营,有效规避了因紧急修复、合规调查、法律费用等带来的高额危机支出,并能为战略性增长项目腾出资金,避免了“救火式”应对模式。

🎯 **揭示盲点与提升韧性**:攻击性安全测试,如渗透测试和红队演练,能够发现自动化扫描器无法触及的“影子”资产(如未管理的API、未经授权的数据库)以及员工易受攻击性、配置错误等深层问题。这有助于组织加强最易受攻击区域的防御,缩小攻击面,从而提升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和组织在面对网络冲击时的持续抵御与应对能力,即组织韧性。

📈 **合规、声誉与创新驱动**:主动安全策略不仅有助于满足GLBA、HIPAA、SOC2等日益严格的监管和合规要求,还能通过展示积极风险管理的承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一个安全意识强的企业文化,能让开发团队更有信心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因为他们知道重大漏洞会在用户使用前被修复,从而加速创新周期。

💰 **经济效益与业务推动**:进攻性安全投资的回报远超成本节约,它将网络安全定位为一项能够平衡预防、检测和响应的经济投资。通过量化避免的安全漏洞、运营效率的提升、保险费用的节省以及组织韧性的增强,企业能够构建令人信服的经济效益论证。主动的进攻性安全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业务推动因素,为整个企业带来可衡量的价值。

何威风 2025-11-05 08:45 上海


安小圈

第785期

米歇尔·德罗莱特是Towerwall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主动事件准备和合规服务的专业网络安全公司。

确定网络安全投资回报率要从一个简单的理念开始:今天投入少一点,明天就能节省很多。

通过渗透测试和红队演练中模拟实际攻击,企业可以获得关于自身防御能力的宝贵见解。这些见解能够揭示薄弱环节,并将资源转移到最有效的地方。网络安全投资回报率应通过其保障业务流程顺畅运行的能力来量化。

在网络安全方面,不作为的代价极其巨大。IBM的数据泄露报告指出,单次泄露的平均成本高达440万美元。虽然小型企业的绝对损失可能较小,但泄露事件的影响却更为严重,会导致运营瘫痪、客户信任度下降、巨额监管罚款,甚至最终倒闭。

将危机支出转化为可预测的投资

随着企业争相修复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成本不断攀升。事件响应团队长时间工作,紧急补丁推高了IT预算,合规调查带来的法律费用也失控。这种防御性策略还会占用战略项目的资金。由于恢复需求优先,以增长为导向的计划进展缓慢。

相比之下,主动安全策略包括将发现和修复漏洞纳入日常运营。它将意外的危机支出转化为计划周密、可预测的投资,从此告别疲于奔命的救火式应对。

漏洞利用威胁日益加剧

如今,网络攻击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地利用网络配置错误和应用程序漏洞。Verizon发布的《2025年数据泄露报告》显示,以漏洞为主要攻击途径的攻击同比增长了34%,目前每五起数据泄露事件中就有一起是此类攻击。SolarWinds 、Equifax和 Capital One等备受瞩目的数据泄露事件提醒我们,即使是强大的防御措施也可能出现漏洞。主动安全策略就像一个预警系统,能够在这些攻击途径造成损害之前将其暴露出来。

主动投资与补救费用

将安全漏洞成本与安全支出进行比较,可以有力地证明成本效益的重要性。每年进行渗透测试和偶尔开展红队演练通常只能覆盖安全漏洞发生后补救和恢复成本的一小部分。具体而言,安全评估能够筛选出影响最小的漏洞,从而提高安全工作的效率。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优先用于应对来自外部、内部和应用程序的最重要、最脆弱的弱点。

大多数此类漏洞在实际攻击中不会被利用。通过集中精力,组织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并从每一笔安全投入中获得更大价值。

量化风险降低

没有任何安全解决方案能够像从攻击者的角度审视系统那样,提供如此深入的了解。渗透测试能够发现实际的攻击途径,并暴露自动化扫描器或静态控制措施无法检测到的盲点。从脚本攻击到定制恶意软件载荷,红队和渗透测试人员能够精确地确定攻击者可能渗透关键资产的方式和位置。能够发现这些攻击途径的组织可以加强最易受攻击区域的防御,并通过缩小攻击范围来降低整体风险。

揭示环境中的盲点

攻击性测试揭示的问题范围涵盖环境的各个层面。典型的发现包括一些难以发现的“影子”资产,例如未管理的API、未经授权的数据库和未监控的AI部署,这些资产能够绕过传统的安全传感器。测试人员还会发现脚本缺陷、不安全的设置、权限过高的凭证以及身份管理漏洞。员工容易遭受网络钓鱼攻击、防火墙配置错误以及检测工作流程中的缺陷也经常被发现。即使是供应链风险,例如第三方软件或服务引入的意外漏洞,也会在全面的攻击性测试计划下显现出来。

从理论到实践:按影响程度排序

至关重要的是,主动安全措施能够验证哪些漏洞并非仅仅是理论上的,而是实际可被利用的。这种确定性将风险评估从简单的勾选合规性转变为动态的、基于情报的过程。安全运营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影响潜力来确定修复的优先级,从而缩短平均检测时间 (MTTD) 和平均修复时间 (MTTR)。保险公司会关注这些进展,通常会为成熟的网络安全项目提供更低的保费。通过展示主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也能提升与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的谈判能力。

培养组织韧性

攻击性安全有助于提升组织韧性,即持续抵御和应对网络冲击的能力。韧性有助于业务连续性,保护股东价值,并支持长期战略举措。通过定期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团队能够增强在真实攻击环境下有效应对的信心。构建稳健且可重复的漏洞管理程序至关重要。

安全之外的战略优势

主动安全策略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合规性、市场声誉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诸如GLBA、HIPAA、PCI DSS、SOC2 Type 2和ISO 27001等常见的监管和合规框架越来越多地引用或强制要求进行对抗模拟,使得渗透测试成为审计准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展现成熟的进攻性策略体现了对积极风险管理的承诺,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使企业脱颖而出。拥有安全意识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快创新周期,因为开发团队更有信心推出新的服务和产品,他们知道重大漏洞会在用户使用前被修复。

总体而言,进攻性安全投资回报率远不止于节省成本。积极的测试将网络安全定位为一项经济投资,它平衡了预防、检测和响应。量化避免安全漏洞、运营效率、保险节省和韧性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构建令人信服的经济效益。投资进攻性安全不再是可选项,而是至关重要的业务推动因素,能够为整个企业带来可衡量的回报。

编者按:

结合国内外的合规要求,我们会发现每一项网络安全合规的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业务发展,而不是成为业务的阻力。网络安全工作若脱离业务场景、脱离生产运营需求,只会演变成形式化的审查与堆砌指标,既无法真正降低风险,也难以支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合规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制度化、标准化的安全要求,帮助企业识别、预防和应对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可信性,从而为创新和扩张提供稳定的安全底座。

在当今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环境下,业务系统日益复杂、数据价值日益凸显,网络安全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防护问题,而是业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合规要求如《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关基保护条例》等,虽然表面上是监管要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数据流转合规、供应链可靠可信。这些要求通过明确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倒逼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得安全建设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

真正优秀的企业,往往把合规视为一种竞争力:合规意味着制度健全、流程可追溯、数据可信任,也意味着企业能够赢得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信任。例如,银行在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数据合规认证后,不仅强化了风险防控能力,也为金融创新业务打开了更大的空间。制造业、能源、电信等行业同样如此,只有将安全要求与信息化“三同步”全过程,才能确保数字化系统在面对攻击、失误或合规审查时依然稳健运行。

因此,每一项网络安全合规工作——无论是漏洞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加密,还是等级测评、安全审计、风险评估——都不应被看作负担,而应被视作保障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底线”与“信任红利”。真正做到“以安全促发展”,才能让合规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赋能,使网络安全成为业务创新的坚实支撑。

但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实践中。网络安全合规大量存在形式化操作,过度追求认证、审查与指标堆砌,忽视了合规背后的风险治理与业务支撑本质。这种“合规表演”导致安全资源浪费、风险识别流于表面,甚至形成“有证无防”的现象,削弱了合规的真实防护价值,也暴露出国际监管体系在落地执行层面的结构性困境。

END

【以上内容来源:河南等级保护测评


    《网络安全法》完成修改,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网络安全法修改了哪些内容?(附详细对照表)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攻防必备 | 10款国产“两高一弱”专项解决方案

【干货】2024 攻防演练 · 期间 | 需关注的高危漏洞清单

攻防演练在即,10个物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红队视角!2024 | 国家级攻防演练100+必修高危漏洞合集(可下载)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零信任】落地的理想应用场景:攻防演练

沈传宁:落实《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提升全员数据安全意识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网络安全 主动安全 投资回报率 风险管理 渗透测试 红队演练 合规性 组织韧性 Cybersecurity Proactive Security ROI Risk Management Penetration Testing Red Teaming Complianc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