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3 23:16 广东
随着各省陆续发布容量政策,136号文后对于国内大储装机的悲观预期正在扭转。年初市场对储能需求存在质疑,主要受政策影响(如136号文提及“不强制新能源配储”),但实际国内储能配置多通过指标打分机制,并非完全强制。市场化交易下,光伏/风电对储能的真实需求有增无减。政策调整后,储能需求持续超预期,三季度后部分企业宣布储能电池涨价,行业景气度确认。近期市场关注美国缺电的投资机会,本轮北美电力需求从燃气轮机启动、扩散至SOFC,再到光储。1、美国缺电的核心原因1)电力需求出现结构性拐点AI算力爆发是主要驱动因素,数据中心负荷快速增长,推动北美电力需求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官方预测2014–2029年增量最高达80GW,但实际可能突破100–200GW。其他需求来源:- 终端电气化加速:热泵(供暖)、电动汽车(交通)普及。- 工商业负荷爆发:数据中心、加密货币、半导体制造、电动汽车制造等产业用电需求持续增长。- 极端天气频发:夏季更热、冬季更冷导致制冷/制热需求上升,负荷与温度高度相关。历史背景:2006年后北美电力负荷基本零增长,但当前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需求拐点出现。2)电源侧供应能力不足装机结构失衡:近十年美国装机年均增速仅1.23%,增量主要来自风光储,而水电、火电、核电等可靠电源装机量下降(较2014年减少超70GW)。设备老化:大量机组建于1970年代或更早,退役高峰持续至2028年,新增装机难以弥补退役缺口。并网流程冗长:传统并网需3年以上,2023年新政(引入集群研究)优化至1–2年,但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供应。3)电网互联程度低美国电网分为东部、西部和德州三大互联区域,外送容量占比仅2%(东部电网外送容量17GW,占总装机900GW的2%),远低于中国华东电网的13%。电网建设滞后,设备老化(部分超40年),导致输电能力不足。2、缺电规模测算电力缺口指标:采用"有效容量系数"评估高峰负荷供应能力(火电80%、水电70%、核电90%、风电/光伏较低)。缺口预测:- 若数据中心负荷达100GW以上,东部电网缺口可能超100GW;全美总缺口可能达200GW以上。- 即使按保守预测(数据中心70GW),缺口仍接近70GW。结论:缺电问题严峻且无缓解迹象,电价上涨压力大(2021–2022年已现迹象)。
3、解决方案与产业链机遇1)电源侧:扩大有效装机优先发展可靠电源:燃气发电、核电、燃料电池等。风光储配套:需搭配调峰电源,但当前比例失衡。关键方向:5)北美储能标的估值体系将看齐BE和GEV24年开始发电侧装机增长已实质性启动,明确观测到从燃气轮机到SOFC订单充沛、启动扩产。当前燃气轮机排产已至28/29年,能够快速交付的SOFC能补足的缺口预期在GW级别。北美电力需求必须要与AI增速同步,光储正在成为以AI速度补足缺口的稀缺途径。当前美国储能年度装机45GWh左右,有望再造数个美国储能市场。
- 燃气轮机:北美天然气发电占比40–50%,头部厂商(如GE、西门子、三菱)订单排产至4年后,零部件(如涡轮叶片)供应紧张。核电: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部署灵活(建设周期3–5年),适合数据中心,获政府支持(如2023年《重振核工业基础》法案)。技术进展:美国Ocillo、NewScale等公司领先;中国"玲珑一号"冷试成功、钍基熔盐堆突破。核聚变:Best项目2027年竣工,2025–2026年进入招标密集期;中美技术竞争加速商业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分布式电源选项,效率高、成本低,适合数据中心配套,北美Bloom Energy需求翻倍(目标4–5GW)。
- 变压器产业链:海外供应紧张,美国进口金额激增(2021年100亿/月→2024年600亿/月),中国企业通过间接出口受益(如金盘科技、明阳电气)。高压直流电源:数据中心供电趋势(替代传统UPS),英伟达推动800V直流方案,SST(固态变压器)效率达98%以上。国内企业(如四方股份、阳光电源)有望突破海外市场。
5、数据中心成为储能需求端核心驱动力
1)数据中心储能的爆发逻辑
- 电网压力:AI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尤其美国)导致电网负荷激增,但电网改造缓慢(审批周期长、设备产能紧张),传统电源(燃气轮机、核电)建设周期长达3-4年,无法匹配数据中心1-2年的建设速度。政策导向:中国要求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加拿大限制AI负荷(上限400兆瓦),推动风光储成为必选方案。英伟达白皮书将储能列为数据中心标配,进一步强化预期。储能优势:清洁能源、部署快、成本低,可参与电网调频/套利,平滑负荷峰值,提升供电可靠性。
- 备电场景(替代柴油发电机):谷歌比利时项目配储2小时,微软欧洲项目配储80分钟(电网稳定区配时较短)。美国电网可靠性差,未来配储时长可能从2小时增至3-4小时。离网场景(完全自给):阿布扎比光储数据中心配储6小时,冗余要求高。并网场景(主力电源补充):美国光储项目普遍配储4小时,兼顾电网支撑与冗余需求。
- 保守(10%离网渗透):2026年储能需求24GWh。中性(30%渗透):近100GWh。乐观(70%渗透):超200GWh。
- 中国:2025年150GWh,2026年250GWh(增速67%),受益于数据中心+风光配储需求。美国:2025年52GWh(+40%),2026年82GWh(+58%),数据中心拉动弹性约20GWh。欧洲:2026年51GWh(+55%),以大储为主。全球:2026年装机量达445GWh(同比+65%)。
- 阳光电源:北美储能全球龙头,与特斯拉同一级别,假设28年北美AIDC配储需求120GWh,阳光北美大储份额20%-30%,单瓦时盈利4毛,对应利润弹性120e。阿特斯:北美储能龙头,今年公司28年北美aidc储能出货10-15gwh,单瓦时盈利假设3毛,对应利润弹性40e。海博思创:目前公司已经在美接洽GWh级别订单,假设公司28年北美AIDC储能出货5-10GWh,单Wh盈利0.3元,对应利润弹性30e。天合光能:5年储能系统出货8gwh,预计26年出货15-16gwh,单瓦时盈利假设1毛,对应利润弹性15-16e。
- 国内SOFC企业消耗Cr的量为2500t/GW,而海外则是国内的3~4倍,对应7500~10000t/GW。背后的原因可理解为同样SOFC,国内只能进氢气出水,而海外能进天然气 ,出水和二氧化碳。若按照BE 明年2GW的量计算则最少对应1.5wt金属铬(公司今年金属铬的出货量预计也就是1.1wt,按照30%市占率,我们预计全球需求也就3.6wt),对应铬酸钠1.5*3.6=5.4wt。而明年BE 2GW只是开始,未来增速加快,从这个角度看对铬金属需求的拉动非常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