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15小时前
深度阅读的价值与碎片化时代的专注之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短视频等新兴媒介的关系。文章通过三位嘉宾——主持人张越、《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读书博主于冰的对话,分享了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选择读物、实用读书方法以及在短视频冲击下保持专注力的方法。强调阅读是认识自我、拓展视野的关键途径,并指出短视频可以作为引导深度阅读的入口,而非完全对立的关系。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 培养阅读兴趣应从兴趣出发,而非功利性学习。让孩子觉得阅读是生活日常,通过绘本等轻松方式引导,循序渐进,先让孩子拿起书比读什么更重要。家长不应局限于阅读方式,听书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途径。

📖 阅读的选择应遵循个人兴趣,而非盲目遵循书单或名著。阅读如同交友,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概念也可拓展至生活体验,如品茶、赏景、听歌等,都是一种阅读。

💡 深度阅读在短视频时代依然必要,它提供丰富的信息量与深层内容,帮助读者建立逻辑化思维,经历完整的情感体验。短视频可作为获取短信息、情绪撩拨的工具,而深度阅读则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和自我建构。

🧘‍♀️ 在碎片化时代保持专注力,关键在于建立自我认知,明确自身需求。通过有意训练,如将手机静音、从短时间开始逐渐延长专注时长,培养专注力。互联网和短视频应被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干扰。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零碎时间总被手机占据,想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却发现很难静下心;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大部头”开始读却发现适得其反……

总台主持人张越、《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读书博主于冰,一起聊聊阅读,愿给你带来启迪,更好地收获藏在文字里的温暖与力量。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于冰:首先,不要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苦事,让阅读变成生活日常,如吃饭、睡觉、逛公园一样。我的小孩非常喜欢听书,他靠听“阅读”了大量图书,所以家长不用太局限于阅读方式。其次,让孩子觉得阅读有趣,比如可以通过看绘本等轻松的方式吸引孩子阅读。千万不要上来“大部头”(长篇幅的书籍),要循序渐进。让孩子拿起书,比读什么书更重要。

张越:看书必须得从兴趣开始,而不从努力学习开始。我小时候经常被老师和家长说,“不要看课外书,看与学习有关的书”,我并不赞同,这可能会打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一定空间,只要是有悟性的孩子,他就能从中悟出他该悟到的东西。

李鸿谷:我的孩子小时候看了很多绘本,看了很多图后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我带他去故宫,他看到故宫的建筑后一直在生动地讲述。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越过了文字,直接从画面跳到了自我表达的阶段,这也是新一代人的阅读方式。

孩子一定要读名著吗?

李鸿谷: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我说,高中生要熟读四大名著,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并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我觉得阅读如交友,一旦赋予阅读功能性诉求的时候,阅读就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是变成了压力。不要把读书当做学习,而是要把读书转化成找朋友的过程。孩子找到什么朋友,可能就会激发他对某一方面的好奇,进而去寻找满足他好奇心的图书,慢慢地进行深入阅读。另外,我也反对开书单,每个人喜欢的书都是自己寻找到的“朋友”,别人找的“朋友”并不一定适合你,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张越: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比如有人看《红楼梦》觉得很吃力,但有人就觉得很有意思。李鸿谷: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特别想说,万里路其实也是阅读的一种。有时候我们要读“无字之书”,喝一杯茉莉花茶、看一处风景、听一首歌都是一种阅读,一种人生体验。
有哪些实用的读书方法?

张越:我属于共情型和进入型,经常会把自己代入书中角色 。这个方法也有助于我做访谈节目,可以很好地共情嘉宾。于冰:我会先看书的序言,能让我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判断是否要继续深度阅读。另外,我有时会在看完一本书后走进当地,去感受文字的力量。我看《额尔古纳河右岸》后,就对额尔古纳河特别向往,直到我有机会去了当地,站在额尔古纳河看到对面群山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识到什么叫带着书本去旅行,什么叫读书带给你的丰盈状态。李鸿谷:作为记者,我们经常面临新的领域。想要快速了解一个领域,你可以选择读这个领域里最经典的书,这些书通常包含了最核心的问题。或者你也可以找这个领域里的相关博士论文,看论文的序言部分,序言通常已经梳理了这个学科的历史、核心问题以及这个学科里的经典著作,从中可以获得了解这个领域的路径。有必要做读书笔记吗?李鸿谷:我觉得可以做读书笔记,字数短则100字,长则1万字都可以。做读书笔记,其实是为了看你读书后理解了多少内容,又能表达出多少内容,这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张越:我不是一个勤于做笔记的人,但偶尔会抄一些令自己感动的东西。很多年后再翻看,能看出另一种味道,用时光看一个作品是很好的方法。短视频时代还需要深度阅读吗?张越:我最近刚看完一本书,讲述了一位女孩做外卖骑手的故事。如果把她的故事做成短视频,仅能提供基本故事,无法提供复杂的细节。比如,短视频能展现外卖员的辛苦,但它无法向公众传达她所面临的具体困境,但读书能提供丰富的信息量与深层内容。于冰:短视频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情绪的撩拨,而深度阅读会让你走入一片森林,感受整个过程。当下,短视频也出现了一些转变,20分钟左右的中长度视频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希望从短暂的情绪撩拨回到事实本身。李鸿谷:短视频更适合在零碎时间里获取短信息,它带来的是即时的快感和情感引爆。而深度阅读是一种长时间的沉浸,它会给你带来一个完整的情感体验,它能看到一个故事的跌宕起伏,有开始、有交织、有焦灼、有结尾,能提供一个逻辑化的思维过程。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不阅读,你的价值观很有可能被你的家庭、亲戚朋友所影响。只有读书,一个人的视野才能扩大,在众多矛盾的、复杂的内容里,慢慢选择成为你自己。刷视频和读书是矛盾的吗?李鸿谷:我们正处于阅读介质发生巨变的时代,我并不觉得刷视频和读书是完全对立关系。比如读书博主,就是通过短视频引导大家读书。于冰:在我看来,短视频可以作为 “读书的入口”。作为读书博主,我们用视频分享好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从而进行深度阅读。比如,我们最近做了一条视频讲王勃的《滕王阁序》,很多人都非常愿意听,但假如让人们直接看《滕王阁序》的古今译本,很多人都看不进去。从这个层面上讲,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只要人们想阅读、喜欢阅读,这比形式更重要。张越:我觉得短视频要同时具备有意思和有意义。有意思才能抓住受众,但如果只有意思也不行,你需要向受众传达有用的信息,所以我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更好地把自我表达和公众接受结合起来。李鸿谷:刷视频和读书并不矛盾,各种介质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也提醒我们,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出版物也要适应新的阅读心态、阅读模式、阅读方法。碎片化时代如何守住专注力?于冰:我有一些实践方法,比如不工作时将手机静音,有意训练自己专注阅读。每天从10分钟开始,慢慢延长到1小时,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张越:其实短视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不是说看手机不好,重点是你有没有自己的一定之规。李鸿谷:我一直没有把互联网、短视频当成一种冲击,我认为它们是一条高速公路,让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更有效率。
其实想要保持专注力的背后,是一个人能不能建立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单纯地不让他看手机,其实无法稳定形成自我。只有完成自我建构,他才会有真正的专注,不会被碎片化的东西所干扰。


阅读是一场无声的旅行,那些藏在文字里的温柔与力量,或许能带你更好地感受生活中每一程的风景。三联联合央视新闻,共同推出《夜读日历 2026——将这份阅读的美好,凝练成了每日可触的生活仪式。

生活不是一场与时间的比赛

而是一次找到真实自我的旅程

愿未来

《夜读日历 2026》

能成为你信赖的朋友

用满满的治愈

陪你勇敢闯荡、向阳生长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4q6czzMtWj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深度阅读 碎片化时代 专注力 阅读方法 短视频 育儿 自我认知 Deep Reading Age of Fragmentation Focus Reading Methods Short Videos Parenting Self-Awarene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