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来 12小时前
全球军工产业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当前全球军工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以美欧航空工业为例,分析了因供应链中断、供应商倒闭、成本上升以及过度追求“MBA模式”导致的生产线崩溃和技术人才流失。同时,文章也关注了中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国在航空技术上的发展,特别是“枭龙”战斗机的升级潜力以及中国空空导弹技术的进步。此外,还提到了印度在自主研发空空导弹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以及其AMCA战斗机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文章最后对F-35战斗机的系统限制和苏-57战斗机的实际效用进行了简要评价。

✈️ **美欧军工产业的困境与反思**:文章指出,以美国和欧洲为例,过度追求短期效益和成本削减的“MBA模式”导致了供应链的脆弱性,大量供应商倒闭,技术人才流失,使得F-22、C-17等先进战机难以复产,F-15EX的生产和质量也出现严重问题。这种“断根”式的管理方式,虽然短期内提升了股价,但长期来看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军事工业基础,暴露了“帝国”军事工业的衰败迹象。

🇨🇳🇷🇺🇵🇰 **东方军工力量的崛起与技术突破**: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的技术进步,从霹雳-12到霹雳-15,再到超远程的霹雳-17,展现了中国在推动相关技术发展上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提到了俄罗斯在空空导弹研发上的神助表现,以及巴基斯坦空军未来将由中国制造的战斗机“一统天下”的趋势,特别是“枭龙”战斗机未来可能集成无人机指挥和激光炮等先进功能。

🇮🇳 **印度军工研发的挑战与局限**:文章分析了印度在自主研发先进空空导弹(如ASTRA系列)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包括项目周期长、技术瓶颈以及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印度在面对竞争时,倾向于急于购买外国先进武器,而非耐心投入自主研发,这反映了其军工发展模式的不足。此外,印度AMCA战斗机项目的长期停滞和对F-35战斗机ALIS系统的担忧,也凸显了其在高端军事装备发展中的挑战。

💡 **全球军工发展的共性挑战与经验教训**:文章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军工发展路径,揭示了技术创新、供应链稳定、人才培养以及战略定力在军事工业中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基础工业的重要性,以及“走捷径”和“过度环保”可能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文章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持续奉献,而衰败可能比崛起来得更快,这为各国军工发展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原创 大水来 2025-11-04 14:54 云南

大杂烩

冷死了,昆明的轿子雪山都下雪了,云南东北西北昭通中甸也都一样白雪皑皑,最近几天,无数成都的朋友疯狂跑川西雪山打卡拍照,路都要堵死了,真是人生的巨大幸福。

苏超2025年度大赛终于结束,最靓的仔不是冠军泰州,而是长期挨揍的常州

德国人做事很认真,但是经常走到极端,当年咔嚓犹太人就是一个例子,欧洲谁都咔嚓,就他最疯,所有的黑锅都是它背,现在是搞环保,搞死了工业也在所不惜,梦想中的信息化工业4.0变成了工业404,几乎是不死光了不罢手的架势。

所以最近些年,不少欧洲人包括德国人学道德经,学中庸,这种独特的文化全世界独一份。

好了,今天开始

C-17想复活

这是半年前的消息,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反过来就可以看出,美国航空工业也是离谱的崩溃,F-22停产后,五角大楼三番五次想复活,一直都失败了,即使在2011年号称妥善处理的洛马公司,整了所有流程的严密生产全流程的技术档案和所有制造检测测试流程还现场录像,妥善保存,而且还有所有零件的模具工装夹具都认真保存完好,还是没有能复活。

主要原因就是,外部数百家供应商,相当比例都倒闭了,生产线也灰飞烟灭,要为了那么50架100架订货量,根本支付不了这么大的沉没成本,所以说,美国人习惯了短平快,极度的快意恩仇,喜欢就疯狂的造,不喜欢就立马去死,不管是战斗机,还是金牌员工,说开除就开除,类似的事情,不仅仅是洛马公司,波音公司也是如此。

停产N年之后,最大的问题不是主机厂,主要卡死在供应商,目前要C-17复活,波音公司要找五角大楼要很大一笔钱,把所有供应商的供应链补齐,过去不是事,现在是天大的事情,几乎没有可能。

更离谱的是,就算波音从麦道公司低价买到的F-15战斗机生产线,一直没有断过生产,但是最近5年,开发新一代小打小闹改进型F-15EX也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交付困难,1年就造得出1 2架,但是订单上百,另外一方面则是质量问题突出,造了50多年的老掉牙生产线也维持不住,帝国真的是不行了,支撑帝国的军事武器工业彻底扑街,美军的垮台也是如此,还剩一个仍然红火的金融市场,但是在几十万亿美元债务冲击下不知道还能撑多久,现在就缺乏一个导火索,说垮就垮罢了。

过去20多年,波音公司在MBA的套路下,疯狂的减员增效,不停的裁剪金牌工人,金牌专家,出售赚钱不够高的部门分公司,疯狂加大外包,降低成本来打造金牌股票,管理层和股东赚到爆,谁都想不到,反噬来得如此之快,减员增效变成了断根增笑,堪称最新版本的葵花宝典。

国家要牛逼,得一大批牛人为了国家持续的奉献几十年,而且还不止一代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非常漫长艰苦的一个过程,我们如此,美国也如此,但是垮台速度却比崛起速度快多了,美国开始拉胯就是最近20多年,美国起来到全世界顶流,花了上百年,大幅度垮塌就是20-30年,这也是中国文化说的,要成功如逆水行舟,要失败如悬崖跳水,须臾就到,不用操心不用努力。

小巴的效率战斗机用的是很勤,飞的很多,脏得很,收拾得不太好,之前用作取代强-5,歼7P/PG,还有幻影3/5的对地攻击作用,最近几年证实了该机对地攻击,还有对空作战也有相当的优势,比F-16CD还强,未来巴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将被中制战斗机一统天下。

按照现在航空技术的进步,估计枭龙还有4批次5批次,内容估计是加上无人机的指挥和操纵能力将是重中之重,未来还可以增加激光炮吊舱,作为近距离空战,或者防空,对敌人无人机进行拦截,还可能发动对地攻击。

隐身舰载机时代是美国开启的,但是没有玩几年,洛马公司的F-35战斗机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供应链危机,尤其是稀土卡脖子,几乎将强大的美帝军事工业全部掐死,谁都想不到。

就稀土这事情,美国人走了MBA道路,凡是有毒的污染大的,盈利能力小的东西几乎都不做了,让别人辛辛苦苦做,自己低价购买就是了,这种事情,假如自己能维持好关系,也没问题。

但是,美帝就是美帝,没有麻烦一定主动给自己制造麻烦,然后就扑街了,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老欧洲,某些高污染有毒的特种产品工业,在环保主义的攻击下,全部咔嚓,不远万里移动到某地,结果现在发现,也悲剧了,假如自己止不住骚动瞎搞事,容易遭遇人家禁运,军事工业几乎要垮一个台柱子。

反过来也可以看出这些东西的含义,重要的支柱,某些事情是谁都不爱的,但是得有人去做,不付出这些代价,你拿不到重要的东西,所以,动不动就喜欢走捷径的,一定要吃大亏,基础缺失严重,容易走不远。

阿三今年57挨了狠狠一击,很快就陷入迷茫,我是谁,我在哪,我该咋办?为了对付小巴的霹雳-15空空导弹优势,对本国自制的ASTRA1 2 3空空导弹没有耐心继续等,快快快,立马找个外国货治一治,俄罗斯人则乘机推销自己半吨重的R-37M空空导弹,先到先得,然后搭配苏-57战斗机的大饼,他们要求装自己制造的空空导弹和AESA雷达,还要求俄罗斯人交出全套火控代码,俄罗斯人满口答应,现在还在努力谈判。

从他们宣称的ASTRA2 3导弹研制进度来看,2的测试差不多结束了,今年年中成功从苏-30MKI战斗机上发射,3的试飞测试开展了1 2年了,假如没有大问题,再过2 3年,就可以拿到国产双脉冲远程空空导弹ASTRA2,某些印度人最早宣传射程250km,超过霹雳-15空空导弹,最近几年改口了,只有160km,还有固体冲压发动机推动的ASTRA3,射程号称340km,几乎是欧洲流星导弹的两倍。

按照宣传,目前装备部队的只有ASTRA MK1导弹射程号称110km,但是实用场景只有大约50-60km(海平面发射只有21km,中空8km高空射程只有44km,和俄罗斯的原版R77导弹差不多,15km高空射程号称110km),MK2射程130-160KM,1和2的外形几乎没有差别,就是内部发动机升级,和我们的霹雳12到霹雳15导弹类似,MK3射程340km,尺寸都不大,基本保持了相似的导弹直径,长度和布局。

这么着急忙慌的买外国货,只能证明一件事情,研制不太顺利,虽然给犹太人很多技术转让费,现在看新闻,看到了霹雳-15导弹的残骸好多个,估计临时拿着测绘的报告,去修改接近完成研制的ASTRA2,真是一个骚操作。

AESA雷达导引头,先进保密数据链,还有双脉冲固体发动机,这些不是看了残骸就能轻松复制出来的,这么临时起意,估计他们的新型空空导弹,还得继续大幅度拖延交付装备。

从结果来看,不算好,但是最近些年,全方位开发这些导弹的国家屈指可数,美国不搞冲压发动机推动的空空导弹,还是双脉冲AIM-260一款,欧洲搞完流星冲压导弹就彻底躺平不动了,俄罗斯人最近几年有如神助,开发了产品180,射程180km的R-77M空空导弹,双脉冲固体发动机,还有AESA导引头,真是非常怀疑,从某个神秘国度偷到的技术。

ASTRA1空空导弹研发历程,非常离谱,1994年开始,2018年才宣布完成,前后耗费24年,前期测试一直失败,后期不得不耗费巨资邀请欧洲人加入,导弹大拿全盘介入,才2年左右时间就摆平了问题,马上定型服役。

霹雳-15空空导弹成功以后,移植了部分新技术,老旧的霹雳-12也得到改进,成为霹雳-12A,导弹射程达到了120km,射程比霹雳-12的70km几乎提高了一半还多,估计是弹道改进更多,有可能没有移植双脉冲固体发动机技术。

我们的的霹雳-12空空导弹也有类似经历,曾经引入了俄罗斯人竞标R-77空空导弹失败的导引头技术,试飞测试也发生多次事故,但是经过努力,最终在2004年成功研发霹雳-12空空导弹,过程中也得到了外国专家的帮忙,尤其是高速飞行舵面颤振问题上,吃了很多亏,第一次很艰难,但是后续我们的速度就快多了,大约10年之后新一代霹雳-15空空导弹研发成功,过了不到10年,又是一款超远程空空导弹霹雳-17装备部队,传说中的冲压发动机推动的远程空空导弹,好像也装备了部队,射程相当远,估计超过300km量级。

该导弹长3.6米,直径178mm,重量154kg,和美国AIM-120导弹类似,采用了无烟单级固体发动机,最大速度4马赫,雷达导引头探测目标最大25km,正常开机距离15km,最大过载高达40g(我们霹雳12只有38g),但是射程差距较大,气动布局上类似,但是弹翼和尾舵的形状设计比较奇怪,采用了梯形翼,而不是世界各国常见的三角翼,目前开始广泛装备印度空海军的战斗机,包括苏-30MKI,光辉MK1,还有海军的米格-29K。

ASTRA3导弹的340km射程,猫腻也很大,目标居然是20km高空的目标,去打鬼啊,谁家战斗机飞这么高,大部分战斗机就是9-12km范围飚一下就是了,日常使用最多的8-9km高空,最大射程只有190km,比流星导弹多10km,几乎算是持平。

导弹长度3838mm,直径178/200mm前后有变化,发射速度0.8-2.2马赫,这种发射要求还是很宽松的,尤其是双发战斗机,攻角20度,上射下射±10km,导弹重量218±2kg,中段惯导双向数据链,末端雷达头。

正常中高空发射,能到190km,也算很可以了,假如这导弹顺利搞出来以后,能对小巴的枭龙和歼10CE构成一定威胁,可以说是基本拉平了两国空空导弹的差距。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阿三的空空导弹射程国标,飞行高速速度都比我们的更离谱,实际导弹射程还是要继续打折扣,再等几年看看情况。

这里也稍微提一句,目前正常空战,大部分都是6-9km高空居多,再高也不太划算,飞机的机动性也变得比较差,飞机控制比较迟钝,而且爬升太高也比较费时间,位置太高还不具备隐身能力的话,敌人雷达从下方向上搜索,背景就是天空,非常干净,容易被远距离发现锁定,高处发射导弹最大的好处是有射程优势,实际操作还是需要飞行员自己衡量利弊,歼10CE和枭龙这种老一代战斗机,还是追求8-9km的空战比较多一些,过载能力比中低空差了一些,但是阻力小飞行速度快,高度优势对敌人来袭的防空导弹预警时间比较长,好处更多一些。

0-3km这个高度,高度太低,好处是可以借用地面杂波掩护,以前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最近几十年,雷达的数字化处理能力飞速发展,低空飞行的优势基本丧失,而且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一个是空气阻力大,飞行速度慢,油耗比较高,不太合算,而且这么高的高度,容易遭到很多地面武器的杀伤,比如高炮,近程防空导弹等,非常不合算。

AMCA战斗机是印度空军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也很搞笑的是,预研到现在10多年了,还没有正式开始建造,细节来回修改了很多次,这个国家的优势在于韧性,发现事情重要就会死死咬住不放,几十年一直舍得投入,劣势在于上下都没有时间紧迫感,松散拉胯,做事非常不认真。

从美国印度关系来看,印度购买F-35战斗机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印度人最害怕该机的ALIS系统,全盘后台监控,作战训练卡得很死,每天早上都要洛马公司发过来全新的开机密码,不然战斗机没法启动,所以,印度人看了很多年,一直不买。

不是F-35这飞机不好,而是弊端太大,从对抗的角度而言,买了也没有啥用,小巴从我们拿到反隐身雷达很简单,要对消F-35的影响也不难,最多就是电科买几个JYXX雷达或者空警500E预警机就是了。

苏-57战斗机飞得漂亮之外几乎一无是处

最后就是俄罗斯人继续得逞,虽然苏-57不隐身,但是配备R-37M远程空空导弹也是能凑合一阵子的,尤其是苏57战斗机花哨得离谱的飞行表演,飞行员出身的印度空军高官百分百喜欢,这是本能,很难克服。

上午跑了一趟街上,买东西,回来写稿,累得很,休息。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军工产业 航空工业 供应链 技术人才 空空导弹 地缘政治 国防科技 美国 欧洲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巴基斯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