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7小时前
日本预制菜观察:普及与接受的背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分享了在日本咖啡店打工时首次接触预制菜的经历,对比了当时国内预制菜概念的缺失。文章细致描述了连锁咖啡店如何利用冷冻成品食材快速出品各类餐食,揭示了日本餐饮业广泛应用预制菜的现状,尤其是在大型连锁家庭餐厅和居酒屋中。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日本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认为关键在于商家明确标价,以及预制菜在价格、便捷性和多样性方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忙碌的家庭、上班族和老年人。文章也提及了近年来日本预制菜品类的不断创新和在零售端的普及。

💡 初识预制菜:作者在日本咖啡店打工时首次接触到完全加工好的冷冻料理,颠覆了其对餐饮业的认知,连锁店通过标准化的预制菜和简易的加热流程实现了快速出餐,且无需专业厨师。

🍽️ 餐饮业常态:预制菜在日本餐饮市场中非常普及,尤其在大型连锁家庭餐厅和居酒屋中广泛应用,甚至拉面连锁店也采用总部预制配送模式,消费者对此普遍接受,关键在于预制菜的定价与其品质和便利性相符。

💰 价格与接受度:日本人对预制菜的接受建立在明码标价和对价格合理性的认可上,不同品质和新鲜度的食材对应不同的价格,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不会对价格低廉的预制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 零售端普及与创新:随着物价上涨,日本的预制菜在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渠道日益普及,品类不断创新,涵盖了主食、蔬菜、甜点等各种食品,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成为商家在物价上涨背景下竞争的重要领域。

👵 多方需求满足:预制菜因其价格低廉、种类繁多、品质稳定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忙碌的主妇、上班族以及注重节约的老年人的欢迎,成为了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一种餐饮选择。

我刚到日本的那一年,在一家咖啡店打工。

那是家私人咖啡馆,老板老板娘都非常和善。然而没过多久,咖啡店被一家大型咖啡连锁公司收购。除了老板,当时我们这些员工都被并入了新公司。

新店铺装修大概花了一个多月,我们就正式入职了。

那大概是在2010年前后,国内根本还没有预制菜的概念,我在日本第一次见识到了预制菜。

咖啡店原本的厨房在地下,装修后位置大小不变,只是多了几台机器。四台冲意大利面的机器,两台带烤箱功能的微波炉,两台电磁炉,中间还加了一个非常大的岛台,就完事了。

新咖啡店是带餐饮的,早上烤面包,中午卖意大利面套餐,下午五点以后开始卖酒和各种小食,厨房设备齐全,没有明火,也不配厨师。 

等到员工培训,大开眼界了。哇!完全超出了当时刚从炒菜大国出来的我的认知。

所有的料理居然都是已经加工好的成品。

这里划重点:不是半成品,而是成品!

除了沙拉类的食品以外,其他所有产品,包括所有品类的酱汁都是冷冻状态送到店里,当天只需加热就能送上餐桌。

比如主食类的意大利面有细面和宽面。

客人点餐后,拆一包放进专门的冲洗机里,通过高温水冲洗完成解冻加热,细面两分多钟,宽面时间稍微长一点。

面解冻完,装盘,再装饰上各种浇头。

海鲜、番茄肉酱、青酱、白酱等等,各种各样什么都有。都是即时加热,再撒点芝士呀紫苏什么的就能上桌了。

整个出品,手脚快的人四分多钟,手脚慢的人也不会超过八分钟。

可能是制作工艺的问题,意大利面的吃口是那种略微弹牙的口感,因为当时第一次接触冷冻面条,倒是很可以的感觉。

晚上的菜品更是方便了,蒜香薯角、烤鸡翅什么的,放烤箱里稍微加热就行,香肠、披萨这种食品,炙烤面都已经全部做好了,也是烤箱加热就可以出餐。

各种冰鲜火腿更是方便,薄薄几片再配点芝士就是一份小食。

土豆沙拉都是一公斤的大包装,称好克数提前分装就行。

至于其他的冷冻的毛豆,水煮保存的白芦笋什么的,都是极其方便的。

电磁炉是用来加热烤盘的,热滋滋的烤盘上放着看上去像是现烤出来的各种菜肴,给人一种美味的错觉。

在这家连锁咖啡店里,厨房根本不是重点区域,所有的小时工都可以上手,只要按照分量分装解冻各种食物,再完成配餐装盘就可以了。

我当时一直都负责在上面做咖啡,早上七点开店,厨房的人也就要开始上班了。虽然意大利面要11点才开始销售,但是各种酱汁的解冻分装,菜品的称量分装却是非常花时间的。

当然这种店铺中午时段也很需要熟练工,因为可以保证快速无差错出餐,至于味道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只要按照总部的配比走就可以,人人都可以做大厨。

现在想起来,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预制菜餐厅。

随着在日本生活的时间越长,对日本社会的了解越深入,才了解原来日本才是预制菜大国。

这里的餐饮市场大致有这么几大分类:家庭餐厅,居酒屋,中餐厅,日式餐厅,日式西餐厅,拉面类,乌冬面类,烤肉类等等。

其中,大型连锁类的家庭餐厅、居酒屋、中餐厅是预制菜的大本营。

特别是家庭餐厅和居酒屋。

比如萨莉亚,ガスト、ジョナサン等等等等,只要是有孩子的家庭,有几年一定跑不了常常出入家庭餐厅。

居酒屋就更耳熟能详,数不胜数。

以上基本都是预制菜中心,更有甚者比如拉面连锁,很多也都是预制菜配送制度,比如这几年风很大的一兰,从汤包到叉烧到糖心鸡蛋,都是总部预制配送,各个分店自行加热贩卖。

所以你看,要说预制菜,真是没有哪个国家比日本更能翻出花样了。

那么,为什么这里的人对预制菜毫无反应呢?

多简单啊!预制菜就是预制菜的售价,只要不要把预制菜当新鲜食物贩卖,定价合适,没人说三道四。

比如日本的几大家庭类餐厅,一直都是主打便宜实惠花样多,再加上色素饮料无限畅饮,位置宽敞桌子大,在带娃家庭里简直无敌了。

而日本传统居酒屋的盈利,本来就不在菜品而在酒水,小菜只要实惠就行,预制菜品与新鲜菜品的那些口感味道差异,在几杯黄汤的催化下,就是美味珍馐,便宜合算得让人不能拒绝。

日本人信奉一个真理:

高い物にはそれだけの理由がある。

所有的都是明码标价。

秋田县新摘的毛豆,用盐搓洗,清水煮开到软硬适中,用冷水降温,再撒盐放冰箱冷藏。

这样的一盘毛豆,高级料亭大概要卖到600、700日币甚至更高。而在连锁居酒屋里,冷冻毛豆一盘只要200日币左右。

人们先是接受它的价格,再去品尝,就不会介意口感和风味。

高级日式汉堡肉餐厅里,一份汉堡肉的售价划分很细致,全和牛肉品类,猪肉与和牛混配品类,200g起步,每增加50g售价也会相应提高,价格制定精细得好像高级牛排店。

在这里,一份最基础的少量的汉堡肉米饭套餐,最少都是1700日币起步。

作者供图

而在家庭连锁餐厅里,一份汉堡肉米饭套餐大都1000日币上下。点餐的人不会去计较吃到的是和牛还是澳大利亚牛肉,是冷冻预制还是厨房现做。低廉实惠的价格决定了选择在这里进餐的人不会对食物的品质提出意见。

老饕们用嘴投票。

高品质的盐水毛豆,豆味清甜,豆香浓郁。而冷冻毛豆永远是冷冻毛豆,口感好像在嚼橡皮筋,没有豆香,木讷无趣。

全和牛肉汉堡排脂肪少,牛肉香浓郁。和牛猪肉混配汉堡排脂肪更丰腴,肉香混合复杂,口感偏嫩。

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差异显而易见,没有人会当冤大头。

日本的商家也非常乐意把预制菜的价格差异和过硬品控拿出来做文章,结果就是大型连锁餐厅永远有其受众,求仁得仁,每一分钱都花得心知肚明,没有人会抱怨什么垃圾餐饮怎么会端出来预制菜。

这几年,随着物价的大幅度上涨,日本的预制菜翻出无数花样,通过各种超商、便利店更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

比如各种冷冻蔬菜,都是老传统了。

青豆,蚕豆,毛豆,茄子,小葱,牛油果,秋葵等等等等。

作者供图

各种即时意大利面,也是很早就有的。

大包装乌冬面。

各种甜品,意式焗饭。

食其家的牛肉盖浇饭,日本人超爱,中国人没怎么听过的中华盖浇饭,还有传统酱油烤饭团。

各种焗饭、炒饭。

饺子、烧卖跑不了。

日式传统乌冬面的上面是这两年的顶流baingbiang面,救命啊!我用的输入法居然打不出这个字,但这几年已经火到了预制菜界。

作者供图

日本做预制菜的这批鬼才们简直无法预判,从中到西,从甜到辣。只有我们想不到的,而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今天,我们自己的店铺正在改装,增加了两排大冰柜,继续扩大冷冻菜品区。

十月,日本将又一次迎来大涨价面前,在物价飞涨的今天,预制菜已经变成各大商家争夺的一个中心区域。

价格低廉,花样繁多,品质有保障,快速方便的预制菜——忙碌节约的主妇们喜欢,天天累成狗的社畜们喜欢,掰着年金一分钱一分钱省着花的老年人喜欢。

还有什么是比预制菜更好的东西吗?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预制菜 日本 餐饮 消费 便利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