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为这些鲜活的旅游体验,而把贵州称为“爽居福地”,但这份“爽”从不是偶然,而是贵州刻在骨子里的资源禀赋。1200米左右的平均海拔,搭配北纬26度的黄金区位,使得贵州全年保持着15度左右的温润体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再加上超高的森林覆盖率,每立方厘米空气里都飘着上万负氧离子,宜居属性拉满。
以前,人们总是默认夏天才是贵州的主场,但其实,这里四季皆有韵味。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奔赴贵州,或是扎根黔东南的民宿,在梯田与炊烟间过慢生活,或是从一口酸汤、一首侗歌、一杯精品咖啡开始,解锁贵州旅居新灵感。
“贵”式松弛感“硬控”了多少新晋数字游民
过去,数字游民们喜欢去大理找松弛,或是一头扎进清迈、海南万宁的热浪里,后来有人发现,既想在城市里citywalk,又想去山野间撒欢解压,既想体验滋养身心的生活方式,又舍不得刺激的户外体验,贵州,就为这道难题递上了完美解法。
黄果树瀑布/图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在贵州,没人再纠结“选城市还是选山野”,因为city与country切换自如。你可以在贵阳的街头感受本土咖啡和精酿啤酒带来的早C(coffee)晚A(alcohol)体验,也可以钻进山林感受户外的野趣与治愈。
从杭州良渚移居到贵州兴义的数字游民西西,在兴义万峰林附近旅居将近半年了,当初选择旅居地时,身边很多人推荐大理和万宁,但因为人太多太火,反而有点打退堂鼓。“后来偶然来贵州,从贵阳、安顺、遵义一路玩下来,和我气场更合的,竟然是黔西南低调的兴义。这里春天来得特别早,一月左右油菜花就开了,在纳灰村骑着小电驴吹着风,身心特别舒畅。”
作为“山地公园省”,在贵州的自然里散步,每分钟都是“公园20分钟效应”的plus版,不用特意挤出时间去公园,因为走在路上就是逛公园。爬山、看景、散步的同时,就完成了一场自然疗愈。北漂林晓来贵州后最切身的感受是,“原来秋冬也能大口吸氧”。不同于北方的干燥气候和难捱的霾天,在贵州可以远离换季的肺烦恼,把胸腔里的浊气都排出去。
令00后林晓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主打康养SPA的度假村和酒店。“以前在北上广,周末staycation就是找个酒店躺平,点外卖、刷剧,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贵州的秋天,把这种体验放大到了极致。住进山间的康养民宿,一呼一吸都是清新的负氧离子。晨起伴着鸟鸣醒来,夜里能看到窗外的满天星群。”这些日常里的自然馈赠,都让她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居住在贵州的松弛感。
对一些从上海移居贵州的数字游民而言,在喝咖啡这件事上,也堪称丝滑融入本地。在贵阳,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近3家咖啡店:从装修极简的社区小店,到藏在老洋房里的复古咖啡馆,再到能眺望山野的露台咖啡店……咖啡内卷的程度,丝毫不输一线城市。
图源:视觉中国
不产咖啡豆的贵州,却拥有着一批全国闻名的冠军咖啡师,在老街city walk一路,一天下来喝个三四杯都是常事,每一杯都带着截然不同的风味。沪漂小夏刚来贵州的时候本没把“喝咖啡”列入贵州旅行清单,可真正体验后却彻底沦陷:“以前在上海喝咖啡,更多是把它当牛马燃料,赶方案时灌一杯提精神,但在贵州喝的每一杯,都让人想慢慢品。”
同样令人惊喜的,是贵州的新茶饮。在贵阳甲秀楼附近,藏着一家让抹茶爱好者频频打卡的门店——抹山序。这家贵州本土的新茶饮品牌,仅用一年时间就凭借“只做抹茶”的垂直定位,成为贵州茶文化输出的旅游名片。
品牌主理人张骞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贵阳95后,谈及创立初衷时,张骞予希望纠正一个普遍的误解——抹茶的源头,其实在中国。“抹茶最初叫‘末茶’,是粉末状的茶。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饮茶方式,后来传入日本被保留下来。明代后我们改为冲泡茶叶,而日本后来将抹茶推广至全球,才让大家误以为抹茶源于日本。”
为了传递“中式抹茶”的理念,抹山序在门店装修中融入书法等中式元素,产品使用铜仁的原产地抹茶,“贵州高海拔、好生态孕育出的抹茶,既有海苔的鲜醇,又有茶叶的清香。以前大家提到贵州味道,多会想到酸汤、烙锅,如今也会想到抹茶,如果你是抹茶脑袋,来贵州一定不会失望。”
图源:抹山序
在贵州,一边享受自然美景的滋养,一边得饮闲茶,放空身心,正是这种松弛的生活氛围,使得贵州成为越来越多数字游民心里,解压放松、享受生活的身心栖息地。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把贵州当成“候鸟式”养老目的地
这几年,“候鸟式”养老在中老年群体里十分流行,冬天去南方避寒,夏天找凉快地避暑,随着季节变化更换旅居地。而贵州,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长辈心中偏爱的旅居后花园。
长辈们偏爱贵州,首要原因就是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夏季,这里平均气温仅23℃,“不用整天待在空调房里,白天吹着自然风,晚上盖个薄被子,一点都不觉得热。”而冬天受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影响,这里气候相对温和,更适合候鸟式旅居。
来源:程良勇
除此之外,在贵州旅居,这里还能满足长辈们对“清净”的向往。现在中老年人旅游其实和年轻人一样,厌倦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打卡式奔波。而贵州得益于丰富的山地资源,景区的游客密度更低,可以欣赏到更纯粹的自然风景。
比如初秋的加榜梯田,稻穗金黄,整片山坡仿佛被阳光浸透。作为“山地公园省”,贵州秋日惊喜还体现在六盘水市的妥乐村,这里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上千株古银杏叶簌簌落下,每年“落英缤纷”的美景,都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图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要是想在旅居途中寻得深度康养,贵州的温泉与传统医药便是不可错过的惊喜。不少温泉酒店将温泉疗愈与苗医药养生文化相结合,可以体验地道的苗医药浴。在这里住上一阵,不仅身体舒畅,更能学到不少延年益寿的养生智慧,让康养融入日常。
提起养生,贵州秋日的餐桌也藏着医食同源的巧思,天麻炖鸡便是其中的代表。
天麻在别处或许是一种略显小众的中药材,但在贵州,它早已是秋日里家家温补的寻常至味。新鲜天麻切片与土鸡一同慢炖,将药材的滋养与鸡肉的鲜香彻底融合。在凉意渐生的秋日,这碗汤不仅是贵州人应对湿冷天气的智慧,更是一份熨帖身心的温暖慰藉。对长辈们而言,一碗热汤下肚,暖意从胃里蔓延至全身,滋补的同时更能调和脾胃,使得身心的疲惫渐渐消散。
历史、人文、科技让贵州成为亲子研学热门地标
贵州绝美的自然风光不仅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游客,更成为了近年来亲子研学的热门地标。
在城市里,家长们想让孩子认识几种植物得去植物园,想体验农耕得专门找农场,还得担心人多拥挤,但在贵州,推开门就是青山,走几步就是稻田,对于“光合作用”“生态链”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去山野里认植物,在田埂上辨五谷,孩子自己也能悟个大概。
图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除了在大自然中学习,贵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孩子们感受地域风土人文提供了便利条件。比起去博物馆看静态的文物,去安顺屯堡看明朝军屯的痕迹,看当地人跳 “地戏”更有体验感。“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也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
想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黔东南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站。这里是“天然药库”,带孩子去苗寨跟着苗医认识天麻、杜仲这些中药材,孩子会知道,原来大自然里有这么多“治病的植物”。
图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提到科技启蒙,很多家长会想到“看纪录片、玩编程游戏”,但在贵州,能让孩子“一步踏入宇宙”,亲身感受科技的神奇。“中国天眼”就藏在贵州的群山里,站在观景台,将人类的目光投向13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走进旁边的科技馆,一步“踏入”浩瀚宇宙,戴上VR眼镜“穿越”到星云之间,跟着这种沉浸式的科技体验,玩着玩着就把知识记在了心里。
同样可以沉浸式体验感受的,还有贵州当地的节庆文化,春天去黔东南赶芦笙节,秋天去安顺过跳花节,火遍全国的 “村超”“村BA”,也能让孩子近距离体会到运动的快乐。
从自然课堂到文化殿堂,从科技探索到节庆狂欢,贵州用独特的风土人文,为亲子研学打造了一片玩学相融的天地。
在贵州体验“上天入地”的户外爽感
得益于自然资源的优势,贵州还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然游乐场。
单是格凸河攀岩这一项,就足以让人爱上在山野间撒野的快乐。对专业的攀岩爱好者来说,格凸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由于这里大部分被喀斯特地貌覆盖,再加之其独特的岩壁形态、丰富的线路资源,早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攀岩圈公认的“打卡圣地”。
格凸河的攀岩传奇,早在数十年前便已开启。2011年,法国专业户外公司Petzl组织了6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攀岩者来到格凸河,来自西班牙的著名攀岩者丹尼尔·安德拉达(Dani Andrada)也在其中,他和搭档在“穿上洞”首攀了一条长达8段绳距、210米的穹顶线路,在当年被英国攀岩专业杂志《Climbing》称为,“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连续穹顶线路”,这也让格凸河彻底走进全球攀岩爱好者的视野。
此后,越来越多国外攀岩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不仅在此挑战更高难度的攀岩线路,更将探索的脚步延伸至格凸河的喀斯特溶洞。如今每年秋季,也是攀岩的旺季,全球各地的攀岩爱好者都会聚集于此。紫云自治县攀岩协会负责人韦道龙,最近常在格凸河附近遇到来自西班牙、美国的攀岩者,“每年国庆后到11月中旬,贵州雨水天气少,温度也特别舒服,国内外许多人都会来格凸河感受这份户外魅力。”
不过,格凸河绝非只属于攀岩高手的乐园。除了中心景区附近那些吸引顶尖爱好者的高难度线路,景区周边的岩场也藏着许多新手友好线路,韦道龙补充道:“格凸河的岩石质地特别坚硬密实,攀爬时不易碎裂,能给新手足够的安全感,哪怕是新手小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也可以尝试。”
在山里攀岩,其刺激程度与城市岩馆里的体验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光滑易抓的人工支点,取而代之的是喀斯特岩壁天然的纹理与凸起,低头俯瞰不是平整的岩馆地面,而是杂乱的巨石与远处的河谷深渊,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与格凸河的宣传语如出一辙——“非亲临无法想象”。
同样令人“心跳加速”的户外体验,还有刚通车不久的花江峡谷大桥。这座坐落在安顺市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交界处的“世界第一高桥”,自9月28日通车起,就成了户外爱好者的“解压新地标”。它不仅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水面更是高达625米,站在桥边往下望,风一吹,连桥身都带着轻微的晃动,光是看着就令人手心冒汗。而这里的蹦极、高空秋千项目,更是把“上天入地”的刺激感拉满。
在蹦极项目中,从625米高的桥面纵身跃下,眼前是开阔的山景,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河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喊,所有工作里的焦虑、生活里的烦躁,好像都随着这一坠,被甩进了峡谷里。
秋天的贵州,还藏着更多“上天入地”的玩法。想“上天”,可以去梵净山,乘索道去往山顶时整个人仿佛钻进了云里——要知道,梵净山一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上山时脚下是翻滚的白雾,身旁是渐染秋意的林木,层层叠叠铺成一幅流动的油画。想“入地”,则可以去遵义的十二背后溶洞,戴着头灯在地下暗河旁徒步,探索钟乳石在灯光下折射出的奇幻光影。
这里全年330天以上可进行户外运动,“贵马”“六马”“万马”“遵马”等富氧马拉松,贵阳猴耳天坑、清镇羊皮洞、荔波酷玩森林、施秉杉木河等地,为户外爱好者提供了美景与健身兼备的攀岩、漂流、徒步体验。
图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如今,越来越多人循着这份“运动康养”的魅力来到贵州养身,在秋日的山野间玩出新花样,既收获了快乐,又滋养了身心。
长期以来,人们选择旅居地的标准,不止是适宜的气候,更是一种流动的生活节奏——能在山水间疗愈疲惫,也能在烟火里安稳栖居。而贵州,正是戳中了许多渴望这种生活的人们,为大家提供了一整套“体系化养生”的治愈生活处方。以至于如今互联网上都在传,“一生一定要去贵州当一回‘贵人’”。
贵州的旅居生活,是为不同需求、不同年龄的人量身打造的治愈体验。无论是追求松弛的数字游民、向往康养的中老年人,还是注重体验的亲子家庭、热爱刺激的户外爱好者,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爽爽秋日”,收获独一份的旅居惊喜。
或许来过这片土地就会明白,旅居贵州从来不是一次短暂的出行,而是一场深刻的回归——回归自然的馈赠,回归从容的心境,回归生活本该有的、不慌不忙的模样。
【 今日话题 】分享你在贵州旅行最难忘的经历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编辑、排版丨田昊
作者丨田梅梅
图片来源丨贵州省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