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前天 22:36
央行推信用救济,不良记录处理迎新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人民银行正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针对疫情以来在一定金额以下违约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其不良信用记录将不再展示。新规与现行规定不同,后者要求不良记录在还清贷款后仍保留5年。此举旨在区分恶意违约与因不可抗力(如疫情)导致的被动违约,体现制度的人性化关怀。该政策预计明年年初实施,旨在帮助受影响的个人修复信用,并有望通过促进消费和创业来刺激经济增长。救济对象需符合违约金额较低且已全额还款的条件。

🆕 央行将实施个人信用救济新政:针对疫情期间受不可抗力影响而产生的、金额在一定范围内的违约行为,若已全额还款,相关不良信用记录将不再在征信系统中展示。这与现行规定——不良记录在还清贷款后仍需保留5年——形成了显著区别,标志着对因客观原因导致逾期人群的政策倾斜。

⚖️ 区分“失能”与“失信”:新政策的核心在于区分因收入下降等被动原因导致的“失能”式违约与主观恶意的“失信”行为。对于前者,即便发生逾期,在还款后可迅速修复信用,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和对普通民众的关怀,而非一味惩戒。

📈 促进经济复苏与消费:此次信用救济不仅关乎个人信用修复,更被视为刺激经济的重要举措。通过消除部分人群的信用障碍,鼓励他们重新获得贷款、信用卡及创业融资机会,有望提振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 救济的适用范围:该信用救济并非无限制,而是有明确条件。申请者必须满足“违约金额在一定金额以下”和“已归还贷款”两项标准。这意味着,金额较大或恶意性质的违约行为将不在此次救济范围内,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原则。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谢九
最近,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对于很多因为信用不良记录而备受困扰的普通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想要明白央行这次信用救济对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要清楚我国现在有关信用不良记录的规定。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我的解放日记》剧照
对于不良记录保留5年的规定,很多人其实都有错误理解,以为是从发生贷款逾期违约开始作为计算日期起点,事实并非如此。5年时间的计算起点,并非从贷款违约开始,而是从还清贷款开始。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清了所有曾经违约的贷款,从此时开始你的信用不良记录将继续保持5年,5年之后再予以删除。如果你一直处于违约状态,信用不良记录将伴随终生。

那么,为什么贷款违约已经还清了,还要继续保留5年的不良记录呢?首先,这是为了让人们对信用记录保持高度敬畏,不要轻易触碰违约红线。如果触碰了红线,即使后面还清贷款,也不能一还了之,不良记录还要继续维持5年。

除此之外,保留5年信用不良记录,也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历史数据,银行可以通过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判断借款风险。从国际上来看,不良信用记录的保留时间也大多在5-7年。

那么,央行即将实施的个人信用救济,和以前的规定有何不同呢?按照央行行长的表述,“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就意味着,在以前,还清贷款后,信用不良记录还需要保留5年,而从明年年初开始,如果还清违约贷款,就可以马上删除不良记录。这就是最大的区别所在。

《大债时代》剧照
央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改变呢?

原因在于,过去对于保留5年信用不良记录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对那些恶意违约者进行约束,既是一个强烈的警告,也让主观恶意违约者付出必要代价。

但是,疫情以来,很多普通人因为收入下降导致无力还贷,这种信用违约,是不可抗力带来的被动违约,和主观恶意违约有本质不同。某种程度上看,被动违约属于“失能”,而不是“失信”。

央行行长潘功胜最近表示,“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虽然事后全额偿还,但相关信用记录仍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央行决定实施信用救济,体现了制度的温度所在。

不过,央行实施个人信用救济,也是本着宽严相济的原则,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才可以快速删除不良记录,第一,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第二,已归还贷款。对于那些金额较大的恶意违约,显然不属于央行的救济对象。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旦产生信用污点,就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在申请房贷、车贷和消费贷款时,银行可能拒绝发放贷款,或者提高贷款利率;如果创业融资,融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甚至无法融资;申请信用卡也可能会被拒绝;甚至还会影响到就业,很多金融企业,还有政府机关,在入职时会要求提供个人征信报告,如果出现信用污点,就有可能无法入职……

《安娜》剧照
我国实施信用救济,除了修复个人信用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刺激经济。当越来越多的个人因为信用不良记录受到影响,最终也会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收入大幅减少甚至失业,在某段时间因为经济困难而暂时偿还不了债务。这种因为外在因素发生信用违约的具体人数并没有权威公开数据,但从其他侧面可以大致看出规模在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数据,2020年初,该网站的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俗称的老赖)数量大概为574万人,到了2024年底,已达到850万人。4年时间增加了270多万人,增长幅度将近50%。失信被执行人属于信用违约当中比较严重的,如果失信被执行人的规模增长都如此之快,那些相对轻微的信用违约数量,增长也就更加惊人。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想尽办法刺激消费,为了鼓励民众消费,今年8月份,最财政部和央行还发布文件,对于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贴息,鼓励民众贷款消费。但是,过去几年,由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发生信用违约,相当于登上了银行的黑名单。这部分人可能连信用卡都无法申请,更难以获得银行的消费贷。所以,如果不消除这部分人群的信用污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

《三十而已》剧照
除了对消费造成影响,还有很多希望创业的普通人,如果被迫染上信用污点,融资也会变得非常困难,对创业带来严重影响。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失去创业机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都会形成冲击。

按照我国现有的征信条例,一旦染上信用污点,即使还清贷款,也要保留5年时间。对于那些恶意违约的人,这样的政策具备足够的合理性,但是对于那些因为不可抗力而被迫违约的人,如果他们在事后偿还贷款之后,依然还要在黑名单上停留长达5年时间,无论对于个人生活的便利,还是拉动经济增长,都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现有信用条例做出适当修正,也是势在必行。

按照央行的计划,信用救济计划即将在明年年初实施。希望那些被迫信用不良的普通人,能够快速获得信用重生的机会。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0Wd1LPkWG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信用救济 央行 个人征信 不良记录 疫情影响 经济刺激 Credit Relief PBOC Personal Credit Bad Credit Records Pandemic Impact Economic Stimulu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