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9小时前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维护市场流动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10月重启了自当年1月以来暂停的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当月净投放200亿元,此举在10月底央行行长已公开宣布。市场分析认为,此举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并释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预期。尽管10月净买入规模相对不高,但考虑到操作天数,日均买入量并不小。与此同时,央行还将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配合操作,预计整体流动性将保持“不满不溢”的状态,旨在呵护金融机构年底流动性,而非引导明显的货币进一步宽松预期。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在202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自当年1月暂停的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单月净投放200亿元,旨在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政策协同与预期稳定:市场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的重要举措,同时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对经济和政策的预期。

💰 流动性管理与工具配合:央行在重启国债买卖的同时,还将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多种工具进行配合,以灵活调整市场流动性,应对未来到期压力,保持市场资金面的合理充裕。

📈 利率平稳与政策意图:尽管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但分析师预计此举并非预示着明显的货币进一步宽松,其主要目标是维护流动性稳定,预计整体将保持流动性“不满不溢”的状态,以避免引发利率过快下行。

🗓️ 年底流动性保障:在年初暂停国债买卖后,中期流动性供给主要依赖买断式逆回购和MLF操作,而这些工具在年底将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此时重启国债买卖,有助于保障金融机构在年底的流动性需求。

预计央行将以与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净投放的配合为主,整体仍保持流动性“不满不溢”,不会形成明显的货币进一步宽松预期。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其中,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10月央行已恢复2025年1月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当月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200亿。

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也有利于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操作规模200亿元

去年8月,央行开始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截至去年12月,共累计买入1万亿元国债。此后在今年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央行表示暂停国债买卖操作。

11月4日,央行发布的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显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一方面,国债买卖净买入的操作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市场流动性和稳定债市预期的操作目标;另一方面,200亿元较低的净买入规模,也体现了央行无意引起利率过快下行,因此操作稳健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但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第一财经表示,即便是自10月28日开始恢复操作,至10月末也只有4个交易日,相当于日均净买入50亿元,规模并不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与年初暂停国债买卖时相比,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债市整体运行良好,目前已具备恢复国债买卖的条件。另外,当前恢复国债买卖操作,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也在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流动性“不满不溢”

随着买断式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的不断操作,近期将迎来较大的到期压力。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将增加今年四季度流动性投放的灵活性,保持流动性充裕。

11月4日,央行同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5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数据显示,11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其中,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等量续作,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此外,本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和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

王青预计,央行11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估计加量续作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意味着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将合计延续加量续作,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明明认为,作为长期流动性供给工具之一,呵护金融机构年底流动性充裕。年初国债买卖暂停后,今年央行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主要依靠买断式逆回购和MLF 操作。后续时段两类工具到期压力较大,央行买卖国债作为长期流动性的主要供给方式之一,在其余工具到期续作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也为呵护年底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提供了保障。

张旭认为,未来买卖国债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债券收益率的变化。如果国债收益率下行得过快,那么净买入国债的规模就会相对小一些;如果收益率受到的影响不明显,那么净买入的规模就会相对大一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从中长期利率走势来看,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进一步稳固了债市利率低位运行的态势,但预计不会形成进一步的货币宽松导致利率大幅下行。后续虽然债市交易增加了对央行买债规模的博弈,但预计央行将以与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净投放的配合为主,整体仍保持流动性“不满不溢”,不会形成明显的货币进一步宽松预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央行 国债买卖 流动性 货币政策 市场预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