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前天 20:37
航新科技控制权变更,国资背景或助推低空经济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航新科技(300424.SZ)的控制权在四年内第二次发生变更,此次由衢州创科和杭州畅昇联合以5.35亿元受让原控股股东股权,实控人变更为胡晨。此次交易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接盘方背后显现衢州国资委与浙江省国资委的双重身影。衢州创科的成立时间短,且股权结构指向衢州国资委旗下投资平台,杭州畅昇也与浙江省国资委有关联。分析认为,此举是地方国资整合低空经济与航空产业链的关键一步。然而,航新科技近年来业绩疲软、偿债压力大以及股价下跌等现实,为此次易主增添了不确定性。

📍 **控制权再次易主,引入双重国资背景**:航新科技的实际控制权在四年内第二次发生变更,由衢州创科和杭州畅昇联合以5.35亿元收购原控股股东14.96%的股权,实控人变更为胡晨。此次交易的关键在于,接盘方衢州创科和杭州畅昇背后分别隐现衢州国资委和浙江省国资委的身影,显示出地方国资在产业整合方面的意图。

✈️ **国资整合低空经济与航空产业链**:此次易主被认为是地方国资在低空经济和航空产业链整合中的关键布局。航新科技的主营业务为航空机载设备研制与维修,其技术积累与衢州在低空经济、航空物流枢纽等领域的规划高度契合,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 **业绩与偿债压力下的不确定性**:尽管有国资背景加持,航新科技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业绩持续徘徊,2024年更是出现大额亏损,主要系坏账准备计提增加。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高企,偿债压力显著,货币资金已难以覆盖短期借款。这些现实因素为此次控制权变更后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市场反应也较为谨慎,复牌首日股价即大幅下跌。

💡 **“定制化”接盘与战略考量**:此次接盘并非普通财务投资,而是带有明显的地方国资主导的产业整合色彩。衢州国资近期资本运作频频,围绕“四省边际科技创新高地”战略进行布局。收购航新科技是其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落子,旨在借助其技术优势,推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

四年内两度易主,航新科技(300424.SZ)的控制权再度悄然更迭。

11月3日晚,一纸股权转让公告揭晓了谜底:衢州创科未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下称“衢州创科”)联合杭州畅昇科技合伙企业,以5.35亿元受让原控股股东广州恒贸所持14.96%股权,实控人变更为胡晨。

这场交易的特别之处在于,接盘方并非普通财务投资者,其背后隐现衢州国资委与浙江省国资委的双重身影。

从股权结构看,衢州创科成立不足20天便“闪电入场”,其80%股权由桐庐创科未来持有,19%股权由衢州市信安广合产业并购基金持有。后者正是衢州国资委旗下投资平台。而杭州畅昇经穿透后亦指向浙江省国资委。有分析认为,该次易主是地方国资整合低空经济与航空产业链的关键一棋。

然而,航新科技近年业绩疲软、偿债压力高企、二级市场股价复牌即跌超12%的现实,也为这场易主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国资“定制化”接盘

根据公告,此次航新科技的易主方案采用股权转让方式实施。控股股东广州恒贸将其持有的航新科技14.9557%股权分别转让给衢州创科和杭州畅昇,股份转让单价为14.57元/股,转让对价合计为5.35亿元。

其中衢州创科协议受让航新科技9.9557%的股权,杭州畅昇协议受让航新科技5%的股权。同时,衢州创科和杭州畅昇签署《一致行动及表决权委托协议》,前述股份转让完成后,衢州创科和杭州畅昇作为一致行动人,在航新科技重大决策事项中采取一致行动。

国资平台“闪电入场”成为关键看点。衢州创科成立于2025年10月21日,距签约不足20天,其普通合伙人胡晨仅持股1%,而80%股权由桐庐创科未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19%股权由衢州市信安广合产业并购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持有。

后者正是衢州国资委旗下产业投资平台。无独有偶,杭州畅昇经股权穿透后亦指向浙江省国资委。这意味着,此次收购并非普通财务投资,而是充满地方国资主导的产业整合色彩。

笔者注意到,衢州国资今年资本运作频频,从并购东峰集团(601515,SH)布局新能源材料,到拟收购先导电科切入光伏靶材领域,再到联合普洛斯加码算力基建,均围绕“四省边际科技创新高地”战略展开。航新科技主营业务为航空机载设备研制与维修,其技术积累与衢州在低空经济、航空物流枢纽等领域的规划高度契合。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政策红利期。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各地政府也纷纷布局。衢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具有区位优势。收购航新科技,可以视为衢州国资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关键落子。

不过,市场对此并未买账。航新科技复牌首日股价大跌12.79%,一定程度反映出投资者对跨界整合实效性的担忧。

四年挣扎,经营难题依旧

公开资料显示,航新科技主营业务是航空机载设备研制、检测以及机载设备维修等综合保障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机载设备研制、检测设备研制、飞机加改装业务等。客户群体主要包括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等。

2015年上市后,公司业绩持续徘徊。2020年疫情冲击下,航空维修业务萎缩、商誉减值与应收账款减值共同导致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飙升至68.13%,首次陷入经营危机。

在航新科技自身发展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经营业绩原地踏步等多重压力下,公司原实控人有了转卖控制权的想法。2021年,广州恒贸接手原实控人卜范胜等所持股份,余厚蜀成为新实控人。

在经营方面,恒贸入主后,基本保留原有管理团队,战略上继续聚焦航空安全保障系统,并尝试向机载设备制造、飞机资产再循环管理等产业链环节延伸。为缓解资金压力,2022年公司推出定增方案,拟向实控人旗下企业发行股票募资3亿元补流。但该方案于2023年4月终止,资金注入落空。公司的流动性困境进一步加剧。

恒星资本入主后,航新科技营业收入虽有所增长,但净利润依然不甚理想。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航新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3.14万元、2703.36万元、2403.51万元、-9538.38万元及1762.44万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负值,主要是因为特殊机构客户的应收款项有所增长,并且部分应收款账龄有所增加,导致坏账准备计提增加。

更尤为关键的是,航新科技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高压未得到明显缓解。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为7.21亿元,占总资产的28.10,存货为6.49亿元,占总资产的25.32%。

此外,公司的偿债压力也十分显著。报告期内,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11亿元,短期借款为2.4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62亿元,货币资金已经难以负债短期借款。

从上述角度来说,国资接盘虽带来资源想象,但能否将借助国资平台,加强业务协同,改善经营状况,仍需时间检验。(文|公司观察,作者|周健,编辑|曹晟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航新科技 控制权变更 国资 低空经济 航空产业链 Hangxin Technology Control Change State-Owned Capital Low-Altitude Economy Aviation Industry Cha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