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澎湃新闻 2025-11-04 16:33 上海
澎湃评论

📞 **异地办卡门槛增高,官方介入调查**:媒体报道发现,江西多地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对外地身份证办理电话卡设置了包括工作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银行流水在内的额外要求,甚至需要预存高额话费。此举引发广泛关注,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已介入调查,并责成相关企业进行整改,旨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 **要求合理性存疑,法律依据待明确**:部分专家和评论员指出,运营商提出的“无犯罪证明”、“房产证/居住证”等额外条件,目前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其合法性存疑。这种“层层加码”的做法,可能并非有效反诈,而是变相的“懒政”或将企业风险转移给消费者。
📱 **线上线下标准不一,技术可兼顾便利**:报道显示,部分营业厅要求严苛,但线上App办理却无需额外证明材料。这表明,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兼顾反诈需求与用户便利,无需繁琐的纸质证明。不同地区和营业厅之间审核标准的随意性,也暴露出执行层面的问题。
🛡️ **反诈重心应聚焦精准识别,而非提高门槛**:专家呼吁,电信诈骗治理应聚焦于高风险行为的精准识别和打击,而非将所有用户预设为潜在诈骗分子,要求其自证清白。运营商应简化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办卡流程,提供基本服务意识,将反诈重心放在技术和风险管控上,而非增加用户负担。
原创 澎湃新闻 2025-11-04 16:33 上海
澎湃特约评论员 熊志
“想在南昌办张电话卡,营业厅说要无犯罪记录证明,这合理吗?”澎湃新闻记者对此做出调查,发现:有些城市的营业厅仅要求本人带身份证出席即可办卡,有些则要求提供“无犯罪证明”“工作证明”或“银行流水”中的一项,更有甚者,要求预存500至1000元话费、审核本人房产证或营业执照。多个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解释称,是应反诈工作要求,但具体依据的是哪一条规定,对方却说不清楚。这种打着反诈旗号的层层设卡,究竟是防范风险,还是变相懒政,甚至是变相甩锅呢?电信诈骗危害甚广,工信部早已明确推行实名制,实行“人证合一”,这类基础防范措施,人们普遍理解并支持。然而,反诈不能成为一刀切加码的理由,要求提交额外的证明材料,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依据。《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无犯罪记录证明仅适用于升学、服现役、就业等特定情形,办电话卡并不在列。换言之,营业厅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法律授权范围。运营商将复杂的反诈工作,简化为对用户层层加码的证明要求、材料审核,本质是懒政思维的体现。电信诈骗的治理,需要精准识别风险,精准打击,而非用一刀切提高门槛的方式,替代动态监管。把所有用户都预设为潜在的诈骗分子,要求其自证清白,无疑是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风险防控成本,嫁给了消费者。甚至不排除了一些运营商借机要求用户预先充费、做营销。澎湃新闻的报道还提到一个细节,有的线下营业厅要求严苛,线上App却无需额外证明材料,可以直接下单。这恰恰说明,借助技术手段,完全能够实现反诈需求和用户便利的兼顾,根本无需繁琐的纸质证明。更令人困惑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营业厅,对于办卡的材料审核标准都不尽相同,有的需要三选一的证明,有的只要身份证。这种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的局面,暴露出执行层面的随意性。事实上,类似现象在银行领域也屡见不鲜。一些银行以反诈为由,要求客户提供工作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信息。尽管初衷包含反诈考量,但过度收集信息、随意抬高开户门槛,同样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本质上仍是将监管责任转嫁给用户。电话卡和银行卡,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核心属性是便民利民。反诈工作很重要,但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样重要。运营商不能因为怕担责,就把用户当嫌疑人对待,让普通人为了办一张卡,额外付出时间、金钱甚至隐私成本。在反诈工作中,运营商的重心,理应聚焦于高风险行为的精准识别。比如对频繁开卡、异常开户等情形加强审核;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则应该简化流程,优化体验,拿出基本的服务意识。反诈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