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11月04日 18:10
中伟股份拟赴港上市,家族传承与新能源材料业务并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伟股份(CNInnovation)正迈出赴港上市的关键一步,寻求A+H双重上市。这家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由创始人邓伟明一手打造,其商业传奇始于早期创业的失败,后成功转型新能源赛道,并一度成为贵州省市值仅次于茅台的上市公司。如今,公司IPO事宜由其90后之子邓竞主导,他曾有知名VC机构任职经历,回国后正带领公司拓展全球版图。中伟股份专注于电池正极材料与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遍及特斯拉、LG化学、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尽管业绩稳健增长,但高企的利息费用和海外项目扩张带来的管理复杂性是其面临的挑战。此次赴港上市,旨在进一步扩大全球影响力,并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家族传承与代际接班的趋势。

⭐ 中伟股份正积极推进赴港上市,寻求A+H双重上市,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联合保荐。这家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拥有重要地位,其创始人邓伟明从传统能源和矿业成功转型,抓住了新能源赛道的机遇,并带领公司在2020年登陆创业板,一度达到1400亿元市值,成为贵州省市值仅次于茅台的上市企业。

👨‍💼 公司IPO事务由邓伟明的儿子、90后邓竞主导。邓竞拥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视觉艺术专业背景,并曾在知名VC机构君联资本任职。他回国后,从印尼合资公司董事到进入中伟股份董事会,并以执行董事身份全面负责港股IPO事宜,展现了新一代接班人的能力和担当。

🔋 中伟股份是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如镍、钴、磷、钠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商,客户包括特斯拉、LG化学、宁德时代等全球知名企业。公司在全球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销量中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达21.8%。然而,公司也面临利息费用高企、海外项目(如印尼镍矿冶炼、韩国镍精炼厂)面临延期或终止的风险,以及管理复杂度的提升。

📈 公司业绩呈现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15.1%,毛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9.7%。但净利润受利息费用影响出现波动,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8.9%。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但海外拓展也伴随着市场变化和政策风险。

🔄 中伟股份的上市历程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族传承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创二代”开始接棒家族企业,他们通常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更国际化的视野,并在资本运作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然而,家族企业的平稳传承并非易事,成功实现代际交接并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赴港上市最新一幕。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近日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击A+H双重上市,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这是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早年南下首次创业失败,邓伟明将目光投向能源行业,抓住契机转型到新能源赛道。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20年登陆创业板后,一度成为贵州省市值仅次于茅台的上市企业,最新市值约4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邓伟明之子邓竞此前曾任职于一家头部VC机构,如今回家主导此次港股IPO事宜。兜兜转转,不胜感慨。

曾任职知名VC,90后回家,带队IPO了

中伟股份的故事始于一位湖南青年。

1968年,邓伟明在湖南邵阳出生,就读于太原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湖南邵东焦化厂担任技术员,在国企端上了“铁饭碗”。彼时正值下海经商潮兴起,他也萌生出创业的念头,恰逢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前期,辞职前往海南做房地产买卖,但铩羽而归。

1995年,邓伟明回到家乡湖南,围绕着传统能源和矿业业务,创立了中伟集团。

当时的中伟集团做过煤化工也卖过日用品,但都在传统行业里打转。直到2012年新能源政策出台,邓伟明决定转型,次年收购了主营锂电池前驱体的海纳新材,成功切入新能源赛道。

这之后,邓伟明将新能源材料业务独立出来,于2014年成立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落地铜仁——这里锰矿资源丰富,正适合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

2020年,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3%。也是这一年,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当天股价大涨超200%,市值突破480亿元,此后更是一度达到1400亿元,成为贵州省市值仅次于茅台的上市企业。

上市后,中伟股份加快出海步伐。首站瞄准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国——印尼,2021年斥资百亿布局了四大镍矿基地,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韩国、芬兰和摩洛哥,目标是实现从原矿冶炼、材料制造到循环回收的垂直一体化。

公司家族色彩浓厚——IPO前,邓伟明和吴小歌夫妇二人直接以及通过中伟控股、弘新成达,共持有公司约56.31%的股份,其他A股股东合计持股43.69%。

这当中,一位90后二代的身影浮现。

公开资料显示,邓竞出生于1994年,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视觉艺术专业毕业。回国后他辗转君联资本等历练,2021年进入中伟股份落子印尼的合资公司,开始担任该公司的董事。

2023年3月,邓竞进入中伟股份董事会,任职公司董事,并以执行董事的身份主导港股IPO事宜。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走到港交所的门前。

一个新能源霸主炼成

电动汽车、储能系统、消费电子……这些产品都离不开新能源电池。中伟股份所从事的,正是电池正极材料与前驱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包括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系材料、钠系材料。

身处行业上游,中伟股份的客户既有特斯拉等电动汽车厂商,也包括LG化学、三星SDI、宁德时代、SK On、松下等电池企业,以及厦门钨业、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振华新材、巴莫科技等正极材料企业。

具体来看,公司客户相对集中,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约占29.2%,其中最大客户占比达到8.8%。招股书将其描述为“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州”的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产业跨国公司,与特斯拉高度接近。

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03.4亿元、342.7亿元、40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1%,同期毛利分别为33.8亿元、45.7亿元及4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7%。

从产品类型来看,镍系材料是中伟股份的业务支柱,2024年约占当期总收入的40.2%,三元锂电的前驱体收入共占比约48%;其次是新能源金属制品,约占同期总收入的33.5%。

尽管收入增长明显,但由于频繁贷款和募资,中伟股份利息费用高企,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2年-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21.0亿元及17.9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8.9%至7.06亿元。

秘密藏在财报数据里。近三年中伟股份的利息费用分别为5.28亿元、7.84亿元、10.11亿元,短期借款从截止去年上半年的21.10亿元增至今年同期的45.8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则达到了74.8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有约四成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且比例逐年上升,从2022年的33.7%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0.6%。就所有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产品的销量而言,2024年中伟股份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为21.8%。

但海外拓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市场变化、当地政策、执行延期等风险此起彼伏。原定于2023年末完建的印尼基地红土镍矿冶炼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就经历了两次延期,其位于韩国浦项市的镍精炼厂项目也在今年年初宣布终止。

因此,中伟股份在财报中坦言,业务快速增长带来了资产、负债、生产销售和人员规模的扩张,同时海外项目的布局也让“管理复杂度大幅提升”。尽管如此,公司仍然将“扩大全球版图”作为赴港上市的重要目标。

结语

90后邓竞,无疑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这也是一抹缩影。放眼望去,越来越多年轻一代从父辈手中接棒,在企业治理中崭露头角。诸如珀莱雅完成换帅,温州创二代侯亚孟走到舞台中央;刘舒琪成为通威股份的新晋掌门人;高海纯接任光伏巨头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还有特步丁佳敏、好利来罗昊、华友钴业陈晓军、海川智能郑颖等等,大批二代出现在了大众视野。

这不难理解。中国早一批民营企业已经走到了交棒关口。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8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它们普遍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创始团队年龄超过60岁,传承问题摆在了台前。

不同于老一辈们白手起家,这些创二代们往往拥有更高的学历,从海外名校留学归来,短暂历练后进入家族企业基层。而他们的商科、金融学或理工背景,也能相应弥补父辈的短板。

尤其是在资本运作环节,他们动作更加熟稔,通过并购、投资、IPO等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壮大。于是我们看到,中策橡胶、卧龙电驱、海澜之家……越来越多二代开始登上IPO敲钟舞台,与VC/PE合作参与并购的过程中也有他们的身影。

然而,并非每个家族企业都能平稳实现权力的交接。有机构做过一项调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二代传承率只有30%左右,到了第三代,传承率甚至不足15%。由于子女不合适或不愿意接班,纵览下来,完成家族传承的终为少数。

守业更比创业难。毕竟,接班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天IPO”,作者:余梦莹,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伟股份 CNInnovation 赴港上市 新能源材料 家族传承 邓伟明 邓竞 IPO 电池材料 A+H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