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核心使命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规划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国企将发挥关键作用,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产业链安全和引领科技创新方面实现跃升。规划还强调科技驱动、数字中国建设和现代化基础设施协同,以期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奠定现代化基础:**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中国置于中国式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核心目标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这预示着未来五年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科技创新将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
🚀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引擎,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各行各业。这表明国家将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鼓励跨领域协同创新,以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 **聚焦“4+6”产业体系,抢占科技制高点:** 产业布局上,规划明确提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四大新兴支柱产业,并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六大未来产业。这一战略旨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国企系统性跃升,服务国家战略:** 国有企业被赋予了“顶梁柱”的角色,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产业链安全、引领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系统性提升。其职能将从“补链强链”转向“塑链主导”,并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创造多元价值,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 **协同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规划强调通过科技驱动、数字中国建设和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体现了国家对系统性、整体性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视,旨在通过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事件 据央视新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核心观点 根据“十五五”规划建议(2026-2030年),我国将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核心使命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决定性基础。 核心战略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规划明确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引擎,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并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产业布局上,聚焦“4+6”体系。一方面,打造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催生万亿级市场。另一方面,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六大未来产业,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 国企将发挥顶梁柱作用,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产业链安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实现系统性跃升,从“补链强链”向“塑链主导”转变,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多元价值共创。 规划强调通过科技驱动、数字中国建设与现代化基础设施协同,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风险提示 1、政策发力低于预期;2、技术创新应用较缓;3、地缘冲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