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25宜昌马拉松鸣枪开跑。“最快女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5分41秒夺得全马女子组冠军。这是张水华在经历舆论风波后获得的第一个全马冠军。
这不是张水华第一次夺冠,但这一次夺冠要比以往任何一次夺冠更为不易。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张水华的“复出夺冠启示录”,那就是:不惧风暴,继续热爱。
8月31日,她在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中获得了国内女子组冠军,并以2小时35分27秒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而就在此次比赛后,她在接受采访时面对镜头哭诉,表示自己作为医护工作者很辛苦,参赛很不易,希望领导支持她周末调休。这让她被推上风口浪尖。
客观而言,张水华当时的表达方式不够圆润,有不妥之处。她多次参加各地马拉松,如果没有同事和领导的支持,使得她一再调休成功,何来这份“马拉松自由”?对于旁人的关照,理应心存感谢,即便存在龃龉或遭非议,也可以在私下协商而不是“捅”到公共场合,令双方关系复杂化。为此,笔者也曾评论此事,提及工作归工作、兴趣归兴趣等观点。
然而,即便张水华的公开表达有些糟糕,也不是她活该遭受舆论审判的理由。为了这件事,张水华发文道歉过,表示作为一名单位员工,今后会将工作与爱好分得更清,“绝不会因个人事务影响工作,更会以实际行动感谢单位的培养与支持”。她所在医院则对媒体回应称:在保证医疗安全、本职服务的基础上,可以有个人兴趣爱好。至此,院方和张水华可谓消弭了误解、达成了共识,舆论对张水华也就不该苛责。
但令人心悸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络暴力如影随形,让张水华背上前所未有的骂名。甚至有好事者以“面相之恶”攻击张水华。在这种情况下,张水华沉默有日,也引人追问:她能迈过这个坎吗?更有业内人士以“张水华的马拉松生存困境”为题,为她的参赛前景捏把汗。事实上,张水华一度表示因身心状态不佳,放弃参加已报名的沈阳马拉松赛,成为一些人断定“张水华沉沦”的所谓依据。
但张水华很快便在10月19日,“复出”参加了东营马拉松并刷新个人马拉松最好成绩,令一些猜测和断言不攻自破。
见多了当事人在困局中的下沉,张水华式“自渡”并不多见。张水华能在短短两个多月里自我调适、走出舆论风暴,非常不易。网暴对人身心的戕害是可怕的,一些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无法挣脱“枷锁”,变得消极颓废甚至做出极端之举的案例,这些年并不鲜见。原因在于,网暴不仅打碎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秩序,更从灵魂深处羞辱有加,撼动着个体的尊严和信心,令其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要战胜心魔、回归常态,需要巨大的勇气。
遭遇网暴后,真正能靠的只能是自己。农夫山泉创始人、董事长钟睒睒挺过网暴的例子足可说明问题。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三点:一是网暴自己的人一定也是受害者,二是不恨任何人,不能天天去炒作仇恨,三是错了就应该道歉、改善行为。想来,正是因为拥有这份超然的心态,他才能在风雨中看到彩虹。不久前的消息,钟睒睒第四次登上中国首富宝座。
张水华的“否极泰来”过程颇有相似之处:认错、改善、宽容、再出发。而显然,在关键时候,一个人的爱好可以酝酿出别样的动力。马拉松之所以受人追捧,一在技术上的赋能,二在精神上的享受。一个训练有素的马拉松跑者,完全可以通过恢复训练和参赛,尽快找到状态,极大消除内心的阴影。换言之,与其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不如先动起来,通过身体和灵魂的“碰撞”重新营造一方安然的天地——不独马拉松跑者,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一个人身处是非之地无法自辩的时候,“先做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是纾困定律。在这种情况下,“战胜网暴”不是刻意之事,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其间,核心的命题在于,一个人在逆境中依然要有坚持追求梦想的意识和能力。外在的恶意容易让人自我沉陷、自我怀疑乃至自我伤害,以至于让梦想的轮廓变得黯淡、让热爱的翅膀变得衰弱,当此之时,最大的希望就是一个人凭借强大的意志保护自己的身心、延续自己的探索之路。而只有荣辱不惊地抵达人生“下一个”高峰,才可以说经受住了考验。
说到底,“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强调的不只是奋斗者通过艰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更要从容应对包括诋毁在内的各种消极场景。也正因如此,“唯有热爱不可辜负”才显现出格外强烈的感染力。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