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前天 15:28
白酒行业遭遇“史上最差三季报”,行业调整进入深水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白酒行业2025年三季报显示,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为“史上最差”。仅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多数酒企出现断崖式跌幅,堪比2013-2014年“限制三公”时期。头部六强虽守住大部分营收和利润,但也出现合同负债下降、销售费用收缩的“控费过冬”信号。业内认为,这份报告最接近市场现状,白酒行业真正的“磨底”才刚开始,面临高库存、价格倒挂及消费结构变化等多重挑战。

📉 **行业整体下滑,三季度现“断崖式”跌幅**:19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第三季度情况尤为严峻。多数酒企营收和净利大幅下跌,部分酒企甚至出现亏损,跌幅创下2014年行业调整期后的新高,显示行业进入了“量价双杀”的深水区。

📈 **头部企业增速放缓,区域酒企“集体沦陷”**:尽管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但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在第三季度的业绩增长也明显放缓,显示其“增长韧性”被削弱。而口子窖、水井坊、古井贡酒等区域酒企则表现更差,业绩大幅下滑,甚至跌破历史记录,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 **“控费过冬”信号明显,渠道信心待修复**:头部酒企普遍出现合同负债集体下降和销售费用收缩的现象,表明企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采取“控费过冬”策略。合同负债的下滑也反映出渠道经销商“打款意愿”显著降低,年底动销仍面临较大挑战。

🌪️ **高库存、价格倒挂、消费换挡成挑战**:本轮行业调整与2013-2014年的政策驱动不同,而是由“高库存+价格倒挂+消费结构换挡”三重因素共振。旺季动销不佳导致企业“压货”空间耗尽,价格体系松动引发价格战,消费场景的收缩也对区域酒企的次高端产品造成冲击。

10月末,白酒上市公司交出“史上最差三季报”:行业营收总额与净利总额同比双降,前三季度仅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两家企业实现营收规模、净利润的正向增长,第三季度更有不少酒企出现断崖式跌幅,情况堪比2013-2014年“限制三公”寒冬。

虽然头部六强守住88%营收、95%利润,却同样出现合同负债集体下降、销售费用罕见收缩的“控费过冬”信号。在业内看来,这份“最差三季报”最接近市场现状,白酒真正意义的“磨底”才刚开始。

三季度近乎“团灭”,多数酒企陷断崖式下滑

把19家白酒上市公司的三季报报表逐一叠放,几乎每一份都写着同样的关键词:“下滑”“降幅扩大”“转亏”。

经统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3201亿元,净利润1225亿元,同比均出现下滑。

单季度情况更尖锐:第三季度,盈利企业中仅贵州茅台实现双增,7家酒企出现亏损,其中包括前六的洋河股份。15家营收同比下降,16家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单季跌幅均创下2014 年行业调整期后的新高。

(19家白酒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一览,数据来源:上市公告财报)

三季报显示,白酒行业下行期的市场份额正在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白酒前六合计实现营收2799.65亿元,净利润1162.4亿元,分别占19家酒企总营收的87%、总净利润的95%。对比2024年六强营收占比约86%,净利润占比约93%,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尽管如此,头部企业增速集体“踩刹车”,即便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头部企业,第三季度业绩也尽显疲态,增速较上半年大幅放缓。贵州茅台净利增速跌破0.5%,五粮液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山西汾酒净利润同比下降1.38%,结束了连续多年的增长态势。这一现象说明头部企业的“增长韧性”在第三季度被显著削弱。

区域酒企则集体“沦陷”,多家甚至跌破历史纪录。比如,口子窖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 92.6%,为自2015年上市来表现最差单季度,营收同步下滑46.23%,相当于单季营收“腰斩”;水井坊营收、净利跌幅均超过50%;古井贡酒作为徽酒龙头,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跌74.56%,营收骤降51.65%,打破其“稳健增长”的长期标签;老白干酒、舍得酒业、今世缘净第三季度利润分别下降68.48%、63.18%、48.7%,均为断崖式下滑。

金种子第三季度虽实现3.73%的营收微增,但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顺鑫农业更是陷入净亏损翻倍的困境。数据表明,区域酒企的业绩“崩塌”态势更加明显,中小酒企与区域酒企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对比来看,不少酒企第三季度的净利跌幅高于营收,这意味着白酒价格体系、费用杠杆同时失灵,行业进入“量价双杀”深水区。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已演变为一场对企业综合实力的全方位“压力测试”。在政策调控、消费转型与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白酒行业整体告别了过去狂飙突进式发展,产量、营收与利润等关键指标持续收缩,多数酒企面临增长瓶颈。

行业磨底真正开始

有分析指出本次季报是“最接近市场的一次”,标志着行业彻底告别渠道粉饰,直面真实经营压力。

分析来看,如果说白酒2013-2014年这轮调整期源于政策驱动的需求骤减,2025年则是“高库存+价格倒挂+消费结构换挡”的三重共振。行业已由“增量共享”转入“存量博弈”,报表业绩的“深蹲”才刚刚启幕。

高库存压力是首要症结,中秋国庆旺季市场动销差的情况超出企业预期,酒企“压货”空间基本耗尽,终端动销的真实困境直接反映在业绩报表中,不再有过去的“数据缓冲”;价格倒挂则加剧市场混乱,高端酒价格体系松动传导至全价格带,中低端酒为去库存陷入价格战,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消费结构性变迁更具长期性影响。禁酒令导致政商务消费场景收缩,高端白酒销量下滑;而大众消费虽在宴席等场景有所贡献,但短期难以填补需求缺口。这一点在徽酒等区域酒企经营中较为明显,因产品结构过度向次高端倾斜,成为政策冲击的直接受害者,印证了消费场景重构对行业的深度影响。

不过,业内也认为白酒三季报同时暗藏了筑底信号。造成白酒第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的客观因素之一,是多家酒企达成“泄洪”共识,主动释放业绩压力。比如古井贡酒、水井坊等均提到,主动去库导致业绩下滑偏多。这种调整说明企业不再向经销商压货,转而主动去库存。业绩“深蹲”虽加剧市场恐慌,却缩短了周期见底时间。

与此同时,费用管控成为头部企业的共同选择。三季报显示,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销售费用同比分别下降5.76%、14.88%、3.24%、12.82%,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

4.59%、5.47%、11.08%、8.74%,表明头部企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以应对行业调整。

白酒集中披露三季报后,业内普遍认为酒企才开始真正意义的“降速”,多家机构预测白酒有望在明年一季度看到拐点,国泰海通就认为,当下已处于渠道利润底,并向业绩底加速迈进,预计最早在2026上半年有望达到业绩底。

不过,目前市场预期仍在走低,“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情绪较为浓厚。三季报显示,五大头部酒企合同负债均较期初下滑,贵州茅台下降19.21%,五粮液下降20.72%,山西汾酒下降33.34%,泸州老窖下降3.52%,洋河股份下滑37.90%。

这一现象反映出渠道信心尚未完全修复,渠道经销商“打款意愿”显著降低,叠加当前高库存压力和消费现状,白酒年底动销仍面临较大挑战。

实际上,业内已经认识到,当酒企以往依赖“预收款支撑业绩”的模式不再生效,白酒行业此前的“假性磨底”便宣告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周期底部阶段才正式开启,后续业绩修复将依赖消费需求的实质性回暖。

文|公司观察,作者|杨欢,编辑|曹晟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白酒行业 三季报 行业调整 营收下滑 净利下滑 市场份额 头部企业 区域酒企 合同负债 销售费用 高库存 价格倒挂 消费结构 Baijiu Industry Q3 Report Industry Adjustment Revenue Decline Net Profit Decline Market Share Leading Companies Regional Brands Contract Liabilities Sales Expenses High Inventory Price Inversi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