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11-04 08:55 上海
标普500和纳指微涨。
Meta继续和预期的一样下跌,跌幅1.64%,收盘价637美元。我除了之前说的“设置了627和596两个买入节点”,再往下就是比较密集的狙击区,集中在550-585之间。但预计没什么机会触发,能触发627就算达到预期了。
我个人的看法是:抄底时,不懂看节点,就设置价格差30-30-15-10这类,价格档差逐步变小。因为越往底部,下探空间越小,这样能尽可能吃到底部。买入数量按“1-1-1.5-1.5-2-2.2”这样,能尽可能摊低成本。
博通下跌1.92%,收盘价362.55美元。创下386+美元的历史新高后,博通回撤,目前处于震荡调整期,和AMD一样,都是创新高后继续调整,所以整体上不要去追涨,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被套在山顶很长时间。
默沙东跌了4%,收盘价82.5美元;联合健康下跌2.27%,收盘价333+美元。联合健康如果低于300以下,我还会捞,尽管目前的仓位占比太大了些,但之前370-375减仓的操作,腾出了后续的应对和操作空间。
生物医药板块整体还需要中长期持有,短期没什么机会。
礼来上涨3.9%,收盘价896.5美元。620-696补仓的那几批买入,我设置了925和930适当各减仓5%,合计10%…
亚马逊上涨4%,收盘价254美元。上涨的原因是跟OpenAI签了一笔价值38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协议。
现在云服务三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的涨点、跌点,都和云业务密切相关,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人工智能浪潮除了芯片股外,利好云业务。当然,也利好台积电这类芯片制造龙头,台积电股价涨得不错,约305美元了。
防守型账户,新增了一批买入,主要是短期美债和BIL。还有SCHD,设置了26.35、25.55、24.8、23.58…20.62等买入节点。昨天第一个设置节点被触发。
目前手头的现金储备,已经创新高,没有太适合去的地方,就先配置短期美债,需要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套现调用。
虽然科技股继续看好,但这个位置上,再往上不知道空间会有多少,万一往下回落,空间倒是很大。
新入场的,追高需谨慎,遇到大暴跌的,倒是可以看着买点,耐心等就是。别毛毛躁躁的,这心态不适合投资。
我目前的总持仓(三大账户持股的个股,不算现金),科技股的占比仍然最高,约5成。其次是防守类配置(美债和相关ETF、高股息个股、伯克希尔等),约2.5成,这是未来需要重点提升的。然后两个宽基指数ETF,占比1.5成。最后是消费股和生物医药,占比1成出头。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人工智能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逐步加大,裁员会是一个趋势。
现在大量的基础代码,人工智能都能完成得很不错,所以大厂的码农需求会减少,裁员自然就会发生。目前硅谷的巨头们已经开始裁员,从微软、谷歌、Meta到最近的亚马逊,无不如此。
国内的大厂,早晚也会跟上。能长盛不衰的行业寥寥无几,即便行业长盛不衰,也不代表职位和岗位不可替代。
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你的收入、工作、家庭地位,也是改变生活。并不仅仅指科技让生活变便捷高效。
未雨绸缪,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提升投资能力,这些能让我们从容面对这个日新月异、不断迭代的社会。
大饼跌到10.8万美元,最近大饼走势很弱,我在11.3-11.5万这个位置还被套了一点,需要时间解套,还好不多。之前设置的是11.5万以上暂停跑量化,准备改成11万以上暂停量化。
去年底预判今年饼圈,我觉得没什么行情。结果还真没行情,连大A都没跑赢。这种横盘震荡的行情,最适合跑量化。
大饼应该是牛市末尾了,我仍旧倾向于4年周期,等26年底27年初再考虑做多大饼,先看看再说。
黄金回落至4000美元以下,这玩意,只要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秩序稳定这两个有一个变差,它都会继续涨,4000-5000的范围还算能看得懂,再高就纯泡沫。不追高是最好的,不然容易像2017年去追高房地产一样。
茅台的价格也跌到1500-1700了,这种最难受的是经销商,根据茅台的配货制,现在出厂价1169元,叠加其他配货,低于2000元,基本上就开始进入亏损边缘。低于1700,经销商妥妥亏损。
不过利好真正要喝茅台的消费者,利空经销商和囤/炒茅台酒的人。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稳定在7.1左右,我看了下香港这个离岸人民币大本营,几大巨头这段时间打出去的弹药真多,硬生生从7.4回拉至稳定在7.1。
无形的大手,还是很牛的,至今每次都会在7.3-7.35出手,无一例外。
昨天带小儿子学网球,给他请了个私教。现在他运动主要就跳绳+游泳,少了点,所以新增一项网球,三者交替进行。
他1.3米的个头,67斤,虽然肉很结实,但还是偏胖。
后续在儿子们青春期发育时,我都准备控制一下他们的体重,可以瘦长型,但不能胖。胖了容易影响性器官发育,进而影响性能力,特别是耐力和体力,以后婚姻容易不和谐。
我跟我媳妇说,我操心的事比她还多,特别是家里男孩子多,很多事也只能我来提前注意一二,她肯定是不懂这些细节问题。
话说回来,女孩子找伴侣,如果很注重性生活和谐这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他在青春期发育时,是胖还是瘦。
别看我在这很能唠嗑,其实我在现实生活中话不多,典型的特征是不唠叨,会控制好分寸。
我会陪孩子玩,陪孩子聊天,但不会在孩子耳边重复说教。我奶奶以前很能唠叨,导致我非必要不去她家。这其中的危害,我长大后才开始意识到:
一件事翻来覆去讲,孩子听多了会烦,慢慢就懒得回应,心里也少了阳光,往后遇到事,也容易跟着烦躁。
我小儿子回家,有点不太高兴,原因是班上的同学当班长、学习委员……,全都是家委的小孩。
他打完网球跟我说:爸爸,我才不跟他们比较,他们拿到的这些都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我跟自己比较就好了,只要我每天比自己之前进步,那就是成长;只要我成绩一直都是班上/年级第一,他们反而会像个笑话。
这小子最近进步很大,自我调节能力也很不错。他会委屈也很简单,原来班主任说了让他当班长,结果临时生变,被家委的孩子拿了去。
不过我还是告诉他,现在不需要去碰这些职位,容易小小年纪就有“官瘾”,导致后期眼高手低。公务员家庭的子女在这点上就特别明显。
我对孩子的教育,有7个“不”:不唠叨、不(和其他人)比较、不包办(锻炼动手能力)、不否定(建立自信)、不吼骂(利于情绪稳定)、不贴标签(不定义孩子好坏,给成长留空间)、不忽视(被看见有安全感)。
孩子们一路下来,整体成长得挺不错,超出我的预期。
陪孩子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挺喜欢的。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