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前天 08:48
警惕AI Agent“黑话”,回归解决业务问题本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指出,当前AI行业中“Agent”一词泛滥,已沦为模糊概念的“黑话”,被用于拉高估值、制造焦虑和抬升收费。作者分析了Agent概念从学术到商业应用的堕落过程,揭示了技术专家、产品经理和咨询顾问等“黑话传播者”的共谋。文章强调,企业不应被概念迷雾所困,而应聚焦于AI Agent实际能解决的业务问题和投入产出比(ROI),用业务语言倒逼需求,从而有效规避黑话干扰,实现AI价值的真正落地。

🔍 **“Agent”概念的滥用与“黑话”化**:文章指出,“Agent”一词在AI行业中已失去精确的技术定义,成为一种“黑话”,被技术专家、产品经理和咨询顾问在不同场合赋予不同含义,主要目的是拉高估值、制造焦虑和抬升收费。这种概念的模糊化导致了市场混乱,使得人们难以界定Agent的能力边界和价值底线。

📈 **从学术概念到营销黑话的堕落过程**:Agent最初在AI实验室中拥有相对清晰的定义,强调“自主性”和“在接收高级指令后自行规划步骤、调用工具、完成任务”。然而,当AI技术走向商业应用,创业公司和大厂为了与传统自动化工具区分,开始将其包装成听起来前沿、技术感强的“Agent”,以期带来“技术代差”的错觉,提升产品价值。商业利益成为概念传播的首要驱动力,厂商、媒体和咨询公司都从中获利。

🎯 **企业被“黑话”所伤的根源与应对策略**:企业在概念迷雾中因技术焦虑而丧失判断力,最终可能花费高价购买的功能略强的聊天机器人,而非真正解决业务需求的Agent。作者建议企业管理者应撕掉“黑话”外衣,回归本质,停止对“Agent”概念的纠结,而是聚焦于AI Agent能解决的实际业务问题,并严格评估其投入产出比(ROI)。企业应使用业务语言来描述需求,而非被厂商牵着鼻子走,例如明确说明AI需要自动完成哪些具体任务,而非笼统地提出部署“Agent战略”。

🔄 **AI行业概念循环与价值筛选**:文章认为,AI行业喜欢创造新词汇(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并经历从技术概念到营销黑话再到被用烂的必然循环。尽管“Agent”一词本身已成黑话,但其代表的“让AI自动执行复杂任务”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作者呼吁企业在AI应用中,不要被概念吓住或被黑话忽悠,而是要看清AI实际能解决的问题,计算清楚ROI,将概念和黑话留在营销和投资人PPT中。

文 | 沈素明

我最近参加了几场关于“AI落地”的闭门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技术专家在说Agent、产品经理在说Agent、咨询顾问也在说Agent。然而,他们口中的Agent,可能完全是三件不同的东西。越听越困惑,越想越糊涂。当一个词汇在所有场合都能出现,但指向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时,它就已经失去了作为专业概念的资格。

这让我意识到,问题根本不在于听众的理解力,而在于这个词本身。

AI Agent已经不再是一个精确的技术定义,它已经沦为了AI行业的“黑话”。它在商业世界里泛滥成灾,只为满足三个目的:拉高估值、制造焦虑、抬升收费。

我的观点简单粗暴:当一个词什么都能指代时,它就什么都不是。

一. Agent的十八般武艺与概念的崩塌

我们来看看今天市场上被冠以“Agent”之名的,都有些什么。

扫地机器人在躲避障碍物,有人叫它“环境感知Agent”;企业客服机器人自动回答了FAQ,也被称为“客服Agent”;一个能定时执行脚本、从数据库取数的自动化程序,也被赋予了“数据Agent”的名头。

甚至,一个能联网搜索的ChatGPT,它的能力被描述为“信息搜索Agent”;游戏里的NPC,因为能做出预设的交互行为,也被划进了“自主行为Agent”的范畴。

你细品。一个能自主规划路径的物理实体,一个简单的聊天匹配系统,一个老旧的自动化脚本,它们之间的技术鸿沟如此巨大,但在今天的营销语境里,它们却共用一个高贵的称谓:Agent。

这种混乱带来的后果是,所有人都在谈论Agent,却没有人知道它的能力边界价值底线在哪里。

Agent到底是什么?

没人说得清楚。因为当一个词可以指代一切,它的专业价值就完全归零了。它已经成了一个技术界用来装点门面的“万能词”。

二. 从学术概念到营销黑话的堕落史

任何黑话的诞生,都遵循一套固定的堕落史,Agent也不例外。这是一个经典的商业策略将学术概念彻底污染的过程。

它始于学术界的严谨,却终结于商业世界的浮躁。

Agent诞生在AI实验室里,有着相对清晰的定义: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程序。它强调的是“自主性”,即在接收到高级指令后,能自行规划步骤、调用工具、完成任务,而不是每一步都需要人类干预。

在实验室里,大家都懂。这是技术代差。

当AI技术出圈,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时,创业公司、大厂都需要一个词来区隔自己与传统的“自动化脚本”或“聊天机器人”。

Agent完美符合需求:它听起来前沿、神秘、技术感强。它能带来“技术代差”的错觉,让产品和解决方案显得更有价值。这是一个高级的包装品

在商业世界里,利益永远是概念传播的第一驱动力。

厂商发现,说“我们有Agent能力”比说“我们是聊天机器人”更能抬高估值和客单价;媒体发现,写“Agent是下一个风口”比写“自动化工具”更能吸引点击和流量;咨询公司发现,跟客户谈“Agent战略规划”比谈“流程自动化”更能收取高额的评估和实施费用。

关键在这里:一旦概念的边界被故意模糊,它就拥有了最大的解释权,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优势来“重新解释”Agent。

这种模糊性,正是黑话最肥沃的土壤。

三. 三类“黑话传播者”的共谋

这场黑话的狂欢,三类角色贡献了主要的推波助澜的力量。他们各取所需,共同将这个词推向混乱。

他们是黑话的生产者

他们将一个简单的FAQ匹配系统,包装成“智能Agent客服”,估值就可以翻倍。他们将一个只能从数据库取数的程序,说成“数据分析Agent”,就能让企业决策者心动。

他们卖的不是Agent的技术实现,而是你对技术落后的焦虑。通过创造一个高不可攀的概念,他们有效屏蔽了客户对产品功能、价格和投入产出比(ROI)的质询。

他们是黑话的放大器

“不懂Agent就要被淘汰”、“Agent是AI的下一个风口”,这种标题是媒体的流量密码。它们只负责制造恐慌、贩卖焦虑,但不负责提供清晰的定义和可落地的方案。

读完一篇标题光鲜的“Agent时代来临”的文章,你依然不知道Agent具体是什么,但你已经焦虑了,这就是媒体的目的。焦虑带来了点击,点击带来了广告。

他们是黑话的收割者

他们跟客户谈“Agent战略”比谈“优化工作流”更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从而获得更高的收费权。

一份“企业Agent成熟度模型,从0到5级”的厚厚方案,评估费可能高达五十万。客户没搞懂Agent是什么,但方案很厚、看起来很专业,钱花得“值”。他们将概念的复杂性转化为收费的合理性

四. 企业为什么被黑话所伤

企业不是傻,只是在概念迷雾中丧失了判断力,最终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当一家企业的决策者在行业峰会、媒体报道和咨询方案中被“Agent”这个词轰炸时,他们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技术焦虑:我们不能落后于时代。

你想想看,当三家厂商对“Agent”给出三个完全不同的定义时,决策者彻底被搞晕了。最终的决策往往基于“谁说的最酷炫”、“谁的PPT最厚”,而不是“谁的方案投入产出比最高”。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老板花大价钱买回一个“Agent平台”,上线后发现,它只是一个功能略强的聊天机器人,但厂商振振有词:“这就是Agent啊。”

这种混乱带来的损害是双重的:它不仅浪费了企业的真金白银,更消耗了组织对AI变革的宝贵信心和耐心。企业买单不是因为Agent这个词多高级,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自动化任务的真需求,却被黑话引导了错误的购买方向。

六. 撕掉黑话的外衣

那么,企业管理者到底该如何应对这场黑话的狂欢?很简单:撕掉外衣,看清本质。

要明白:AI Agent不是一个精确的科技定义,它只是一个描述“自动执行任务”能力的概念标签。它的核心价值是:给AI一个复杂的任务,它能自主规划步骤、调用工具、自动完成,从而替代重复的人力。

所以,企业管理者在评估任何“Agent”产品时,应该完全停止对这个概念的纠结。

问:“这能为我的销售部门,每年节省多少人力投入?”

问:“这套系统能把我们的财务流程错误率降低到什么程度?”

问:“投入五十万,我的项目周期能缩短几个月?”

我们再深入一点。一切评估,只看它能解决什么业务问题,以及它的投入产出比(ROI)

不要被厂商牵着鼻子走,要用自己的语言,用业务结果来倒逼需求。

不要对厂商说:“我要部署Agent战略”,而要说:“我要让AI自动完成销售日报的生成、发送和数据异常预警这三个重复任务。”

不要说:“我们需要一个营销Agent”,而要说:“我们要让AI自动针对过去六个月内有过咨询但未成交的客户,生成个性化二次触达文案。”

只有用大白话描述需求,才能有效规避黑话的干扰,将厂商的注意力拉回到解决问题本身。

七. 黑话的循环与价值的筛选

AI行业太喜欢造词了。

从云计算、大数据到区块链、元宇宙,再到今天的Agent,每一个词都经历了从技术概念到营销黑话、最终被用烂的过程。这似乎是技术出圈、商业狂热的必然循环。

我们也要承认,AI带来的自动化任务确实是提升效率的真需求。Agent这个词是黑话没错,但它所代表的让AI自动执行复杂任务的方向,是正确的。

所以,请将我对“Agent黑话”的批判,视为一种价值的筛选。

企业要想真正用好AI,唯一的路径就是:别被概念吓住,别被黑话忽悠。看清楚它实际能为你解决什么问题,然后,算清楚投入产出比。剩下的那些概念和黑话,都让它们留在朋友圈和投资人的PPT里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Agent 人工智能 黑话 商业策略 价值筛选 AI落地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argon Business Strategy Value Screening AI Implement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