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前天 04:40
毕业生就业选择:大厂的机遇与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面对1222万高校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今年秋招进入后半程,选择“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备考”,是毕业生们面临的难题。大厂作为长期以来被视为“标准答案”的就业目标,再次成为焦点。文章通过子扬、新宇、语蔓三个毕业生的真实经历,展现了在大厂中,年轻人如何通过发挥价值、坚持“逆行”寻找中心、以及绽放野心来改写自己的职业轨迹。他们的故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真实世界里,年轻人用行动和选择,在鼓励梦想、支持梦想的舞台上,创造自身价值,实现成长的范例。

🌟 **价值驱动的成长**:子扬的故事强调了在职场中,尤其对于新人而言,找到能被“看见”并贡献价值的平台至关重要。他凭借出色的“应用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习生迅速成长为核心项目的重要贡献者,并因其专业能力和主动性获得了提前转正和参与更具挑战性工作的机会。这表明,在大厂中,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展现专业能力,新人也能获得极大的信任和成长空间。

🚀 **“逆行”中的使命感与坚持**:新宇的经历则展现了在大厂体系中,即使初期岗位看似与个人目标“背道而驰”,也能通过耐心、吃苦和学习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中心。他从一名机械专业毕业生,在偏远地区通过不懈努力成为片区经理,最终凭借一线经验回到总部参与更宏观的物流解决方案设计。这说明,在大厂广阔的平台中,坚持做实事、有价值的事,即使身处“遥远的地方”,也能找到通往中心的路径。

💡 **野心与自我重塑的勇气**:语蔓的职场历程则是一部关于“野心”和“反脆弱”的教科书。她拒绝了高薪却安稳的工作,选择加入大厂,并在一路转型中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从物流到零售,她通过不断学习、主动争取机会,最终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业务总监之一。她的故事证明,在大厂提供的无限机会和信任下,年轻人敢于“撕碎剧本”,将野心付诸行动,可以在挫折中找到逃离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实现自我“逆袭”。

📈 **安全感的来源与机会的挖掘**:文章最后总结指出,真正的安全感源于自我创造的价值,而机会往往隐藏在无人问津的难题、吃力不讨好的决定以及敢于“越界”的尝试中。子扬、新宇、语蔓的选择共同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鼓励梦想、支持梦想的舞台上,通过行动和选择,年轻人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并抓住隐藏在挑战中的机遇。

陆小明 2025-11-03 19:36 广东

面对选择的迷茫,答案是什么?

全文共4211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11月,秋招已经进入后半程,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备考?倾向稳定还是直面挑战?选择的压力面前,年轻人究竟何去何从?长期被视作标准答案的大厂,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文 | 陆小明

2025年秋招进入后半程,又一届毕业生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距离2026届学生正式离校还有八个月——面对选择,他们在喧嚣的信息和迷茫的情绪中,试图为未来的人生勾勒一条理想的上升曲线。

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一股“慢就业”的暗流涌动。据智联招聘《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慢就业和自由职业的应届生比例持续上升,分别达到19.1%和13.7%。

备考、游学、支教、创业考察……这些看似“暂停”选择的背后,是年轻人对职业道路审慎考量的深层焦虑。长期被视作标准答案的“大厂”,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它既是千万毕业生奋力争夺的“窄门”,又是社交媒体上“逃离”声浪持续几年的舆论中心。大家习惯了两种极端叙事:要么是“光鲜亮丽”的造富神话,要么是“事与愿违”的黯然离场。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真实的职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漫长航行。

当光环与争议同在,那些身处“投射场”的身影让外界重新审视一个根本问题:置身其中究竟是一种出于惯性时势的裹挟,还是一种需要持续投入勇气清醒的主动选择?故事的焦点自然落在那些刻度不同的人生轨迹上。

价值感:新人的硬通货

对于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最大的恐惧或许不是做错,而是“不被需要”。相比于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默默倾听、在工位上被动等待、日复一日重复“打杂”工作的“典型实习”来说,子扬一开始就走上了“主舞台”,他的总结是:找到一个能够“被看见”的地方,然后牢牢把握每一个机会。

学生时代的子扬就是一名校园极客,就读计算机专业期间展现出极强的“应用思维”和动手能力,热衷于用技术解决身边那些真实的、“看不惯”的麻烦事。他曾自己开发小程序来实现一键查询空教室,为同学们找教室上自习、办活动提供便利,“如果一件事要花1小时完成,我宁愿花10小时做个工具,以后每次1分钟搞定。”这种深入骨髓的“应用思维”,让他在踏入职场之前,就已完成了从“执行者”到“创造者”的思维预演。

2022年,他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京东,团队负责人透过其校园经历看到了他的潜力,让他加入了一个核心的封闭开发项目,在实战中锻炼。面对这个“邀请”,他自己都感到惊讶,“想不到能有这样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压力和恐惧,而是跃跃欲试的兴奋。

▲ 子扬实习时,就进入核心的封闭开发项目。

团队的目标是自研一项关键图像技术,每年能为公司节省百万元的外部接口费用。没人把子扬当“实习生”看待,没人跟他说“这个你不用管”,导师手把手带着他融入,鼓励他想办法、提建议,和大家一起探索最佳的解决方案,这背后是这支技术团队不成文的规定:无论职级,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能获得平等的发言权。短短数月,项目成功上线,效果甚至优于外部方案,他也因此被提前转正。因为融入得太快,有同事开玩笑说:“感觉你已经来了好多年。”

这段经历,为他的职场道路定下了基调:在这里,代码不为炫技,而为解决真实的问题;资历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不敢放手去干。

正式入职后,他参与到更多更具挑战性的项目中。面对比自己资深的同事,他也会紧张。BOSS鼓励他:“你不要把自己当成新人看。”这既是鼓励也是“授权”,拆除了子扬心中无形的壁垒,让他敢于在更高维度的挑战中主动出击,敢想、敢为,也让他更深刻地理解到,专业是职场人最硬的通行证。

2025年上半年,团队负责人带着子扬两个人仅用4个月的时间便开发出一个框架,可以帮助开发者像搭积木一样高效组装多智能体系统。经过内部实践验证,使用这套工具后,多智能体原型的开发周期显著缩短,复杂问题定位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2025年7月开源后,框架荣登全球权威的GAIA榜单。

天南海北的应用反馈涌来时,子扬化身“客服”答疑解惑。他更忙碌了,但“被信任”、“被需要”,以及用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价值感,让他坚定扎根在这里,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 在这里,子扬被信任、被需要,对未来充满期待。

坚定“逆行”:在遥远的地方寻找中心

与子扬在舞台中央度过职业生涯第一个冲刺期不同,新宇的大厂之旅则在遥远的北国边陲展开。他的故事代表了大厂的另一面:在庞大的组织中,或许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在一开始就身处“中心”,留下是因为即便看起来与目标方向“背道而驰”,也能找到“逆行”的意义。

2021年从机械专业毕业时,新宇最对口的工作是老家临近城市国企,离家近又稳定,仿佛一个“标准答案”摆在眼前。但他想试试大厂,因为脑海里总有一个画面——他在辽宁农村长大,读书的时候只有京东快递员能穿越乡间小道,把包裹稳稳送到农村父母的手中,仿佛拓展了小村庄的边界,“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朴素的连接感,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经过层层专业面试,他穿过这扇“窄门”,以“新锐之星”的身份加入京东。

最初的目标是去北京去总部看看。但工作需要,他从沈阳出发一路向北,离梦想的北京越来越远,直到严寒刺骨的大兴安岭深处。从校园直接闪现零下47度的北境——那是“一个东北人都接受不了的冷”,挑战远超想象。

现实与理想差距如此之大,离开还是留下?新宇觉得,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要耐住性子,找对方向。

尽管专业不对口,他肯吃苦、愿意学,这种肯下功夫的实在,在一个结果导向、不拘一格的体系中被迅速识别出来。仅用9个月,新宇就从一个“外行小白”竞聘成为站长,21个月后他再次被晋升成为片区经理,管理覆盖呼伦贝尔到大兴安岭的广阔区域给自己的规划是五年内做到片区经理,结果只用了一年多就实现了,竞聘成功的消息传来,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心里嘀咕着24岁管300人的团队,一个小孩能闯多大祸?”

▲ 身处严寒刺骨的大兴安岭深处,新宇想得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

事实证明,他不仅没“闯祸”,反而一步一个脚印,证明了年轻人的无限能量。管理的片区面积达到27 万平方公里,广袤的草原和密林深处是那些最边陲的站点,为了了解一线情况,他独自开车巡站,一年跑了5万多公里。比起管理者,他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者,深入一线和大家并肩而行,帮他们解决问题成为最坚实的后盾。

偏远地区一些刚刚建立的“先锋站”还在起步阶段,前期投入改善环境就意味着成本飙升,是保住在短期看起来“光鲜”的数据,还是坚持长期做正确的事,给大家一个更像样的“家”?他没有犹豫,把问题一一反馈,事实证明,他再一次选对了。会议室那条“做实事、有价值的事、长期的事”的标语,被投射在现实中:很快,崭新的牌匾、扩建的室内操作区、带暖气的封闭式三轮车都一一落地。

今年年初,新宇带着宝贵的一线经验再次参加竞聘,如愿来到总部,参与更宏观的物流解决方案设计,那些看似与目标背道而驰的经历,成为他向上生长的底气新宇的故事为那些看似远离目标、陷入迷茫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解法:用耐心和磨砺破局,也许弯道那头就是通往中心的方向。

▲ 新宇用耐心和磨砺破局,为陷入迷茫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解法。

绽放野心:就成为撕碎剧本的“狠角色”

如果说子扬的关键词是“价值”,新宇的是“使命”,那么在大厂近十年的语蔓,她的故事则关乎“野心”,以及改写命运的执着。

“怕选错,却更怕不敢选”,是许多应届生乃至职场人无法回避的痛点。在一个信息爆炸、选择过载的时代,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语蔓的职业路径,堪称一部“反脆弱”的教科书。无论顺境逆境,她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小镇出生的语蔓,带着一身闯劲,毕业时她拒绝了福建一家企业的高薪机会,赔了违约金转而加入京东,理由简单:“平台大,有未来。”

“未来”起初是模糊的。“离家近、安稳些”,带着父母的期待她入职家附近的物流分公司BOSS看到她的潜力,便按照管理者的标准来培养她几个月后,语蔓成为小组长,她把一线岗位跑了个遍但很快发现,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想去大城市看看。

语蔓心想,也许选错了,也许该走了。但公司没放弃,BOSS来劝她,给她更多岗位选择。大厂的好处是平台足够大,京东丰富的业态为她提供了更多选择,她想,既然留下,那就努力搏一把,看自己能闯出什么来。她直接申请了北京总部的岗位,从物流到零售,开启了在大厂内部的转型之路。

面试官当时问她:“能在北京待多久?”她回答“北京不是一个我想待多久就能待多久的地方如果我足够努力,也许能扎根;如果失败了,可能就得离开。”这份清醒和坦诚,为她赢得了入场券。

从营销到采销,为了快速上手,她白天上班,晚上熬夜学习,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为了了解产品她跑遍源头工厂,为了测试新品包装她一头扎进仓库上手打包。像一块海绵,开始疯狂吸收新知识,在新的领域里舒展开来。

▲ 语蔓转型成采销后,边干边学,迅速成长。

比起逃离,留下往往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快速的学习让她迅速成长,但成长的过程有时也伴随着阵痛,她经历过618拿下“战狼奖”的高光,也尝过双11业绩垫底、深夜回家痛哭的滋味。拼命过、崩溃过,但她从未放弃过。

改变一点点发生。24岁,语蔓勇敢接下一个6-7人的团队,成为部门里最年轻的经理,她不再像入职第一年那样不安。接下来她两次主动出击,给BOSS发去长文自荐、主动争取竞聘机会,用一次次磕方案到深夜的执着、用一天辗转几个城市出差路上的坚持、用每一份努力结果落地后不断刷新的成绩证明了自己,最终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业务总监之一。

每一次的成功其实也让语蔓感到意外“公司没有等我‘足够成熟’,而是看到潜力,就愿意信任我,给我机会毫无疑问,也在一次次实战中迅速淬炼成钢。

8年,稚气未脱的校招生连升8级,带领团队拿下50倍年终奖年薪暴涨30倍。她说自己是“撕碎了剧本”的人出身小镇没助力、0托举,是这个提供无限机会、给年轻人充分信任地方提供了成长的土壤让她在遭遇挫折时找到了逃离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一步步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大女主逆袭

▲ 语蔓在这个提供无限机会、给年轻人充分信任的地方,重写了自己的“逆袭剧本”。

挫折面前,语蔓改变代替逃离,野心付诸行动,赢得成长空间;新宇在边陲奔走,用耐心和坚持扎下根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中心位置;子扬在电脑前敲下一行行代码,抓住机会用专业在自己的主场站稳脚跟。在鼓励梦想、支持梦想也愿意为梦想“买单”的舞台上,他们的故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真实世界里三个年轻人用行动作出的选择。

这些选择共同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真正的安全感源于自我创造的价值。而机会恰恰隐藏在那些无人问津的难题、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决定和那些敢于越界的尝试里。

京东2026校园招聘,35000+个岗位

等待有梦想的你

(专题)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毕业生就业 大厂 职业选择 京东 求职 职业发展 价值创造 Graduate Employment Big Tech Career Choices JD.com Job Hunting Career Development Value Cre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