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文章聚焦美团为外卖骑手提供养老保险补贴的举措,指出这是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难题的重要一步。面对全国超千万的外卖骑手及更广泛的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社保方面的空白,美团的50%养老保险补贴方案覆盖面广,为骑手减轻了经济压力,使其能够以“灵活就业人员”标准参保。文章深入分析了骑手群体“过渡劳动”和高现金流需求的核心特性,解释了为何传统社保方案难以被接受。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其他平台在骑手社保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更好地覆盖“边缘”人群,提出了更灵活的社保设计建议。
🐝 美团推出养老保险补贴,惠及全国745万活跃骑手:自2025年11月起,美团为缴纳养老保险的骑手提供50%的补贴,覆盖全国全类型骑手,并已在APP内显示“当前保险生效中”,这是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举措。
⚖️ 骑手社保困境与美团的折中方案:文章分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已超8400万)面临的社保空白,以及骑手因“过渡劳动”和高现金流需求,对每月700-1000元的社保支出感到经济压力。美团的方案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标准为基础,补贴一半养老保险费用,将骑手个人负担降至心理接受范围,并提供工伤险、大病关怀金等多元保障。
🌏 “城乡两栖人”特性与社保异地衔接:文章指出,70%的骑手来自农村户籍,他们是“城乡两栖人”,频繁在城乡之间及不同城市流动。美团方案允许骑手自主选择户籍地或就业地参保,解决了社保异地衔接和中断的难题,为流动性强的就业群体提供了便利。
📈 社会保障的未来展望与制度设计:文章强调了社会保障的互助本质,并呼吁深入探讨如何为2.4亿“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规划。引用了“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的五年规划目标,并提及了浙江大学教授刘涛关于“费用递增”社保设计的建议,旨在为“边缘”人群增加未来确定性。
💰 骑手收入与现金流需求:文章通过数据指出,外卖骑手的月均收入可观(超7000元),但他们大多将其视为“兜底的过渡性职业”,对现金流要求极高,宁愿优先满足眼前的生活开销,而非为遥远的退休待遇提前支付高额保费。
原创 呦呦鹿鸣的鹿鸣君 2025-11-03 19:07 湖南

他们就像蜂鸟,振动翅膀,悬在空中
《清明上河图》中的宋朝“外卖小哥”,正端着温盘挎着食盒去送餐。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朝已有成熟的外卖体系,甚至有外卖专营店,送餐有“温盘”,保温并避免串味,西湖上有“外卖船”,年夜饭也有外卖。
“大早上通知就收到这些好消息。”一位北京外卖骑手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说的是,在10月的最后一天,美团APP里给他们发来了《养老保险指南》,据此,美团将为所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提供50%的补贴,自2025年11月起,覆盖全国全类型骑手。此刻,这位骑手的APP“系统通知”页的顶部,已显示“当前保险生效中”。
我特别注意的是一个数字:根据《美团骑手年度职业报告(2024-2025)》,美团年活跃骑手数量有745万人。
根据常用的官方数据,全国范围“外卖骑手”群体人数超过1000万人。而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约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为主体的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些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的人,已超过8400万人,而且还多是35岁以下
。与此同时,对这一人群的社会保障,则是“旧制度载不动新关系”,空白地带。
今年3月,大家开始讨论外卖骑手社保问题,现在,美团交卷了。我搜了一下其他平台:“饿了么”在8月宣布,年底将覆盖全国直营城市,我还不了解饿了么直营城市和非直营城市的比例;京东在8月宣布,“为15万全职骑手缴纳社保”,那占多数的“非全职”呢?我还没有看到消息。目前看来,美团的方案,覆盖面最广。具体操作是:按参保地养老保险基数下限
×20%×50%。比如,南京骑手可以领取补贴为每月495.2元。相应的,骑手自己也要支付495.2元到南京的社保资金池。以下是骑手在手机上接到的《指南》截图:
总的来说,美团是基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的标准给骑手补贴。骑手自行完成社保缴纳,无需申请补贴资格,次月一半补贴直接打到银行卡,对多数骑手而言,相当于一年多了6000元。当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4亿,这占到劳动年龄人口28%了,一些地方,比如广西,甚至达到48%。这个群体大多自行缴纳城乡居民保险,想换成保障水平更高的城镇居民保险,并且希望个人缴费比例低一点。他们要不要交,怎么交?美团方案在多大程度上有参考价值?
2025年3月,BBC写了一篇报道《给千万中国外卖骑手上社保,为什么这么难?》。确实有诸多难点,老外看着都着急。
去年,2024年3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出面,就此组织讨论会。结果,“我对这个社保实在没什么兴趣。”一位外卖骑手在会上说,每月要支出700元,“这700块不如寄回老家,给我女儿买些玩具”。给孩子买玩具当然是托词,今天的经济形势下,一个农村家庭不可能每个月花700元给孩子玩具。真正的原因是,这笔钱对于骑手来说太多了,而骑手这个群体,具有一个核心特性:过渡劳动。
从美团官网的数据看,接单天数超过260天的“高频骑手”占比只有11%,接单天数不到30天的“业余”骑手则高达48%。许多人当骑手目的很简单:赚点快钱,填补家用。容易注册,容易上手,时间自由,骑手的工作很适合做一个“中转站”。许多人没把骑手看成是长久的工作。创业失败的青年、为孩子攒钱的中年、想赚外快的妈妈、农民工、体验生活的闯关游戏玩家……形形色色。他们中的多数,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等钱急用。
北大学国发院调研显示,约四成骑手愿意支出月收入5%以下的比例缴纳社保,按照骑手月均收入6803元测算约为340元。另据行业研究显示,72.3%的外卖骑手“只愿意缴纳500元以下金额”。 《2024中国蓝领群体就业调研报告》显示,月嫂、货车司机、外卖员月收入水平位列蓝领群体前三,月收入均突破7000元。外卖骑手的收入并不低, 但大多将其视作兜底的过渡性职业,对现金流要求较高。 有一个站点的骑手招工广告是这样写的,说尽了骑手的尴尬:你的困扰:房贷车贷和外债你干与不干,账都在,加入我们,收入高还得快上有老下有小睁眼闭眼都要钱,更是不敢闲在家赚不到钱外地本地月亮是一样的圆送餐在外太危险保险护你周全工作不体面脸面与金钱你自己选漂泊在外回家不便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平台乱扣钱不要相信外界的传言说差评扣除成百上千!没有那么悬,只要你工作突出,违规都能减免,超时也能正常结算。
钱,就是这么关键。当然,其他一些群体同样有类似的压力,这一点的悲欢是共通的。都想加入社保网,但又不想负担太重。
如果按照常规社保方案,忽略缴费基数问题,企业承担的社保费用一般为员工月收入的24%(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生育保险8%),个人承担10%(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生育保险2%)。假设骑手
月收入7000元,个人就要承担社保的10%为700元,如果骑手月收入10000元,则要承担1000元。(如果在北京,缴费基数下限7162元,个人要承担755元)本来就是来“过渡”的,现金为王,现在要交出700-1000元到社保资金池里,换取未来退休时候的待遇……看着眼前的资金缺口,就会纠结。北大国发院曾做过一项统计,愿意接受现行社保缴费比例的骑手,只有10%。相比未来,他们更着急的是当下,是现在。
正如一位骑手在微信签名里写的:“只要你跑得够快,贫穷就追不上你。没有小孩天天哭,没有努力天天输。” 这是央视新闻的一则访问:
骑手有压力,企业也有。 考虑到美团数百万的骑手规模,社保支出很容易就突破百亿元关口。谁来买单?这笔钱不会从天而降,这笔大额成本自然会转嫁到外卖订单的服务费上。如果每一笔外卖都加上一块两块三四块,消费者什么感受?
又或者,巨额支出之下,当前整个商业模式不复成立,平台干脆难以运转下去。如此,上千万骑手反而失去了这样一个容纳大量短期就业的“中转站”,很可能是双输。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折中选择:骑手按照“灵活就业”的身份自己决定参保然后获得补贴。目前美团给出的方案是:养老保险:补贴50%(骑手缴纳完养老保险后,美团把钱直接打到骑手银行卡上,骑手个人负担部分降低到500元心理线以下);
工伤保险:提供工伤险(2022年7月试点至今,美团已支出20亿元,为超过1300万人次骑手缴纳新职伤保费);
医疗保险:提供大病关怀金(本人及家人,已援助7000名骑手及家属,发放2亿元)+袋鼠宝贝(面向全行业骑手)+新农合(70%骑手来自农村户籍)
+意外险;公积金:提供住房公寓或平台补贴。 一家公司,要同时管理千万级别的劳动人口,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头皮发麻,而且,这些人还分散在全国各地,平台公司—城市—加盟商—片区—商圈—站点—骑手,管理链条很长。这项任务艰巨且庞杂,需要在纷繁现实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还是要抓住人群的核心属性。在上述方案文字中,有“70%骑手是农村户籍”这个数据,这就佐证了外卖骑手的第二个特性:城乡两栖人。
这个特性会带来什么呢?流动,在城乡之间流动,在不同的城市流动。在一个城市交了社保,我去了另一个城市后怎么办?异地衔接能畅通吗?回老家了怎么办?中断了怎么办?要交多久才能领退休金?到时候能领多少退休金?在哪领?骑手难以像常规全职模式一样,在一个地方固定缴纳社保。而现在的方案,让骑手自主选择缴纳社保的地点,户籍地、就业地,都行。由此,又过了一关,往前推进了一层。看美团APP上的资料,今年4月,美团在泉州、南通两个城市开始试点,7月1日,试点扩大到成都、武汉、深圳、石家庄、无锡五个城市,原计划年底在全国范围推广,如今,提早了两个月。
数量超过千万的骑手们,迅速聚集,又迅速散往各个角落,长期以来,他们时刻在流动中,难以停留,总是在跳跃中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难以真正地沉淀下来,难以真正地嵌入一个城市一个社区。如人类学家项飚所言,他们必须不停地、高频度地振荡翅膀,把自己浮在空中,就像悬浮蜂鸟。
年轻人终究也会有老去的时刻。今天,借着互联网游刃有余,多年以后,会不会连滚带爬呢?
这是一个节点时刻,上千万人进入了社会保障网,给2.4亿“灵活就业人员”打了一个样。
以美团养老保险补贴全覆盖为始,骑手劳动保障按下加速键,期待饿了么的社保补贴也全面铺开,或许不久的将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人员的保障水平也会得到同等提升。社会保障的本质,是互助,是用今天的确定性来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的今天,有2.4亿人处于个体化的高风险之中,这让我不能不想:从制度设计层面,从管理层面,我们有没有可能,给这些“边缘”的人群一个可靠的社会保障规划,让大家的未来更多一些确定性多一些从容呢?当前,就我的观感来说,整个社会对这2.4亿人社会保障的了解,始终很浅,停在表面。我问一些以劳工为研究的大单位,也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当然,我自己也研究得很少,很浅。刚好看到新华社发的一则消息,下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写进了一句话:“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
真希望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琢磨更加深入一些,有力一些。比如,我注意到浙江大学教授刘涛一个建议就不错:未来可以考虑一种更灵活的社保,允许养老保险随着年龄的增加采取费用递增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年轻群体当前阶段的支出。兹事体大,所关者众,希望看到未来有更多、更深的探讨。呦呦鹿鸣20251103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