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11-03 09:19 上海
标普500和纳指微涨。
现在资金开始转向科技板块的存储、电力等,一通爆炒。
我没打算去碰,明年初要开始带娃,以后操作会很少,因此现在的操作都是基于未来可以少操作/不操作而提前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仓位、资金和成本)。
现在只差防御型产品还未配置足够,其他的已经没有问题,不需要再操作。
目前进取型账户,持仓的除了两个宽基指数的ETF外,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台积电、Meta、特斯拉、博通和AMD,均已经是低成本或负成本。
稳健型账户,持仓的科技股(同上)和消费股(Costco、沃尔玛、宝洁、麦当劳)也均已经是低成本或负成本。医药保健(礼来、强生、默沙东、诺和诺德、联合健康)中,除礼来和强生外,其他三个都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耐心等修复;VISA和伯克希尔目前涨势弱,处于震荡期。
防守型账户,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建设重点。目前持有两个宽基指数的ETF,还有大量美债和相关ETF(如TLT、BIL等),以及可口可乐、MO、强生、伯克希尔等。后续设置重点增配的是伯克希尔、可口可乐、SCHD/VYM等。
其中伯克希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加仓的机会,巴菲特退位、伯克希尔巨额现金在手导致基本踩空这一轮科技股牛市(只持有苹果),已经让伯克希尔的溢价率在消退,这是好事,而且巴菲特年事已高,随时可能故去,到时市场又会有一波下跌。
我会按原计划在450以下的几个节点重点加仓买入,长期持有。
Meta又跌到了648+美元收盘,而亚马逊也涨到了244+美元。现在市场上的巨头,能有机会买入或合适买入的,寥寥无几,我整体上已经进入观望期。
4月大跌时买进来了挺多的,整体仓位分为3成做T和7成底仓,做T的部分已经在一两个月前都清空,7成底仓也偶尔有少量减仓做低成本/负成本,在股价一路上涨中,整体仓位不降反升…这就是上涨的魅力。
做T的目的,是为控制安全边际服务的,即致力于控制好仓位、资金和成本,除了这个以外,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做T。如果买入的价格点位足够低,仓位和资金也有空间,那就可以长期持有不必做T。这点反复说过。
… …
周末两天休息,又带娃们到了临安。
周六背上背包,装上水和食物,带他们绕着村庄骑行一圈,约20公里。
路上经过一处竹林谷地,边上有两棵树龄百年的板栗树,带着娃们去捡板栗。
树叶已经有变黄的迹象,掉在地上的板栗壳已经由黄绿色变成褐色,壳也已经裂开,板栗被吐得到处都是,散落一地,有的板栗已经坏掉发臭。
我们一边捡板栗,一边跟孩子们讲小时候捡板栗被刺扎的故事。这一刻我觉得幸福具象化了:
幸福纷纷扬扬,琐碎微小,只有迎着光,低下头才能觉察。
突然想起小时候曾一起玩过的伙伴,现在不知道现在他们在哪,他们的孩子是否也和曾经的我们一样快乐。
这个世界很大,年少时曾想去最大的城市做出做最耀眼的成绩。等长大后,真的站在帝都时,才知道什么叫“北海”,什么叫水深藏真龙,水底下有无数的鱼骨、虾、蟹、福寿螺,还有万寿的老龟。
更别说边上,还有赏鱼的人,以及“北海”的主人。鱼长得再大再好,生死也不过是真龙和主人抬手之间、一句话的事。
我现在挺喜欢专注自身和家庭的这种感觉,已经脱离了宏大叙事的浪潮。蚍蜉寿短,也可以尽情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自身有价值,不需要社交也有人一定要和你社交;你没有价值,满世界社交也没有人记得你是谁。过好自己,陪伴好家人,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就是我所愿。
至于其他的那些世间的争吵,又跟我有什么关系?地球也不过是无尽星河中的一粒微尘。
回到驻地,找来芭蕉叶包裹住板栗,外面裹上厚泥巴,放火堆里烤;边上的溪流里钓了点鲫鱼,直接现场烤鱼。其他的板栗,和鸡一起炖汤。
板栗直接放火里烤最好吃,但直接放火里很容易因为受热膨胀而发生爆裂,把火炭炸得到处都是,小孩在场的情况下,是很危险的。所以就拿芭蕉叶包住板栗,再裹上厚泥巴,这样就好很多,内部留点空间,不容易爆裂炸开。
周六晚上,孩子继续做作业,现在轮到老二辅导老三做作业。老三现在每节课要付费80块给老二,所以他都尽量自己完成作业和预习,有需要再寻求老二和老大的帮助。
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娃的钱让自己娃来赚,哈哈,这几年下来,感觉特别好。老大和老二由此变得特别有耐心,老三只能等以后弟弟妹妹上学才有机会锻炼了。
我跟媳妇躲一边闲聊,我跟她说早知道要再生这龙凤胎,就应该提前四年生,年龄差三四岁比较好。她说那会没想好,后来想想,喜欢孩子+看我喜欢孩子+现在三个孩子也都喜欢孩子,索性还是再生一次。
末了,她又开玩笑来一句:要是没再生,其他女的不得立马凑上来想给你生…这什么话,我现在人到中年半出家,没啥欲望和需求。再说,咱也不是那种会把自己陷入被动境地的人…
我们俩平时会相互调侃,开开玩笑,她是个很有趣的人。
老二走过来反馈,小儿子的词汇量还是弱了点,看图写作文有些字/词语还需要查字典,不然效率还可以提升。
这个跟我也有关系,想着明年要出去,就重点让他做好英语词汇储备,汉字的进度反而慢了些。
最近他开始很喜欢课外阅读,各种经典文学书籍,都开始想看,不再像原来一样翻漫画书。一放学做完作业,抱着书坐在那啃,我让他每天傍晚要照常去社区里活动,不要总呆室内看书,怕眼睛出问题。
他最近问我,自律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了想告诉他:自律就是内心自由在外面显现出来的样子。
想做的事和必须做的事,其实可以高度协调统一,爱上“必须做的事”,把它变成“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比如做好作业、课外阅读,都是为了巩固/掌握知识点和增加知识储备,让自己越学越轻松。那么爱上学习和阅读,从中获取成就感,就行了。
比如我们,认真研究怎么赚钱,聚焦于自身的成长,而非宏大叙事。如此,成长的同时还能赚到认知内的钱,让家人生活更好、更从容。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挺简单的。
找到潮水的方向,顺着大浪游泳,怎么都能游得更快一点,选择比努力重要。
学会游泳,并爱上它,就是聚焦于自身的成长。此刻心静,自然此刻心定。
我从来不同情那种“头铁,非要逆势而行”的群体,特别是那些不会游泳,还非要逆游的…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