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小红娘》真人漫改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天地剑心》,仍然没能逃脱扑街魔咒。
尽管成毅粉丝用心良苦,又是出钱云包场,又是出力二创宣发,“仙改”、“仙品”、“世恋一”等溢美之词刷屏热搜,但一看播放量数据却不得不直面扑街的现状,《天地剑心》播出即将过半云合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占率仅为11%。
场外能做的努力都做了,但奈何收效甚微,《天地剑心》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内容本身,这种情况似乎很是眼熟,系列前两部《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和《淮水竹亭》也经历过极其相似的处境。
国漫之光《狐妖小红娘》的真人漫改之路并不顺利。
2021年,新丽、阅文与腾讯视频共同举办的发布会上,宣布了《狐妖小红娘》影视化正式启动的重磅消息,三篇联动开发打造“狐妖系列剧集宇宙”。
待到项目进入拍摄阶段,恰逢真人漫改风起,又有一众当红流量花、生加盟,承制方恒星引力也靠《苍兰诀》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行业新锐,从投资体量、制作团队、演员班底、IP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衡量,都是当之无愧的平台头部项目,似乎找不到不好看的理由。
但显而易见,整个系列剧集最终的市场反馈并未达到预期。《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播前几十家品牌“买股”,对标剧王《庆余年2》打出了“剧后”的标签,播后被盖章“史诗级扑街”。《狐妖小红娘·竹业篇》更名为《淮水竹亭》,试图摆脱IP系列剧扑街的影响重新起跑,播出效果也只能算平平,而改名为《天地剑心》的《狐妖小红娘·王权篇》也没能逃脱扑街的命运。
至此,《狐妖小红娘》影视化开发可以说是“失败”的,三部曲如出一辙的高开低走、口碑下滑趋势,“狐妖走势”已经成为了影视圈内形容剧集热度口碑高开低走的专业名词,恒星引力也深陷质疑之中。
这个从项目启动到问世都承载着无数观众和业内关注的IP,为何会屡屡败倒呢?
国漫之光何至于此?
《狐妖小红娘》这个IP爆火的原因是什么?
漫画原著作者庹小新曾在采访中透露“爱情是一个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对于爱情的感受和理解是他创作这样一个故事的初衷。
整个故事围绕人和妖的爱情展开,人妖相恋却隔着寿命的鸿沟,人死后投胎不记得前世的爱情,痴情的妖则会找狐妖购买一项服务,让人能够回忆起前世的爱,狐妖红娘在为前世的人妖恋人牵红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显而易见,支撑起《狐妖小红娘》故事的根本就在于人物个体之间的爱情,尤其是人与妖之间违背伦理与命运对抗的虐恋,是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而这恰恰也是真人影视化没能琢磨透的命门。
回顾《狐妖小红娘》剧集三部曲,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改编思路:将“小爱”升华为“大爱”。
《月红篇》设定在一个人妖不断冲突的世界中,涂山狐族大当家涂山红红与人族东方家族遗孤东方月初为了化解两方恩怨,开始促成人妖结缘,以此来抵抗侵蚀苦情树的暗黑力量,并瓦解制造人妖矛盾的暗黑势力。
漫画原著的核心是人妖之间的爱情,苦情树的存在是为了促成人和妖再世续缘,是见证人妖真挚爱情的意象,而剧版改编成为了守护人妖两族和平才去促进双方情缘,苦情树则改成了受黑暗力量侵蚀的“邪树”。
从用人妖个体之间的“小爱”去烘托对抗身份命运束缚的“大爱”,改成了用守护两族和平的“大爱”去催生出“小爱”,在剧版改编的故事中,人和妖之间的爱情变成了一个功能性的情节,自然少了几分打动人的真心。
《淮水竹亭》的改编同样催化了人与妖之间的对立,并且强化了人妖圈外的混战,主角团为了拯救世界线而选择出圈,将原本聚焦于霸业与淮竹命中注定相爱不能相守的虐恋,升华为了主角团对抗黑狐、守护人妖和平的大爱。
正在播出的《天地剑心》更像是一部大男主成长史,原著中背负家族宿命的王权富贵与蜘蛛精清瞳之间的人妖虐恋,被改编成了王权富贵以剑证道、追寻天下大同的“大爱”,而清瞳则成为了让富贵对妖族改观、唤醒富贵的工具人,人妖之间的小爱促进了王权富贵追求“大爱”。
客观来说,真人影视化做出适当的改编是很正常的。一方面是漫画原著内容体量不足以支撑起一部单独的影视剧,另一方面则是真人影视剧观众与二次元漫画爱好者存在审美差异,因而剧版对原著内容进行一定的删改扩充以符合观众审美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问题在于,或许是受影视行业习惯性升华主题的影响,《狐妖小红娘》剧版改编异化了爱情核心,原著中的“主菜”人妖虐恋,在守护世界和平的宏大叙事中变成了“配菜”的概念,所以整个系列故事写了很多爱,但又没有写好爱。
原本具备IP优势的《狐妖小红娘》沦为了普通的古偶剧,扎根于个体情感之上的感动人心的爱被错读成了更“高阶”责任与大义,剧版对原著爱情核心的解读和改编是失败的,恒星引力编剧团队也再一次遭受了市场的质疑。
谁来拯救恒星引力?
《狐妖小红娘》三部曲的失败,或许要归咎到编剧团队上。
其实剧版改编并非没有优点,服化道以精致唯美出圈、采用新拍摄技术提升画面质感,但所有外化视觉效果的呈现匹配上优秀的剧本才是锦上添花,否则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恒星引力的剧本问题受诟病已久,为公司打响名气的爆款《苍兰诀》就已经被审判是“宝宝仙侠”,但胜在故事设定新颖、情感叙事足够动人,一些缺点倒显得无足轻重了。直到《七时吉祥》的扑街,观众才开始审视剧本问题,《狐妖小红娘》三部曲则导致剧本争议彻底爆发了。
谈论恒星引力的编剧团队,就不得不提到王一栩发起的“恒星计划”,签约大批原著网文作者、放权新人编剧主导创作,本意是为行业输送更多年轻优秀的创作者,这个计划本身并没有问题,在恒星引力出品的影视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些年轻编剧的名字。
“恒星计划”确实培养了一批优秀编剧,比如《苍兰诀》的联合编剧曹笑天,创作出了今年年初的大爆款《雁回时》;《苍兰诀》的定稿总编剧白锦锦,后续也交出了《长风渡》《永夜星河》两部爆款。
但过度放权也导致太多影视项目成为了“牺牲品”,部分网文作者转型成编剧,在缺少成功经验的情况下深度参与多个剧本的创作,比如曾以笔名殿前欢活跃于网文市场的丁娅,签约恒星引力后参与了《淮水竹亭》《天地剑心》的剧本创作,拿大IP、头部项目当磨刀石,但显而易见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很难及时止损。
更关键的问题或许在于,“恒星计划”的影响仍然在继续,会持续辐射到恒星引力后续的作品中,参与创作《狐妖小红娘》系列剧的编剧缪文静、丁娅、简暗,也出现在了《古乐风华录》的编剧一栏,很难说不会对剧集的播出效果产生影响。
从某种角度来看,“恒星计划”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轰轰烈烈扑街后,也有“恒星计划”白锦锦的《永夜星河》挽救恒星引力,但《淮水竹亭》《天地剑心》两连扑后,下一个拯救者会是谁呢?白锦锦的下一部作品《和离》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哪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