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 -- Matrix 前天 11:02
北京北漂近七年通勤经历分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分享了在北京北漂近七年来的六段通勤经历,详细记录了不同居住地到公司的通勤时间和方式,并对比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劣。从最初居住在昌平沙河每天近四个半小时的恐怖通勤,到后来搬至回龙观、光熙门、传媒大学附近以及石佛营,通勤时间逐渐缩短,最快曾达到20分钟。作者通过这些经历,展现了北京高昂的通勤成本和对生活的影响,并希望打工人们都能拥有舒适的通勤时光。

⏳ **通勤时间跨度大,从极端到舒适:** 作者在北京北漂近七年间,通勤时间经历了从最长的单程四个半小时(昌平沙河至东城区地坛公园)到最短的20分钟(朝阳区光熙门至东城区地坛公园)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时间上,也深刻影响了作者对距离和时间的感知,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交通方式多样化,地铁仍是主流:** 文章详细描述了作者在北京尝试过的多种通勤方式,包括地铁(昌平线、8号线、2号线、13号线、5号线、12号线、6号线、1号线、3号线)、共享单车、公交车,甚至提及了打车。尽管地铁是主要的通勤工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疫情管控或身体不适,其他交通方式也成为备选。

📍 **居住地选择与通勤成本的权衡:** 作者的居住地从昌平区一路向市区靠近,包括回龙观、朝阳区光熙门、传媒大学附近以及石佛营。每一次搬家都伴随着对通勤时间、交通便利性以及生活成本的综合考量。居住地离公司越近,通勤时间越短,生活也越便捷,但房租等成本也随之增加。

🚶‍♀️ **通勤经历的深刻影响:** 长时间的通勤不仅消耗体力和精力,还可能带来负面情绪。作者描述了在拥挤地铁中感受到的“人生毫无意义”,以及搬家后通勤时间缩短带来的“舒适”。这些经历反映了北京等大城市打工人的普遍困境,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通勤和生活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 **数据化对比,直观展现变化:** 文章最后通过一张通勤信息对比表,直观地展示了作者六个居住地、通勤时间、通勤方式以及距离等关键信息,便于读者理解作者通勤经历的演变和变化趋势。


这几天刷手机,看到北京地铁预约进站即将全面结束的新闻。其中有一个站点,是我 2019 年刚来北京、暂时住在朋友家时,每天去公司需要搭乘的 —— 北京昌平沙河地铁站。

北京地铁预约进站即将全面结束-截图来自百度搜索结果

我虽然没在这个站体验过预约进站,但却在这里有过一段恐怖经历 —— 下雨天排队进站花了两个半小时,等了三趟列车都没挤上去。最后我花了整整四个半小时才到公司,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痛苦。

如今接近七年过去了,改变的是我的居住地,但不变的是我依然在北漂,依然在同一家公司,每天还是要经历长时间通勤。接下来,我就来分享我曾经居住过的六个地方,以及在每个地方每天需要花的通勤时间 —— 这些经历,让我改变了对距离的感知,在北京,你会觉得花 2 个小时和人约吃一顿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通勤一:昌平区巩华学校附近(居住地)- 东城区地坛公园附近(公司)

首先,我的公司在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公园附近的一个园区里。2019 年我刚来北京面试,以及刚工作的前一星期,都是暂时住在朋友家 —— 他住在昌平区巩华学校附近。

沙河地铁站

日常通勤主要靠地铁,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步行约 15 分钟到昌平沙河站,坐昌平线换乘 8 号线,再换乘 2 号线到雍和宫站,最后步行 10 分钟,全程大概 1 小时 45 分钟能到公司;另一条是同样步行约 15 分钟到沙河站,坐昌平线换乘 13 号线,到柳芳站后骑 12 分钟左右共享单车,全程约 1 小时 35 分钟到公司。大部分时候我会选第二条,因为换乘少,而且 13 号线往东边方向,一般能有座位。这也多亏了当时我们上班只要 11 点前到就行,因为这个时间点坐地铁,基本能有座位。

沙河地铁站发车表-西土城方向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不出状况的时间。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我那次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单程通勤,就发生在刚上班不久、还住在昌平区巩华学校附近的时候。

有一天下着小雨,我大概 8 点出头就出门了,可没走多久就发现大事不妙 —— 我看到今天进地铁站的队伍,已经排到了一公里开外。讲真的,从小到大,我除了在村口领鸡蛋,从没见过这么长的队伍。光是排队进地铁站就花了我两个小时,进了地铁站,里面的人多如蚂蚁,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等了三趟地铁,才被后面的人流顺势推进了地铁。每次坐地铁被挤得像肉饼,连手机都不能玩的时候,我就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自己只是一颗多余的螺丝钉。

 

沙河地铁站排队日常-2019年

不过好在到西二旗地铁站换乘 13 号线后,地铁就宽敞多了。即使如此,我坐地铁也花了 2 个小时才到达公司。这一天,我排队进站花了 2 小时,花半小时坐上地铁并完成换乘,之后坐地铁又花了 2 小时,才终于到公司。到公司时已经是中午 12 点半,好在那时候公司不抓迟到,才算逃过一劫。

西二旗换乘日常-2019年

 

通勤二:回龙观地铁站附近(居住地)- 北京市地坛公园附近(公司)

工作一周后,我从朋友那儿搬走。这次租房,我选在了北京昌平区的回龙观地区 —— 这里有 “卧城” 的著名称号,之所以叫卧城,是因为住在这儿的打工人早出晚归,这里对他们而言只是睡觉的地方。我具体住在回龙观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小区,这里紧邻地铁 13 号线,从小区步行到回龙观地铁站大概 15 分钟。

 

工作日的回龙观地铁站2022年

坐地铁 13 号线往东走,到柳芳站后骑 12 分钟左右共享单车,全程约 55 分钟到公司;运气好的话,小区门口能直接找到共享单车,通勤时间能控制在 50 分钟以内。另一条路线是坐 13 号线往东,在立水桥站换乘 5 号线到雍和宫站,最后步行 10 分钟到公司,全程约 1 小时 5 分钟。

这种情况下,我自然选第一种出行方案 —— 除了快,还少换乘,况且 5 号线通常比较拥挤。我只有在天气恶劣,或者下班后在雍和宫附近活动时,才会选 5 号线回家。

搬到这边后,好在我早上上班时间晚。虽然 1 小时的通勤时间还是有点长,但比起住在昌平沙河地铁站时,已经好太多了。

当然,偶尔也会有意外情况发生。比如 2022 年 5 月,因为疫情管控,13 号线回龙观地铁站被封站半个月左右,相邻的两个站点也处于封控状态。

2022年5月因为疫情管控13 号线回龙观地铁站封站-截图来自百度搜索结果

但公司并没有安排居家办公,我的通勤路线只能改成打车,或者花近 20 分钟骑自行车到回龙观东大街地铁站,坐 8 号线再转 2 号线去公司,通勤时间大概变成了 1 小时 15 分钟。作为打工人,我肯定选地铁出行。可没过多久,回龙观东大街地铁站也封了,我只能骑车去更远的平西府地铁站,坐 8 号线再转 2 号线到公司,通勤时间又变成了 1 小时 20 分钟左右。

回龙观东大街换乘2022年

这半个月的通勤时间虽然变长了,但比起之前在沙河地铁站那长达四个半小时的通勤,已经好太多了。没错,我就是在 “比烂”—— 老家的朋友知道我上班要花这么多时间,看我的眼神都带着种 “关爱傻子” 的意味。

通勤四:朝阳区光熙门地铁站附近(居住地)- 东城区地坛公园附近(公司)

在回龙观住了差不多四年后,因为房东不续约,2023 年 4 月我搬了家。这次我选的小区离公司特别近,走路加骑自行车只要 20 分钟;而且小区位于朝阳区和东城区的交界处,离 13 号线、12 号线光熙门站也很近。

光熙门地铁站

不过要是坐地铁去公司,因为需要从 12 号线换乘 5 号线,反而需要 30 分钟甚至 35 分钟。所以除了天气恶劣的时候,骑自行车对我来说是最方便的选择。而且从这里去北京大部分地方都很方便,这也是我北漂以来,通勤时间最短、通勤最便捷的住处。

下雪也要骑得共享单车

通勤五:朝阳区传媒大学地铁站附近(居住地)- 东城区地坛公园附近(公司)

2024 年下半年,在光熙门地铁站附近住了一年多后,我搬到了对象那里,和她一起住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区。

1号线日常换乘

这里对我上班不算方便,有两条通勤路线可选。一条是步行 25 分钟,或者骑行 15 分钟到地铁 6 号线褡裢坡站,坐地铁再换乘 2 号线到雍和宫站,最后步行 10 分钟到公司,全程大概需要 1 小时;另一条是步行 15 分钟,或者骑行 10 分钟到传媒大学地铁站,坐 1 号线换乘 2 号线到雍和宫站,再步行 10 分钟到公司,全程大概需要 1 小时 10 分钟。

在这边通勤还挺考验心态的 —— 毕竟之前有过 20 分钟骑车上下班的经历,现在重新回到 1 小时的通勤时长,心里还是挺难受的。

通勤六:朝阳区石佛营地铁站附近(居住地)- 东城区地坛公园附近(公司)

时间来到 2025 年 6 月,我又搬了家。这次我们选的小区对两人上班都比较方便,就在石佛营地铁站附近。

我对象从这儿出发,骑自行车 25 分钟能到公司,骑电动车则需要 15 到 20 分钟;我这边的话,步行 8 分钟到石佛营地铁站,乘坐 3 号线大概 15 分钟到达东四十条地铁站,出站后再骑行 20 分钟就能到公司,全程大概 45 分钟。要是能精准赶上地铁班次,通勤时间还能控制在 40 分钟以内,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比较舒适的通勤时长了。

当然,住在这里也有遇上意外状况的时候。比如今年夏天,我的右脚因为运动过量出现了足底筋膜炎,这种情况下如果坐地铁上班,一天下来的运动步数会达到 8000-10000 步左右,对脚底的负荷会大很多。于是我选择了坐公交车出行,搭乘公交车大概需要 55 分钟,遇上堵车的话,时间就更难以估算了。好在今年坐公交时,基本没有遇上堵车的情况。

最后的总结

以上就是我北漂接近七年的一些通勤记录。这段时间里,我既经历过长达四个半小时的难熬通勤,也体验过 20 分钟的舒适通勤。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还让豆包帮忙整理成表格做了对比。

通勤信息对比表

最后,希望每个打工人都能拥有一段舒适的通勤时光,轻松上班,再见,我是狗空蓝,下篇文章再见!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北京通勤 北漂 地铁 生活经历 Commuting in Beijing Beijing Migrant Worker Subway Life Experi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