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前天 10:35
英伟达市值突破五万亿美元,引领AI新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英伟达在2025年10月29日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公司。此成就得益于其在GTC大会上发布的多项重磅新品,包括Vera Rubin超级芯片、BlueField-4 DPU、IGX Thor机器人计算平台等。英伟达还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于6G未来,并与诺基亚合作推出支持6G的通信平台。此外,英伟达近期还与英特尔和OpenAI达成战略合作,并与礼来合作构建超级计算机。公司公布了亮眼的销售预期,预计2025-2026年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将达5000亿美元。尽管AI投资存在争议,英伟达正通过深度合作扩展AI生态边界,重塑数字世界。

🌟 英伟达市值飙升至5万亿美元新高,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新标杆。这一里程碑的达成,主要归功于其在GTC大会上发布的包括Vera Rubin超级芯片、BlueField-4 DPU等一系列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在芯片、平台和算法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其领先实力,特别是NVQLink量子互连技术,为构建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 英伟达正积极布局未来科技前沿,通过10亿美元投资押注6G通信,并与诺基亚合作开发支持6G的通信平台,预示着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5G-Advanced和6G网络的核心。此外,近期与英特尔和OpenAI的战略合作,以及与礼来共同构建的超级计算机项目,都显示了其通过跨领域合作,系统性地扩展AI能力边界的决心。

📈 公司公布了强劲的销售预期,预计2025-2026年间,Blackwell及下一代Rubin架构产品的累计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将达5000亿美元,并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多项AI芯片交易,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英伟达正以GPU为算力基石,通过深度整合量子计算、6G通信、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将AI能力转化为跨行业的生产力,引领数字世界的重构。

🤔 尽管英伟达的崛起势不可挡,但围绕AI投资泡沫的争议依然存在。如绿光资本的创始人David Einhorn就对当前AI投资的过热节奏和估值表示担忧。然而,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泡沫与争议,但最终都带来了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英伟达能否成为重构未来数字世界的架构师,其5万亿美元的市值可能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发展仍充满挑战与机遇。

2025-11-03 10:00:00
2025年10月29日,英伟达市值破5万亿美元,成为地球上首家达到此里程碑的上市公司。

此次市值飞跃最直接的催化剂,是前一天英伟达在华盛顿举行的GTC大会。会上,英伟达发布了多款重磅新品,包括Vera Rubin超级芯片(Superchip)、BlueField-4 DPU、IGX Thor机器人计算平台、Omniverse DSX AI工厂蓝图、NVQLink量子互连技术等,涵盖芯片、平台、算法等多个领域。其中NVQLink是一种量子GPU互连技术,以构建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为17家量子计算公司和9家科研实验室连接量子与GPU计算。

此外,英伟达宣布将以每股6.01美元的认购价格向诺基亚投资10亿美元,押注6G未来——将推出支持6G电信计算平台的NVIDIA Arc Aerial RAN计算机;诺基亚将推出基于英伟达平台的全新AI-RAN产品。AI-RAN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被认为是5G-Advanced和6G网络的核心技术。

近期,英伟达的投资动作频频——2025年9月宣布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双方将共同开发定制芯片;同月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后者将建成10吉瓦AI数据中心并配备数百万块英伟达GPU。

同在10月28日,英伟达还与礼来(Eli Lilly)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一台前所未有的超级计算机,采用英伟达最新DGX B300系统的DGX SuperPOD架构,该系统由逾千块B300 GPU构成,运行于统一高速网络架构之上,实现GPU、存储及周边系统的无缝协同。礼来将利用这一新工具来驱动其“AI工厂”,能够管理从数据摄取、模型训练、微调到高容量推理的整个AI生命周期。预计于2025年12月完成部署,并于2026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

另外,英伟达在GTC大会上公布销售预期——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1000亿美元,预计在2025-2026年间,Blackwell及下一代Rubin架构产品的累计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将达到5000亿美元。

一边发布亮眼的销售额,另一边交易订单还在增加。10月31日,英伟达宣布将向韩国政府和包括三星电子在内的多家韩国大企业供应超26万颗最先进的人工智能(AI)芯片。此前,英伟达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达成了一系列AI芯片交易。

英伟达展示了其未来的AI蓝图——以GPU为算力基石,通过量子计算、6G通信、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合作,系统性地扩展其AI生态的边界,将AI能力转化为跨行业的生产力。

回顾全球市值突破的历史,1967至1986年间,IBM作为大型计算机时代的引领者,占据全球市值榜首;1990年代,通用电气(GE)凭借其多元化的工业帝国数次登顶全球市值第一;1998年至2003年,微软多次登顶全球市值榜首,凭借Windows与Office等核心产品确立个人软件时代的主导地位;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到来,苹果公司自2010年起多次问鼎。这些公司的崛起、更替,也是全球经济与科技从大型计算、工业制造到个人软件、移动互联网等不同时代的变迁。

自2024年6月起,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并在2025年7月9日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仅113天后其再次创造全球市值里程碑。英伟达若真能成为重构未来数字世界的架构师,那么5万亿美元的市值只是一个起点。

与此同时,围绕AI投资泡沫的争议也在进行中。绿光资本(Greenlight Capital)创始人David Einhorn在2025年10月底最新一封致持有人的信中,明确表示不参与这场过热的狂欢。因为眼下这波AI投资的节奏太快、故事讲得太大、估值涨得太猛,而真正能落地、能回本的能力,远没有跟上。

眼下的AI狂欢,很容易让人想起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不同于郁金香泡沫,互联网泡沫结束之后,的确为人类带来了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而让更多人焦灼的是,眼下这些科技公司如果失败,可能会引发史无前例的金融震荡;若它们成功,则可能会在世界还没有为这一革命性技术做好准备时,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数字智能

01 高通发布AI加速芯片
10月28日,高通宣布推出面向数据中心的下一代AI推理优化解决方案——AI200和AI250两款AI芯片以及机架产品,均采用高通Hexagon 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技术,计划分别于2026年和2027年实现商用。

AI200支持每卡768GB的LPDDR内存(低功耗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容量超过英伟达的GB300芯片(288GB);AI250将首次采用基于“近存储计算(near-memory computing)”创新架构,内存带宽提升超10倍且功耗显著降低。

此外,由沙特支持的AI创业公司Humain将从2026年开始部署200兆瓦的AI200和AI250机架。Humain正计划建设约6吉瓦容量的数据中心。

• 点评:在全球算力紧张的背景下,科技巨头围绕AI芯片主导权的竞争正日趋白热化——英特尔、AMD、华为等企业从生态层面挑战英伟达的头部地位;OpenAI、谷歌、亚马逊等厂商也在尝试自研芯片,强化自主性。此前高通的业务重心一直集中在无线通信和移动设备领域的半导体研发,此次进军大型数据中心相关芯片市场,也向英伟达发起了新挑战。(曹妍)

02 OpenAI完成重组并签署新协议
10月28日,OpenAI宣布完成资本重组,将巩固其双层治理架构。其中,非营利组织更名为“OpenAI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控制营利部门价值1300亿美元的股权;营利部门更名为“OpenAI集团PBC”(OpenAI Group PBC)。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初定位是非营利组织。2019年,OpenAI成立了一家营利性子公司,一直由非营利组织管理和控制。重组完成后,OpenAI与微软当日宣布达成协议,由微软控制PBC27%的股权,价值约1350亿美元,合作关系延至2032年。同时,OpenAI将在未来购买2500亿美元的微软Azure云计算服务,而微软将放弃此前对OpenAI计算服务的优先供货权。

• 点评:2025年以来,OpenAI通过与软银、英伟达、AMD等达成芯片和资本层面合作,逐步减少对微软的依赖;微软则于2025年10月推出自研图像生成模型MAI-Image-1,展现独立的研发能力。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后,OpenAI与微软的新协议在巩固原有联盟优势的基础上,为双方探索AGI打开了更加灵活、广阔的发展空间。(曹妍)

03 Substrate开发出使用X射线的光刻机
10月28日,美国初创企业Substrate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一款使用短波长X射线作为光源的全新光刻机,该X射线光源利用粒子加速器产生,波长比全球光刻机龙头荷兰ASML最新的High NA EUV光刻机的光源更短,因此能大幅提升分辨率,实现更稳定的多重曝光工艺。该公司宣称通过强化掩模/抗蚀剂流程,已成功大幅降低芯片的光刻成本,有能力与ASML最先进的每台售价接近4亿美元的High NA EUV光刻机竞争。Substrate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展示的系统,据称能够生产2纳米工艺的芯片。

2022年1月,James Proud和弟弟在旧金山创办Substrate,目前公司融资1亿美元、估值10亿美元,其投资人包括硅谷企业家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美国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Catalyst和为美国国防和情报机构资助新技术的政府非营利组织In-Q-Tel等。

• 点评:Substrate称,美国发明了现代半导体的所有基础技术,也在过去十年失去了半导体生产和供应链最先进部分的领先地位,它要“让美国重回半导体生产领域的霸主地位”。它并未详细介绍如何利用X射线技术来实现先进芯片的大批量生产,消息发布后它的技术和应用立刻引来多方面的质疑,但这种挑战产业巨头的勇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也是当年ASML的源起吗?(李一跞)

04 DeepMind发布 AI for Math计划
10月29日,谷歌DeepMind发起“AI for Math”计划,与伦敦帝国学院、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西蒙斯计算理论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塔塔基础科学研究所(TIFR)等全球五大机构合作,谷歌将投入资金,开放增强推理模型Gemini Deep Think、算法发现AI智能体AlphaEvolve和形式化证明自动补全AlphaProof,共同去发掘适合人工智能驱动、洞察的下一代数学问题,构建推动这些进展的基础设施和工具,并最终加速发现进程。

• 点评:数学是AI发展的基石。顶尖数学家的洞见加上AI的文献检索和创新能力,又将把数学研究带到怎样的新境界?(李一跞)

医药健康

01 诺和诺德以90亿美元与辉瑞竞购Metsera
10月30日,诺和诺德向美国生物制药公司Metsera提交收购提案,总金额为90亿美元。具体包括:签署最终协议先支付每股56.50美元的现金,换取占Metsera股本50%的无表决权优先股;在获得股东和监管机构批准后,Metsera股东将获得一份或有价值权(CVR),每股最高可达21.25美元现金。

此前的9月22日,辉瑞宣布将以最高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详见:2025科创要闻No.39)。10月30日,辉瑞“指责”诺和诺德试图滥用市场主导地位,并表示将提起诉讼。随后Metsera发布声明表示,辉瑞目前有四天时间协商修改原协议条款,并指出若协商后Metsera仍认为诺和诺德的报价更优,则有权终止与辉瑞的协议。

• 点评:全球减重市场需求蓬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此次激烈的竞购事件,已超越了一笔单纯的资产交易,是制药行业为抢占下一代减重疗法技术制高点而进行战略布局的缩影。(罗仙仙)

02 诺华以120亿美元收购Avidity
10月26日,诺华宣布以约120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vidity(RNA.O),该收购将在Avidity把其处于早期阶段的精准心脏病学项目分拆至一家名为SpinCo的新公司后实施,预计在 2026 年上半年完成。

Avidity成立于2013年,专注开发为严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提供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OCs™)的新型开创性RNA疗法。交易完成后,诺华将获得 Avidity的核心资产,包括创新的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OCs™)平台,以及三项针对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的、处于研发后期的管线。

Avidity的研发管线,截至2025年11月2日。图片来源:aviditybiosciences.com

• 点评:诺华通过收购强化其神经科学领导地位、拓展罕见病管线,同时也标志着RNA疗法从技术创新走向临床验证和规模化商业开发,大型制药企业的入场将加速创新疗法进入市场,为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治疗选择。(罗仙仙)

03 利用AI挖掘出聚氨酯塑料降解酶
10月30日,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 发表论文Glycolysis-compatible urethanases for polyurethane recycling,报告他们开发了基于图神经网络(GNN)的框架GRASE(GNN-based Recommendation of Active and Stable Enzyme),用来识别高效且与糖酵解兼容的氨基甲酸酯酶,还有助于识别用于化学工业和和聚合物回收工业的酶。

团队利用 GRASE 鉴定出了一种活性极高的氨基甲酸酯酶——AbPURase,其活性比已知的氨基甲酸酯酶高出两个数量级(465 倍),能够在 8 小时内实现千克级商业化聚氨酯的近乎完全解聚,同时该酶具有优异的有机溶剂耐受性,在高浓度醇解反应介质中仍能保持极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与工业聚氨酯醇解工艺高度兼容。

• 点评:聚氨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沙发、床垫、冰箱、汽车都有其身影。这类材料由于其稳定的三维交联结构以及不溶不熔的特性,使得其在回收利用上面临挑战。上述研究为聚氨酯的绿色循环提供了一条高效、可持续的新途径,同时也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酶开发领域的智能化进程。(罗仙仙)

04 揭示弓头鲸的长寿抗癌之谜
10月29日,罗彻斯特大学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论文Evidence for improved DNA repair in long-lived bowhead whale。研究团队发现,相对人类来说,弓头鲸(bowhead whale,最长寿命可达200年) 的细胞对致癌事件的抵抗力更低,其保护力来自于一种在寒冷环境中被激活的蛋白质——寒冷诱导的RNA结合蛋白(CIRBP)。该蛋白有助于修复DNA 双链断裂,提高基因组的稳定性,从而赋予其极长的寿命和极低的癌症风险。研究团队在人类细胞中表达CIRBP蛋白,能够提高人类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在果蝇体内表达该蛋白,则能够延长其寿命,还能增强其对导致DNA突变的辐射的抵抗力。

• 点评:上述研究证明了“增强DNA修复”是进化上可行的抗衰老和抗癌策略,也为未来开发新疗法提供了思路。(罗仙仙)

05 类器官突破基质胶限制
10 月 28 日,荷兰Oncode Institute、荷兰Hubrecht Institute、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等机构的合作研究团队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发表研究论文,A single-chain derivative of an integrin-activating antibody potentiates organoid growth in Matrigel and collagen hydrogels。研究团队以“激活细胞外基质信号而非替代它”为思路,开发出一种可溶性、可量产的 β1 整合素激活抗体衍生物,能够在纯化胶原I或BME环境中显著促进类器官的增殖与维持,并保持其分化潜能,从而显著提升类器官在基质胶以及成分明确的胶原水凝胶中的生长。

• 点评:类器官是自我组织的微型上皮组织,可以在长时间内扩增。目前几乎所有类器官培养体系都依赖基质胶(Matrigel),其成分复杂、来源于小鼠肿瘤,无法用于临床。上述研究解决了类器官培养的技术瓶颈,为类器官在再生医学、药物筛选等领域的标准化、规模化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仙仙)

中国及世界

01英国宣布以550亿英镑投资关键领域研发
10月30日,英国政府宣布将投入550亿英镑用于研发,重点支持医疗健康和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推动科技突破,改善生活、创造就业和发展经济。英国政府估计,每投入1英镑于公共研发,有望带来8英镑的长期经济效益,并且吸引额外2英镑的私人投资。

该资金涵盖2029/2030财年,计划接收方包括英国研究与创新署 (UKRI)、政府高级研究与发明局 (ARIA)、英国气象局、国家科学院、国家计量系统和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

• 点评:550亿英镑是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 (DSIT) 有史以来对研发的最大一笔投资,也是英国财政大臣2025年6月宣布的860亿英镑公共研发计划的一部分,旨在直接驱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同时撬动更大规模的私人投资,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曹妍)

02 “十五五”规划建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出多项建议,其中重点提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议点名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点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旨在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同时,也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曹妍)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英伟达 Nvidia 市值 Market Cap AI 人工智能 GTC 芯片 Chips 6G 量子计算 Quantum Computing 科技 Technolog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