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11-03 07:05 上海
我反对「少欲知足」的状态
「配图摄影 by 辉友」匿名用户@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
请教辉哥,如何看待那些在能力范围内的欲望?无论是换房换车这样的大额消费,还是换手机这样的小额支出,总感觉欲望永无止境。您是否认同「少欲知足」的生活态度?感恩。先来说说我自己的消费习惯。对于住房、购车这样的大额消费,我是比较谨慎的,而且一定是想了又想,真有必要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其实是40多岁之后才购入的,在此之前的房子都是租的。直到孩子降生之后,为了他能有一个更稳定的生活,才真正下决心买房。车子也是这样。虽然我很喜欢体验新车,但基本上每台车都会使用3—7年之后再更换。而且因为所购买的车都是销量比较大、比较受欢迎的车型,所以保值率还可以。当然,除了Tesla Model X,购入时120万(含税130万),7年之后卖的时候只有26万左右了。我对于购买衣物、鞋子这样的用品,没有太多兴趣。除了家人每年拉我去购买,其他时候我都觉得已经够用了,无需再买。但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无论是手机、相机、运动相机还是新潮电子设备,我却有比较激进的态度。一般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能力范围之内的,都会在第一时间购入,尝鲜。(从这个角度看,2017年年初购入Tesla Model X也属于这一类兴趣范畴。)以上,就是我的消费习惯。简而言之,如果是生活必需品,我都会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如果不是必需品,我感兴趣的,会第一时间购入;没有兴趣的,则懒得去换新。总体都是量入为出,除了房子和车子这样的大件,其他消费一律不用借贷的方式。对于消费的态度,我的观点是:「如果是能力范围之内的欲望,保持在和收入健康的比例内,就不要一刀切地抑制。」反过来想,正因为欲望无止境,生命才有活力啊!如果欲望停止了,生命大概率会走向收缩的道路。这种道路,也许到了老年时候再看看要不要采纳。因为收缩欲望往往预示着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不再有未知的风险,也不再有未知的期待。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离各种人生的考验越来越远,也会越来越缺乏「锻炼」。锻炼减少甚至停止时,虽然身体感受到的是舒适与松弛,但松弛也会带来身体和精神的老去。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老去更可怕的事情了。而欲望最大的价值,就是对抗衰老。特别强调一下,「衰老」一词最可怕的其实并非「老」,而是「衰」,是精气神的丧失。最可怕的是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其实还不算老,但精气神已经没了,两眼空洞,失去神采。这样的人生,往下发展下去,就是「行尸走肉」啊。当然,保有欲望并非一定会发展到「欲壑难填」的地步。只要能「量入为出」,即保持你所期待的「储蓄比例」(当然最好能将部分储蓄用于主动投资,而不是被动攒钱),这样的欲望才是合理的。每个人收入情况不同,年龄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储蓄比例、消费比例都会有个体差异,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从以上角度,我的观点是鲜明的:我反对「少欲知足」的状态。虽然大多数人到了老年会自然进入这种状态,但从「主动积极」的角度看,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在人还算年轻的时候,尽量晚点走入这种「少欲知足」的状态。因为相对于这种状态,不如刺激自己多学习一些投资知识,多获得一些财富。这样,即便是同样的需求,所需花费在自己总资产中占比终归有限,这样的选择,岂不是更好!相比于抑制欲望,我更愿意聊投资,哈哈,欢迎来探讨!相关文章:如何打造个人商业模式?
上一篇:我为何突然开始关心宇宙?
请教辉哥,如何看待那些在能力范围内的欲望?无论是换房换车这样的大额消费,还是换手机这样的小额支出,总感觉欲望永无止境。您是否认同「少欲知足」的生活态度?感恩。先来说说我自己的消费习惯。对于住房、购车这样的大额消费,我是比较谨慎的,而且一定是想了又想,真有必要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其实是40多岁之后才购入的,在此之前的房子都是租的。直到孩子降生之后,为了他能有一个更稳定的生活,才真正下决心买房。车子也是这样。虽然我很喜欢体验新车,但基本上每台车都会使用3—7年之后再更换。而且因为所购买的车都是销量比较大、比较受欢迎的车型,所以保值率还可以。当然,除了Tesla Model X,购入时120万(含税130万),7年之后卖的时候只有26万左右了。我对于购买衣物、鞋子这样的用品,没有太多兴趣。除了家人每年拉我去购买,其他时候我都觉得已经够用了,无需再买。但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产品——无论是手机、相机、运动相机还是新潮电子设备,我却有比较激进的态度。一般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能力范围之内的,都会在第一时间购入,尝鲜。(从这个角度看,2017年年初购入Tesla Model X也属于这一类兴趣范畴。)以上,就是我的消费习惯。简而言之,如果是生活必需品,我都会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如果不是必需品,我感兴趣的,会第一时间购入;没有兴趣的,则懒得去换新。总体都是量入为出,除了房子和车子这样的大件,其他消费一律不用借贷的方式。对于消费的态度,我的观点是:「如果是能力范围之内的欲望,保持在和收入健康的比例内,就不要一刀切地抑制。」反过来想,正因为欲望无止境,生命才有活力啊!如果欲望停止了,生命大概率会走向收缩的道路。这种道路,也许到了老年时候再看看要不要采纳。因为收缩欲望往往预示着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不再有未知的风险,也不再有未知的期待。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离各种人生的考验越来越远,也会越来越缺乏「锻炼」。锻炼减少甚至停止时,虽然身体感受到的是舒适与松弛,但松弛也会带来身体和精神的老去。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老去更可怕的事情了。而欲望最大的价值,就是对抗衰老。特别强调一下,「衰老」一词最可怕的其实并非「老」,而是「衰」,是精气神的丧失。最可怕的是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其实还不算老,但精气神已经没了,两眼空洞,失去神采。这样的人生,往下发展下去,就是「行尸走肉」啊。当然,保有欲望并非一定会发展到「欲壑难填」的地步。只要能「量入为出」,即保持你所期待的「储蓄比例」(当然最好能将部分储蓄用于主动投资,而不是被动攒钱),这样的欲望才是合理的。每个人收入情况不同,年龄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储蓄比例、消费比例都会有个体差异,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从以上角度,我的观点是鲜明的:我反对「少欲知足」的状态。虽然大多数人到了老年会自然进入这种状态,但从「主动积极」的角度看,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在人还算年轻的时候,尽量晚点走入这种「少欲知足」的状态。因为相对于这种状态,不如刺激自己多学习一些投资知识,多获得一些财富。这样,即便是同样的需求,所需花费在自己总资产中占比终归有限,这样的选择,岂不是更好!相比于抑制欲望,我更愿意聊投资,哈哈,欢迎来探讨!相关文章:如何打造个人商业模式?
上一篇:我为何突然开始关心宇宙?
我们常听到「少欲知足」这句话,但如果过早地压抑欲望,生命也会随之失去活力。与其一味地降低欲望,不如学习如何驾驭欲望——通过学习投资与财富思维,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自由地选择,而不是被动地克制。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财务自由』认知的五个层次」。这是我过去二十多年关于财务自由的思考总结:从最初的懵懂,到逐渐意识、探索、找到解法,再到看见问题背后的本质。我越来越相信,真正的财务自由,不只是财富数字的变化,而是认知层次的提升。当你能从思想上理解财富的规律,并做到知行合一,财务自由就会成为一种确定性的结果。
本期语音已借助AI整理了PPT和文字版本,帮助你更系统地理解这五个层次,找到属于自己的跃迁路径。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