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1月03日 05:03
怀念金庸:一代人的武侠记忆与家国情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追忆了金庸先生离世带给作者及一代人的巨大失落感。作者回顾了金庸武侠小说如何成为其童年与少年时期重要的阅读启蒙,从最初的快意恩仇到后来的感悟人生百态,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不仅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蕴含着深刻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文章通过引用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念,以及杨过、郭襄等人物的经典情节,阐述了金庸武侠对塑造中国人(尤其是男性)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并表达了对这位文化巨匠离去后,中国武侠世界色彩褪色的惋惜,但同时也庆幸能有机会理解这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瑰宝。

🌟 **金庸武侠的文化启蒙与传承**:作者将金庸武侠视为其人生重要的阅读规划之一,认为其武侠世界包罗万象,融合了儒释道、诗词歌赋、文史哲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塑造了中国人对武侠的认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影响深远。

💭 **武侠背后的情感与人生况味**:随着成长,作者逐渐领悟到金庸武侠不仅仅是打斗,更充满了不圆满、遗憾和人生的惆怅。通过郭襄的执着、令狐冲与任盈盈的感情、周芷若的无奈、阿朱的牺牲等角色故事,展现了金庸笔下人物情感的复杂与深刻,以及对情之一字的细腻描绘。

🛡️ **“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文章重点阐述了金庸武侠中“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核心理念,以郭靖守护襄阳的形象为例,强调了金庸作品对激励家国情怀的积极作用。作者认为,金庸的精神遗产,在于传递了这种担当与奉献的价值观,尤其对于男性而言,是一种重要的榜样。

💔 **文化基因的流失与珍视**:作者感叹金庸离世后,其武侠世界的色彩似乎也随之黯淡,对这种独特文化基因的流失感到惋惜。但同时,他也庆幸中国人能够理解这份属于自己的文化,并在诗词歌赋之后,又有了金庸的精彩诠释,这种文化传承的幸运弥足珍贵。

“你瞧这些白云散了又聚,聚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金庸《神雕侠侣》

可是终究还是有白云一散,就再也杳无踪迹的,或许还是会留在你的眼里,但是确确实实回不去了,回不到那片云聚起来的时候了。

今日早起去面试的途中,Uber的司机小哥估计是察觉到了客人的情绪低落,又或许是看到了泛红略肿的眼眶,主动问我是不是有什么bad things发生了。

我说是的,在中国,我的祖国,有一位叫做金庸的老先生离世了。

在沉默中,我看着司机小哥车内一个小巧的蜘蛛侠内饰,补了一句:

“He is our Stan Lee, or even more.”

“他是我们的斯坦·李,甚至意味着更多。”

小哥恍然大悟:

“Then that would be a huge loss.”

“那一定是非常沉痛的损失。”

我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我显然还没有从上一个回忆片段中缓过神来。在那个片段里,金蛋砸开,金花四溅,徒留一地闪烁的碎片,而舞台之上早已空空如也,只有那句下期再见回荡在无数人的耳边。

在悼念李咏时,有一句话:

“你熟悉的人一个个都在离去,他们把世界交递到我们的手上。”

但是,太快了,才过去几日,又一个人将真正的一整个世界抛在了身后,交递到了我们的手上。

小学看哈利波特,初中看金庸,这是我童年中印象里母亲与父亲分别为我做的两份阅读规划,也应该是唯二的两份阅读规划。前者,是一份对西方、对幻想的启迪。而后者,是身为中国人,更能感受到厚重感的一份浪漫,也是一份惆怅。

最早看金庸:

看的是双鹰闯六和塔大战红花会群雄;

是郭靖练降龙十八掌,五绝论剑华山之巅;

是杨过黯然销魂掌大成,襄阳城前斗金轮法王;

是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张无忌神功退敌;

是萧峰父子少林寺大战慕容,扫地僧出世;

是令狐冲练独孤九剑,东方不败教主无敌。

那些一招一式、拳剑交加之处,纵不如后世一拳碎山、一脚崩地的高武文学爽快,也不如飞剑纵横、九霄之上的仙侠玄幻飘逸。但其中的韵味绵长、内涵深远,直接让武侠题材的所有后人无迹可寻,也无路可走——因为包罗万象太多,文化沉淀太深,潜移默化中,中国人的武侠就应该是金庸笔下的武侠,就如同中国人的历史就应该是秦汉唐、宋明清。

那片武侠的纷争与追寻里:

有易经八卦的亢龙,有桃花潮起的落英,

有拈花一笑的佛祖,有天罡北斗的七星,

有九阴九阳的大道,有太极圆融的至理,

有天地同寿的决绝,有双手互博的童趣,

有凌波逍遥的洒脱,有北冥吸星的玄机,

有独孤求败的无招,有辟邪葵花的诡异,

有李太白的诗与酒,有越女剑的破甲三千余。

儒释道,诗词歌,文史哲,无一不化,无一不包,集大成而落笔于武侠者,唯有金庸,唯有金庸。

打开近来火热的《太吾绘卷》,看到有人在评测中写道,中国人,终究还是喜欢自己的文化的。

是谁,不知不觉地就把武侠变成了一种中国人的文化?

长大一点,再读金庸,已经是高中。

原来,金庸的武侠不只是武侠。

太多的不圆满,太多的遗憾,少年终究走到了要开始面对人间那些沉重的一步:

“我叫郭襄,襄阳的襄。大哥哥,我家就住在襄阳。如果你得空的时候,别忘了来看看我。”

不知道为何这么平淡的一句话,就写满了少女的惆怅。

也没有人愿意去想象,最后一人走天下的郭襄,是如何孤守一生,出家创峨眉。

后人只能说,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

“忽然之间,岳灵珊轻轻唱起歌来。令狐冲胸口如受重击,听她唱的正是福建山歌,听到她口中吐出了‘姊妹,上山采茶去’的曲调,那是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

不知道令狐冲为何而哀,更不知道小师妹为何而唱;最不知道的是,为何在一旁目睹的任盈盈,在结局还是叹道:

“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说着嫣然一笑,娇柔无限。从此只觉得人生若有妻,莫过于任盈盈。

还有倚天屠龙的周芷若:

周芷若冷笑道:“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

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还有天龙八部的阿朱:

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说得诚挚无比。

萧峰纵声长笑,四周山谷鸣响,他想到阿朱说“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她明知前途满是荆棘,却也甘受无悔,心中感激,虽满脸笑容,脸边却滚下了两行泪水。

还有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

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更有吮血而死的程灵素、刻字棺顶的凌霜华、独臂出家的阿九公主。

李莫愁死时高唱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回不去的不只是金庸的武侠,还有对情之一字的一种惆怅,似乎随着金庸的离去,也暗示着某种纯真随着时间的消散。

最后还是一段,我喜欢的郭襄:

可惜我迟生了二十年。倘若妈妈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学会了师父的龙象般若功和无上瑜珈密乘,在全真教道观外住了下来,自称大龙女,小杨过在全真教中受师父欺侮,逃到我家里,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会跟我好了。

他再遇到小龙女,最多不过拉住她手,给她三枚金针,说道:“小妹子,你很可爱,我心里也挺喜欢你。不过我的心已属大龙女了。请你莫怪!你有甚幺事,拿一枚金针来,我一定给你办到。”

唉,还有一枚金针,我要请他不管发生了甚幺事,无论如何不可自尽。他是扬名天下的神雕大侠,千金一诺,不,万金一诺,万万金一诺,答允了我的话不可不守信约,不能自尽就一生一世决不能自尽。

这段话,是我以为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中,最干净的一块地方。

再长大一些,终究开始背井离乡漂泊于世。

还是在海外,彼时庙堂芜杂,江湖嘈错,一个深夜突然看见了《神雕侠侣》的一段文字: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

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

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

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八个字。”

又有一段:

郭靖手执长剑,在城头督师。黄蓉站在他的身旁,眼见半爿天布满红霞,景色瑰丽无伦,城下敌军飞骑奔驰,狰狞的面目隐隐可见,再看郭靖时,见他挺立城头,英风飒飒,心中不由得充满了说不尽的爱慕眷恋之意。他夫妻相爱,久而弥笃,今日强敌压境,是否能再度将之击退,谁都难以逆料。

黄蓉心想:“我和靖哥哥做了三十年夫妻,大半心血都花在这襄阳城上。咱俩共抗强敌,便是两人一齐血溅城头,这一生也真是不枉了。”

一瞥眼,见郭靖左鬓上又多了几茎白发,不禁微生怜惜之心:“敌兵猛攻一次,靖哥哥便多了几十根白发。”

再有最后一段: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

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大丈夫一生当为国为民,方为真正的侠之大者。”

这一番说诚挚恳切,杨过只听得耸然动容,见郭靖神色庄严,虽知他是自己杀父之仇,却也不禁肃然起敬,答道:“郭伯伯,您死之后,我定会记得您今晚这一番话。”

年纪小的时候,有愤世嫉俗,有怒其不争,有直截了当的痛呼,有戾气十足的责难,害怕自己逐渐被打磨圆润,而失去锋芒,失去锐气。但终究还是不断麻麻木木,浑浑噩噩,熙熙攘攘。直到重新看到金庸写的郭靖,才突然梦醒,似乎找回了理想主义下的一面旗帜,一面老旧的、深沉的、但是愿意去继续追寻的旗帜。

郭靖这个人物可能真的教导了很多人,男人应该是什么模样。

我们年轻人,会因为看到一句“为了联盟”而热血沸腾,会因为看到一句“剑来”而豪气干云,自然也会在重新读金庸的时候,因为看到一句“侠之大者”,而点燃哪怕一点点的家国情怀。

更不用说上一辈的、很多我们眼中已经混得圆润油腻的人,金庸可是真正陪他们长大的,那么他们的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颗,或是因为遥想当年郭靖在襄阳城头的身影,也可能是遥想当年萧峰在契丹王面前自绝的身影,而埋下的单纯的家国忠义的种子

这也是金庸先生这一走,带走了那么多之后,似乎留下的最为长存的一种精神。

总有人说,金庸先生虽然走了,但是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永存。

我说,走了就是走了,一个没有金庸在世的武侠世界,虽然还是完整的存在于世间,但是始终是少了颜色、少了浪漫的。

金庸自己希望死后一百年、两百年,依旧有人看他的小说。这一点我们不会质疑,无论文学的成就、文化的载体,金庸武侠可以挖掘的内容太多太多。

只不过当金庸在世之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位老人究竟有多么影响我们一整个时代的文化基因。

“金庸小说,是世间故事,既大气又有小情,不止江湖;诗书画琴,山海述人踪……”

很可惜,世界上的其他人们永远无法像我们去理解《魔戒》、去理解《哈利波特》、去理解美国漫画一样,来理解中国的武侠、中国的金庸。

很幸运,只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在千百年前的诗词歌赋之后,能在近五十年内又有金庸的诠释。

很幸运,在人世之处,遇金庸,见高山。

郭襄回头过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汨汨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为甚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此便说不出口。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先生,就此别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金庸 武侠 文化 怀念 家国情怀 Jin Yong Wuxia Culture Remembrance Patriotis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