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焦虑”现象,作者通过与朋友的对话,质疑了“通过苦难证明价值”的观念。作者认为,个体本身就具有内在价值,无需外在的成就或经历来证明。文章强调了区分“苦难”与“困难”、“挫折”的重要性,并倡导一种轻松、自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者反对不必要的“吃苦”,并鼓励人们关注自身的热爱和特长,以舒适自在为基础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非主动寻求磨难。
🌟 价值源于内在,无需证明: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本身就拥有价值,这种价值不应与是否经历苦难或取得世俗成就挂钩。作者通过与朋友的对话,直接回应了“如何证明自己有价值”的焦虑,强调“我本来就有价值,我现在就很有价值,不用证明”,否定了将苦难作为价值衡量标准的需求。
☯️ 区分苦难与挑战,追求舒适生活:作者明确区分了“苦难”、“自讨苦吃”与“困难”、“挫折”等概念,并强烈反对不必要的“吃苦”。文章倡导一种“舒舒服服地,简简单单地,轻松地生活,工作,学习”的态度,认为这并非“找抽”,而是对生活的一种理性选择,即在舒适的基础上,更有心力和体力去应对不可避免的挑战。
💖 关注自我热爱与特长,不鼓励“坚持到抑郁”:文章反对将痛苦视为成长的唯一途径,例如不鼓励来访者“坚持到抑郁才离职”,或在婚姻中“别坚持”。作者提倡人们应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特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尊自爱自重”,选择“舒服自在地活着”,而非为了所谓的“磨砺”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近几年身边的熟人or朋友都很焦虑,前儿南宁熟人又来了,问我,要不要考个硕士?我摇摇头说,不必要。她又继续输出输出,我就记得最后一句,她说,那我怎么证明我有价值?我一看都麻了,我俩都是过了30了,已经小有成就了,她还能问出这个问题,我很自然地回了一句,我本来就有价值,我现在就很有价值,不用证明。
她就消失了,不说话了,我觉得我们不能彼此get到。今儿也帮琪姐处理一件事,我从来不爱吃苦,也不非得给孩子们上价值,上考验,我不崇拜苦难,苦就是苦,跟喜怒哀乐一样的平常。如果能舒舒服服地,简简单单地,轻松地生活,工作,学习,那为什么不呢?找抽么?
咱们应该分清楚的是,苦难,自讨苦吃,困难,挫折,沮丧,努力,专注吧,干啥玩意儿天天找苦吃呢?
我从来不鼓励我的来访坚持到抑郁才离职,我的老友们来问我婚姻建议(认真问和聊)的话,我从来就是,别坚持!离!不值得,真的不值得!要懂自尊自爱自重,要找到自己的热爱,要找到自己的特长,舒服自在地活着。在我们期望能舒服自在地活着的每一天里,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留有更多的心力和体力面对每天必然会有的困难,挫折,意外,责任,焦虑。
分得清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