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木 2025-11-01 12:55 广东
▲(IC Photo / 图)
全文共155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经过理论学习,配合上和我的聊天实战演练,老妈现在已经对表情包运用得得心应手,面对各种对话场景都能手到擒来。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木
责任编辑|温翠玲
“你们过来瞅瞅,这个人明明评论我的作品拍得好看,但是为啥在最后配上两个黑脸表情啊?”老妈正躺在沙发上举着她的手机,愤愤不平地展示给我和我爸看。
老爸接过来晃了一眼,眉头一皱,也觉得莫名其妙:“这脸是黑给谁看呢?”手机终于又传到了我手里,我定睛一看,本以为是什么难以辨认的表情包,其实就是一个正常微笑的表情包,只不过脸的颜色从常见的黄色变成了黑色。我淡定地告诉他们:“这就是一个表示微笑的表情包,和你们用惯的那个黄色的笑脸只有颜色的差异,别人只是碰巧选了黑色这款嘛。”
“哦,确实是在笑,但是黑脸总归令人不舒服,还以为他讨厌我的作品呢。”妈妈自言自语地说着。我对此嗤之以鼻,揶揄他们退休人士跟不上时代潮流,连表情包都看不懂。在如今这个线上社交迅速发展的时代,表情包作为简洁明了表达意图和化解尴尬僵局的利器,被广泛运用在各大聊天群、评论区里,表情包的种类、风格也花样百出。
的确,相比于那些自身配有文字的表情包,这种聊天框里自带的单个面部小表情包对我妈这辈的人来说确实有点“超纲”。没有了文字提示作为参照和指引,她平时和好友互动评论都只敢选择诸如“爱心”“玫瑰”“鼓掌”等一目了然表示称赞和善意的表情包,而对那种一张圆脸上五花八门的五官表情包,她始终谨小慎微,害怕一旦选错表情包,向对方传递出了本来没有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弄清楚妈妈究竟是哪里看不懂,也为了帮助她能够掌握更多的表情包用法,起码别人发来的时候不会像上次那样产生误会,我在一次晚饭后,趁她又在玩某社交媒体时,主动提出给她科普一下表情包的用法。她非常乐意地表示自己愿意学习,立马就打开了聊天对话框,一排排代表着嬉笑怒骂的小圆脸映入眼帘。
我先让她按照自己的理解挨个描述这些表情包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开始的几个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个嘴都咧开了,呲着牙,表示非常开心。”“这个脸都涨红了,就是很愤怒嘛。”“这个闭着眼睛,脸颊还有点红晕,是在害羞吧?”正当我连连点头的时候,妈妈在下一个表情包前露出了难色,“下面这个就有点看不懂了,眼睛下面蓝色的表示在流泪吧,但张那么大嘴又感觉在笑,脸还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一部分”。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我赶忙一瞥,这不是我们职场刚需表情包“捂脸”吗?
我迅速组织好语言,给妈妈来了一场即时教学:“妈,这个表情包的名称叫做捂脸,你仔细看,你刚才说的挡住脸的东西是一只手,这是五根手指。它确实是在流泪,但并不是伤心难过,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无奈或者哭笑不得的情绪,是一种自嘲,也可以用来回复一些令你尴尬的内容。”
妈妈听完后恍然大悟,她说认出来那是手以后就好理解多了,原来她始终想象不出这个出现在脸上的又非眼耳口鼻的东西是什么。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向她讲解,这些表情包有时候除了五官之外还会加一些额外的元素来凸显含义,比如脑袋上有一滴水表示尴尬,戴上墨镜表示酷和得意。妈妈听后连连表示设计得真有趣,在我的启发下,她“脑洞大开”,接连又说对了好几个表情包的用法,信心倍增。
经过理论学习,配合上和我的聊天实战演练,老妈现在已经对表情包运用得得心应手,面对各种对话场景都能手到擒来,那些原本不知道怎么用文字回复的聊天对话,她也懂得用表情包来巧妙化解。她还自告奋勇当起了老爸的老师,老两口在线上和好友们互动时愈发自得其乐,退休生活也更加有声有色了。
(作者为四川成都建筑师)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其他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