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闻 10月31日 12:53
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的争议与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中国基层法院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分案审理的现象及其引发的争议。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5年间,大量刑事判决采用分案审理,尤其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分案标准变得更加模糊。法律学者指出,中国刑事审判未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导致分案审理可能限制被告人的对质权,影响庭审实质化。文章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办案机关对分案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可能被异化为操控庭审的工具,呼吁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明确分案、并案的标准,以保障诉讼主体的程序权利,解决审理碎片化等问题。

⚖️ 普遍现象与数据支撑:2018年至2025年间,中国基层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有相当比例(7.37%)的“上网”判决涉及分案审理,数量达二十多万起,表明分案审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实践。

🚨 “认罪认罚”下的模糊化:文章指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使得分案审理的标准更加棘手,不少法院以被告人是否认罪认罚作为分案的主要依据,这可能导致适用标准不统一,并引发对程序公正的担忧。

❓ 程序公正的挑战:法律学者认为,中国刑事审判未明确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是导致分案审理问题突出的核心原因。分案审理可能限制被告人的对质权,与庭审实质化的要求相悖,对案件的公正审理构成挑战。

💡 自由裁量权与风险:文章通过多个案例(如聂磊案、冀廷梅案等)揭示,办案机关在分案、并案上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缺乏明确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可能被滥用,成为操控庭审、影响案件走向的工具。

🎯 修法建议与未来方向:在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之际,学者建议应明确共同犯罪案件的程序构建,包括分案、并案、另案处理的标准,并解决诉讼主体的程序保障问题,以期规范司法实践,保障司法公正。

从2018年到2025年,两百多万起“上网”的基层法院刑事判决中,有二十多万起是分案审理的,占比达到7.3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出现,让分案审理变得更加棘手。多位律师提到,实务中,不少法院以是否认罪认罚为标准对共同犯罪案件进行分案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门金玲:“分案审理在域外并不鲜见,但在我国之所以会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核心在于我国刑事审判未明确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无法解决分案审理所带来的对质权受限等弊端。”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12年3月20日,“聂磊涉黑案”32名主犯由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聂磊被判处死刑。该案涉案人员众多,采取了分案审理。(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有多名被告人的同一宗案件,被拆分成不同的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正成为热点案件中常见现象。河南法官为涉黑母亲辩护的冀廷梅案、四川绵阳曾建斌案、海南商人陈宪清涉恶案,均出现了类似情况。

广义的解释中,分案通常是指对人数众多、案情复杂的共同犯罪或者关联犯罪,拆分之后分别侦查、起诉、审理,或在一案起诉后,法院决定分案审理。并案则是指对分案起诉的共同犯罪或者关联犯罪案件,法院经审查后决定合并审理。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2023年某省一涉黑案在侦查阶段将17名嫌疑人分为3组侦查,审查起诉时合并为1案,法院审理中再次拆分为5案分案审理。

分案还是并案,本是办案机关为了兼顾公正和效率而采取的程序选择,但因适用随意、规则模糊,引发司法实务界争议。争议背后,牵涉的还是如何保障被告人对质权、落实庭审实质化等“老大难”问题。

2025年10月25日,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的“共同犯罪案件的分案、并案与另案处理”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尚权刑事辩护论坛上,多位法律学者及实务人士指出,在缺乏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办案机关对分案自由裁量权过大,可能异化为操控庭审的工具。

时值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之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樊崇义在会上建议,共同犯罪的程序构建需首先确定共同犯罪要不要进法典,以什么形式进法典,然后进一步明确分案、并案、另案的标准,解决诉讼主体的程序保障等问题。

导致审理碎片化

冀廷梅案,是分案审理的又一典型。

2025年4月底,河南省淅川县法院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共同犯罪 分案审理 认罪认罚 刑事诉讼法 程序公正 对质权 庭审实质化 Joint Criminal Cases Separate Trials Plea Bargaining Criminal Procedure Law Procedural Justice Right to Confront Substantive Tria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