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31日 11:40
万圣节装饰“血腥升级”引争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万圣节临近,美国各地出现了越来越逼真、血腥的节日装饰,引发了人们关于刺激追求和恐怖耐受度是否过度的讨论。一些人认为这些装饰超出了传统万圣节可爱惊悚的范畴,带来了不安甚至惊恐。疫情期间开始流行的重口味家居装饰潮愈演愈烈,引来了邻里投诉,并引发了对美国人集体心理潜在扭曲冲动的疑问。临床心理学家认为这反映了文化特质和思考能力。一位父亲因逼真的僵尸婴儿模型不得不带孩子绕道,并提议社区讨论装饰的尺度问题。这种对恐怖的“内卷”不仅让社区感到不安,也颠覆了万圣节的传统意义,其背后是技术进步和消费主义的推动,以及社交媒体流量的放大效应,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压力和焦虑感的释放需求。万圣节正在从一个哥特式浪漫和神秘的节日,演变成一场追求血浆和肢解的视觉竞赛。

🎃 万圣节装饰出现“血腥升级”趋势,从传统南瓜、女巫、幽灵转向超逼真、血淋淋的恐怖暴力美学,引发公众对刺激追求和恐怖耐受度界限的讨论,一些逼真的血腥装饰甚至引起邻里不安和投诉。

🏠 疫情期间兴起的重口味家居装饰潮是“血腥升级”的推手之一,技术进步和消费主义使得更逼真的装饰品能够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而社交媒体的流量驱动逻辑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极端恐怖内容的追逐。

👻 万圣节的文化起源与当今追求暴力具象化的潮流大相径庭,起源于古代凯尔特人的萨温节,一个充满神秘和对未知力量敬畏的“鬼节”,其传统习俗旨在驱赶或躲避亡灵,与现代通过血腥装饰寻求刺激有着本质区别。

💰 万圣节已成为美国消费金额巨大的节日,仅装饰品的支出就高达数十亿美元,经典款装饰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恐怖、更逼真的装饰成为新的增长点,成年人对刺激的追求与商业利益相结合,不断打破恐怖的上限。

😟 “血腥升级”的背后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压力、不确定性和焦虑感的普遍存在,人们试图通过具象化的暴力血腥装饰来释放压抑的情绪,将万圣节从一个传统节日异化为一种宣泄社会情绪的方式。

万圣节明天就要来了!有多少老年人、中年人在期盼,尤其是小孩子们都在摩拳擦掌,Trick or Treat,讨一大包糖回来,在圣诞节来临前的一个多月里慢慢享用。

然而,在我作为一个异乡人的体感中,这个充满南瓜、女巫和幽灵的节日,正在美国发生一场“血腥变异”。

在我以前的认知中,万圣节的乐趣在于一丝可爱的惊悚。可如今,从人们的前院门廊到屋梁高处,从小树林里到社区沿途,那些潜伏着的各种惊吓元素越来越“超纲”,越来越逼真,引发人的巨大不安甚至惊恐。

我想说的是,现在的美国人对刺激的追求和对恐怖的耐受度,看起来没有上限可言;这种阈值的一再升高,让万圣节的底线一撤再撤。

我以为这只是我的个人主观感受,意外的是,有美国人自己,也有同感。

最近一个周日晚上,纽约市布鲁克林的梅兰妮·帕克带着她两岁的儿子去参观了一户以精心布置万圣节装饰而闻名的房子。她原本期待儿子能看到经典的万圣节元素——南瓜、女巫、幽灵、蜘蛛和骷髅。实际景象却让她感觉复杂。她说,屋子里到处都是“大量的血迹”以及“残肢断臂,比如一颗孩子的头颅”。“它们都在动,会说话,会做手势,还会发出各种声音。”她说,各种装饰品在灯光效果下,栩栩如生,包括许多血淋淋的伤口。

在布鲁克林附近的迪特马斯公园举办的小丑主题展览,作者供图

回来后,她儿子一直在谈论“那个头部受伤的人”。他的小伙伴们既听得津津有味,又禁不住瑟瑟发抖。

这股趁着万圣节之机席卷而来的重口味家居装饰潮,发端于疫情期间,这几年逐渐蔓延开来,也引起了邻里投诉。于是有人发问:美国人的集体心理中,可能潜藏着哪些扭曲的冲动?

纽约市执业的持证临床心理学家雷吉娜·穆西卡罗表示:“感觉现在优先考虑的都是最出格的东西,我认为我们需要对自己发布的内容有所约束,因为这反映了我们的文化特质和思考能力。”

最近几天,在纳什维尔郊区,有一位名叫卡博特·菲利普斯的父亲,是一名保守派新闻播客的记者,他为了避开一户人家门前的装饰,不得不带着他18个月大的儿子绕道而行,宁可多走两个街区。他形容说,“那里有一个四英尺长的充气僵尸婴儿模型,脸上沾满了血,血管狰狞可怖,看起来像是被附身了一样。”

作者供图

无论是怪诞的、老式的还是DIY的——无论采用何种装饰风格,它们都给孩子们以及一些成年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吓。

他向业主协会提议,要社区讨论一下万圣节的装饰问题,尤其要谈一谈这类装饰需要注意把握度的问题。而且除了保护儿童,这种装饰其实也会干扰成年人,比如开车时分心,或者晚上走回家里被吓到。

曾经,人们打扮成鬼怪是为了一年一度的狂欢和驱邪,而现在,家门口的装饰品竟成了需要避开的“邪物”。

这种对恐怖的“内卷”,不仅让社区不安,也颠覆了万圣节最初的意义。

万圣节的文化起源,其实和现在这种追求暴力具象化的潮流非常不一样。

万圣节起源于古代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在每年10月31日庆祝的萨温节。在凯尔特人的信仰中,这一天标志着夏季的结束与新年的开始,也是生者与亡者世界界限最模糊的一晚。他们相信,故人的亡魂、恶鬼,甚至死神会重返人间。

这个充满恐惧、庄严肃穆的“鬼节”,和我们中国传统的“七月半”有点类似。同样是体现的一种神秘和人类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中国人通常会对祖先和过世的亲人举办或大或小的祭拜与悼念仪式,凯尔特人则会戴上动物的头或皮毛制成的面具,扮成各种古怪的样子在村中游走,目的是驱赶或躲避亡灵。

而“不给糖就捣蛋”这个习俗,最初是因为在中世纪时,穷人们登门为亡者祈祷,以换取“灵魂蛋糕”,或民众给游荡的亡灵食物,以求平安的传统。

后来,爱尔兰和苏格兰移民将习俗带到美国。在基督教文化和世俗化的影响下,万圣节逐渐从一个祭拜亡魂的宗教节日,演变成一个孩子们要糖果、成年人搞派对的欢乐节日。恐怖氛围被搞怪取代,加上美式夸张型的幽默,这个节日的原生意义就越走越远了。

到了今天,美国万圣节又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极端,人们不再满足于经典的鬼魂和女巫,转向了超逼真、血淋淋、赤裸裸的恐怖暴力美学。

这场“血腥升级”的背后,有两个强大推手,那就是技术进步与消费主义。

进入10月,走进任何一家大型家居店或超市,都能看到各种栩栩如生的节日装饰品,据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逼真了。里士满大学金融学教授兼零售专家汤姆·阿诺德说,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商能以更低成本进行大规模生产,万圣节装饰品变得更加受欢迎。

当然,万圣节经典款依然难以超越。灯饰、蜘蛛网和其他悬挂装饰品是最受欢迎的选择,其次是南瓜和葫芦。但现在多了巨型骷髅、无头人体、断肢儿童、黑漆漆的墓碑。

但经典款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这个越玩越大的市场了。在技术的加持下,哪怕用不上AI,线下的实体装饰在逼真度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比如,有媒体报道过“失火房屋”事件。南卡罗来纳州一家人将房屋装饰成逼真的着火幻象,导致邻居们反复拨打911给消防部门。虽然这家人贴了一张海报来澄清,消防局出于职责仍不得不出警。

还有报道提到,一些艺术家或居民布置的血腥、逼真的“凶杀案”或“车祸”现场,让路人误以为是真实的犯罪或事故,惊动当地警察。

有一些装饰品,比如使用绳子悬挂形似尸体的物体,因为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私刑等历史上的种族暴力事件,引发了社区对种族歧视的强烈抗议。

这种一年一年的转变,或许始于家得宝于2020年推出的12英尺高、眼睛会发光的骷髅模型“斯凯利”,一经推出便引爆抢购,售价高达300美元,成为现象级网红。

12英尺高的骷髅“斯凯利”已成为万圣节的必备装饰品。尽管它很吓人,但与它那些更血腥的同类相比,斯凯利还是逊色不少。

关于Skelly,《VICE》《华盛顿邮报》《People》等都曾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报道,讨论它如何在疫情期间成为一种病毒式传播的、具有邪典追随者的标志性商品。粉丝甚至创建了专门的Facebook群组。

一旦Skelly这样的巨型道具成为常态,消费者对惊吓阈值的追求就逐渐走高。同时,这也成了美国社会文化、消费主义、邻里关系和公共安全边界变化的一面镜子。

作者供图

事实是,万圣节确实也已经成为美国人一年中一个消费金额更大的节日。据美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仅装饰品的支出,预计今年将达到42亿美元,远远高于2019年的16亿美元。

美国人过万圣节在房屋装饰上的预算,以及在孩子、宠物和成年人身上置办各种服饰的排行

而且,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对万圣节的全新过法表示欢迎。阿诺德说:“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一家商店专门辟出100平方英尺的空间给儿童,那么他们就会再增加50平方英尺给成人。”

今年,家得宝更上一层楼,快马加鞭地推出了一些新款的、更具恐怖气息的装饰品,包括一个5英尺高的骷髅狗。这家公司的节日装饰品采购员奥布里·霍洛维茨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款骷髅狗的设计其实是为了比去年的骷髅狗更吓人,因为顾客反馈说去年的骷髅狗不够吓人,”他说,“由于每个人对恐怖的定义都不同,我们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旦把成年人的刺激追求和商业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万圣节的恐怖上限,自然被一次次打破了。

当然,社交媒体也功不可没。

流量驱动的逻辑下,TikTok、Instagram平台上,只有够夸张、够血腥的装饰,才能获得病毒式传播。社交媒体的碎片化消费模式,也让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习惯了快速消费暴力图像,人对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感变得模糊,极端血腥内容反而变成一种“行为艺术”。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场“恐怖升级”不仅是装饰品的变化,更像是一面映照社会情绪的镜子。

布鲁克林一位瑜伽教练朱莉娅·阿伦森注意到,社区里到处都是Skelly这种高高耸立、俯瞰一切的巨大骷髅,她内心感到不安。

作者供图

再放大了说,当美国的社会压力、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充斥着日常生活时,人们当然就想将这份压抑的情绪,通过节日具象化的,甚至有些病态的暴力血腥装饰,释放出来。

于是,万圣节的装饰品不再只是古老传说中的魔幻鬼怪,它们变成了廉价而逼真的“伤口和死亡”,用极端的视觉冲击来刺激人类麻木的神经。万圣节也就从一个充满哥特式浪漫和神秘的节日,沦为一场追求血浆和肢解的视觉竞赛。

于是,问题就变成:如今的美国人追求的到底是节日乐趣,还是在以一种越来越失控的方式,释放潜藏在心里的共通焦虑?

这种对恐怖刺激的无上限追求,让我想起中国那句古话“饱暖思淫欲”。

这里的“淫欲”,并非仅指生理,更是指当生存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后,人们对界限、刺激和快感的无尽渴望。

但是,如今的美国社会,根本不止是“饱暖”那么简单。

一方面,人们有能力消费42亿美元的装饰品,另一方面,他们又生活在高度不确定性、物价飞涨,以及政治对立和枪击案带来的精神焦虑中时,这些巨型骷髅和血腥道具反而成了这种复杂情绪的减压阀。这种精神刺激类型的奢侈品,可以用具象化的恐怖帮助人宣泄抽象的焦虑。

就像上述那位瑜伽教练说的:“现在世界和我们国家都充满了不稳定,我真的觉得这反映在了所有的装饰中,所有这些冷峻的骨架遗骸中。”

万圣节的边界正在被无限外推。寻求刺激的人们也许很快就会发现,连这种程度的恐怖,也快要满足不了他们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万圣节 恐怖装饰 文化变迁 消费主义 社会焦虑 Halloween Horror Decorations Cultural Change Consumerism Social Anxiet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