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圈 10月31日 10:05
企业数据安全事件合规处理全指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详细介绍了企业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应遵循的6个合规处理步骤,涵盖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补救措施、向主管部门报告、通知受影响者、准备备查事项以及跨国企业境外报告的注意事项。文章还明确了向主管部门报告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并梳理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为企业提升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借鉴。

🔕 **数据安全事件的六大合规处理步骤** 文章系统性地阐述了企业在面对数据安全事件时需要采取的关键步骤,包括启动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确保响应的及时性和规范性;迅速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最小化损失并防止事件扩大;按照法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主动通知受影响的组织和个人,保障其知情权和合法权益;认真准备相关备查事项,以应对可能的审查和调查,特别是对于跨国企业,还需关注境外报告的合规性要求。

📢 **精准报告与及时通知的重要性** 报告环节强调了内容和时间的要求,不同级别事件的上报时间差异显著,需要企业对事件进行准确分级并迅速响应。通知受影响者方面,要求“及时”告知,并需包含事件详情、潜在风险、已采取的措施等关键信息,尤其涉及个人信息时,需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这体现了透明沟通和责任担当对于维护企业声誉和用户信任至关重要。

⚖️ **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与企业责任** 文章梳理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核心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在数据安全事件中的法律义务。例如,《数据安全法》要求企业加强风险监测、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个人信息泄露时的通知义务和主管部门的监管权力。这些规定共同构筑了企业数据安全合规的法律框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2025-10-31 08:45 上海


安小圈

第782期

6 个合规处理步骤,包括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补救措施、向主管部门报告、通知受影响者、准备备查事项及跨国企业境外报告注意事项;说明了向主管部门报告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不同级别事件上报时间不同;还梳理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旨在为企业提升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提供借鉴。

一、数据安全事件合规处理步骤

    启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合规重点提示:是否已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跨国企业应提供适用于中国区的应急预案);是否按照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合规证明材料: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数据安全事件响应流程记录。

    采取补救措施

      合规重点提示:针对事件采取补救措施,包括根据预案立即采取的措施(如立即停用涉事账户、日志监控分析等)和后续提升改进计划(如强化权限管理、实施多因素身份验证等)。

      合规证明材料:补救措施的实施记录。

    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主体:涉及个人信息,向属地网信部门报告;涉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向属地通管局报告;向属地公安局(网安大队)报告;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报案。

      报告内容:见下文 “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内容和时间” 中的分析。

      报告时间:见下文 “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内容和时间” 中的分析。

      合规重点提示:

      合规证明材料:数据安全事件信息报告表;数据安全事件总结报告。

    通知受影响的组织和个人

      通知时间:“及时” 告知,暂无具体时限要求。

      通知内容:安全事件和风险情况、危害后果、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等,涉及个人信息,应涵盖《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57 条要求通知的内容。

      通知方式: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或者公告等。

      合规重点提示:

      合规证明材料:向组织和个人的通知公告。

    相关合规备查事项准备

      合规重点提示:有关主管部门可能会进行约谈、启动调查、要求开展合规审计等。调查内容可能涉及数据处理者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及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若涉及境内数据发生境外泄露,可能涉及审查数据出境合规性,如是否完成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 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 / 个人信息出境风险自评估、泄露数据(重要数据 / 个人信息)是否超出申报 / 备案 / 自评估内容范围。若本单位对涉事系统进行提升和改进,需准备提升改进情况和详细方案说明以备查。

      合规证明材料:备查事项相关证明材料。

    其他

      合规重点提示:若跨国企业需向境外监管机构报告,应注意与境内监管机构报告材料的一致性。

      合规证明材料:境外监管机构报告材料。

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内容和时间

    报告内容参考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附件 1: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分级;附件 2:数据安全事件上报(模板),包含上报单位情况、事件基本情况、事件涉及数据情况、事件影响情况、事件处置建议;附件 3: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总结报告(模板),包含事件基本情况、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后续提升改进计划、工作经验总结及其他补充说明事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未生效)附件 1: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附件 2:网络安全事件信息报告表。

      合规重点提示:事件报告应形成完整证据链条,包含事件发现(自主检测记录、第三方通知记录)、事件分析(威胁分析记录、系统日志截图)、事件处置记录等。

    报告时间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时间要求:

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梳理

1.《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加强风险监测,发现数据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五十一条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制定并组织实施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第五十七条规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和个人。通知应包括相关事项,符合条件时可不予通知,部门认为可能造成危害的有权要求通知。

      第六十四条指出,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发现问题可约谈负责人或要求合规审计,发现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3.《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第十条规定,网络数据处理者发现产品、服务存在安全风险,应立即补救、告知用户并报告,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24 小时内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要求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发生事件立即启动预案、处置并报告,对权益造成危害的及时通知利害关系人,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向相关机关报案并配合工作。

4.《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6.1 预防保护:数据处理者应建制度、建技术手段,重要和核心数据处理者每年至少一次风险评估和自查。

      6.2 应急演练:数据处理者应参与行业演练,开展本单位演练,重要和核心数据处理者加强演练。

      6.3 宣传培训:面向员工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鼓励竞赛。

      6.4 手段建设:开展监测,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工作。

      6.5 重大活动期间:监管部门组织加强监测等,重点单位和岗位加强值班。

5.《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全文相关规定。

6.  行业特殊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第六十九条规定,数据安全事件发生 2 小时内,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或其派出机构报告,24 小时内提交正式书面报告。

      发生特别重大事件,立即处置、告知用户并报告,每 2 小时上报处置进展直至结束,处置结束后 5 个工作日内报送评估、总结和改进报告。

 关键问题:

    问题:不同级别的数据安全事件,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和《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报时间有何不同?

    答案: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特别重大、重大级事件需 “立即” 报告,应急工作结束后 5 个工作日内形成总结上报;较大级事件 “立即” 报告;一般级事件未明确上报时间。根据《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未生效),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级事件需 1 小时内上报,事件处置结束后 5 个工作日内形成总结上报;一般级事件未明确上报时间,事件处置结束后 5 个工作日内形成总结上报。

    问题: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如何通知受影响个人?通知内容包含哪些?

    答案:通知方式包括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或者公告等,通知时间要求 “及时”,暂无具体时限。通知内容应包括安全事件和风险情况、危害后果、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等,且需涵盖《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57 条要求的内容,即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信息种类、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个人信息处理者采取的补救措施和个人可以采取的减轻危害的措施;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联系方式。

    问题:银行保险机构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在报告方面有哪些特殊要求?

    答案:根据《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第六十九条,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事件发生 2 小时内,应当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或其派出机构报告,并在事件发生后 24 小时内提交正式书面报告。发生特别重大数据安全事件,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或者其派出机构、属地公安机关报告,且每 2 小时将处置进展情况上报,直至处置结束。数据安全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将事件及其处置的评估、总结和改进报告报送相关部门。

END

【以上内容来源自网络安全直通车

    《网络安全法》完成修改,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网络安全法修改了哪些内容?(附详细对照表)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攻防必备 | 10款国产“两高一弱”专项解决方案

【干货】2024 攻防演练 · 期间 | 需关注的高危漏洞清单

攻防演练在即,10个物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红队视角!2024 | 国家级攻防演练100+必修高危漏洞合集(可下载)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零信任】落地的理想应用场景:攻防演练

沈传宁:落实《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提升全员数据安全意识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数据安全 应急响应 合规处理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 企业合规 Data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Compliance Data Security Law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 Corporate Complia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