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部分城市近期推行“垃圾倾倒节”等创新措施,通过将违规丢弃的垃圾送回住户门口并处以罚款,以期解决乱扔垃圾的问题。班加罗尔的试点区域数据显示,该政策显著减少了乱扔垃圾事件,并提高了垃圾分类投放率。卡基纳达市也通过类似的“垃圾返还+罚款”策略,大幅降低了垃圾堆积量和下水道堵塞情况。然而,也有学者担忧此举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并指出基础设施不足的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同时,环卫工人在执行过程中面临潜在的冲突风险。
♻️ **“垃圾返还”的强制措施**:印度部分城市,如班加罗尔和卡基纳达,正尝试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理方式。市政部门会将乱扔垃圾的住户丢弃的垃圾原封不动地送回其家门口,并拍照留证。这种直接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惩罚方式旨在让违规者直面自己制造的垃圾,从而提高其环保意识。
💰 **经济惩罚与执行机制**:除了“垃圾返还”,违规者还面临经济罚款。班加罗尔要求缴纳2000卢比(约合160元人民币),且若拒不缴纳,罚款将与水费账单绑定强制扣除。卡基纳达市同样采用“垃圾返还+罚款”的组合拳。这些措施通过经济压力促使居民遵守垃圾管理规定。
📈 **显著的治理成效**:这些创新措施在试点区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班加罗尔的试点区域乱扔垃圾事件减少了67%,居民主动分类投放率从32%提升至58%。卡基纳达市则实现了主干道垃圾堆积量下降82%,雨季下水道堵塞频次减少90%,表明该方法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 **社会公平与根本问题担忧**:尽管治理效果显著,但也有印度学者对此类做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低种姓家庭因经济压力更容易成为惩罚对象,而高种姓违规者可能通过贿赂逃避处罚,存在加剧社会不公的风险。此外,这种“羞辱性手段”忽视了基础设施不足(如贫民窟缺乏分类垃圾桶和清运服务)等根本性问题。
⚠️ **一线执行者的安全风险**:在执行“垃圾返还”等措施的过程中,环卫工人也面临着潜在的肢体冲突风险。卡基纳达市在2022年就报告了17起环卫工人被攻击的事件,这凸显了在推行此类政策时,保障一线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性。
快科技10月31日消息,以毒攻毒虽然比较暴力,但有时候效果确实出乎意料的好。
近日,印度班加罗尔启动 “垃圾倾倒节”,市政部门联合法警对200余户惯犯实施惩罚:将其丢弃的垃圾装袋后堆放在家门口,并拍摄视频作为证据。
此外,违规者需缴纳2000卢比(约合160元人民币)罚款,若拒不缴纳,罚款将与水费账单绑定强制扣除。
类似的政策效果出奇的好,班加罗尔实施该政策后,试点区域乱扔垃圾事件减少67%,居民主动分类投放率从32%提升至58%。
而卡基纳达市早在2020年便推行类似政策,市政专员亲自带队将垃圾倒回违规家庭,并警告将实施停水停电等强制措施。
卡基纳达市通过 “垃圾返还+罚款” 组合拳,使主干道垃圾堆积量下降82%,雨季下水道堵塞频次减少90%。
不过也有印度学者并不认同类似的做法,低种姓家庭因经济压力更易成为惩罚对象,而高种姓违规者常通过贿赂逃避处罚。
德里大学社会学教授阿南德・库马尔批评称,“这种羞辱性手段忽视了基础设施不足的根本问题 ——贫民窟缺乏分类垃圾桶和清运服务”。
此外,环卫工人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肢体冲突风险,卡基纳达市2022年报告17起环卫工人被攻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