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心理健康需求与响应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2021年,全球约14%人口(超过10.95亿人)生患心理障碍,其中焦虑障碍(4.4%)与抑郁障碍(4.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近十年来人群标准化盛行率上升0.9个百分点,20–29岁年轻成人增幅最大(1.8个百分点)。女性整体受影响更重(14.8% vs. 男性13.0%);幼年期(5–9岁)与青少年期(10–19岁)分别高达7.2%与15.8%,近半数心理障碍在18岁前发病,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仍达14%(IHME,2024)。
重性精神障碍虽患病率较低(精神分裂症0.3%,双相障碍0.5%),但损伤最重:急性精神分裂症健康损失系数0.78,为所有健康状态之最。双相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寿命分别缩短13年与9年,主要死于可预防的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疾病(WHO,2024)。
自杀及自杀未遂问题严峻:2021年全球有72.7万人死于自杀,占总死亡的1.1%,每1例自杀对应20余起未遂。青年人群中,自杀为15–29岁女性第二大死因,男性第三大;56%的自杀发生于50岁以下。2000–2021年全球自杀率下降35%,但美洲区域上升17%,需将年均下降幅度由1%提升至3%,方能实现2030年减三分之一目标(WHO,2025)。
心理障碍造成的整体疾病负担巨大。2021年,心理、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合计占全球DALYs的10.1%,其中心理障碍贡献5.2%,并占全球YLDs的17.2%。在15–29岁人群中,抑郁、焦虑与药物使用障碍等并列YLDs前十位(WHO,2024)。
经济层面,截至2024年,42%低收入国与72%中低收入国将心理健康纳入公共资助或社会保障体系;然而超半数低中收入国精神卫生支出仍偏重精神病院。抑郁与焦虑每年导致120亿工作日损失,经济损失近1万亿美元;社会成本(生产力损失与非医疗开销)远超医疗成本,心理障碍总成本占GDP的0.5%–1.0%(Chisholm等,2016;WHO,2025)。
系统性差距依旧严峻。平均仅2%的卫生预算用于心理健康;低收入国每10万人仅有约1名精神卫生工作者,对比高收入国超60人;仅9%抑郁患者获最低 Adequate treatment;必需精神药物在许多国家缺乏或难以负担;数字鸿沟加剧边缘化人群获取远程服务的困难;研究投入严重失衡,89%研究资金由高收入国提供,只有4.6%的医卫研究聚焦心理健康(Woelbert等,2020)。
趋势洞察:随着社会不确定性与全球危机频发,心理健康需求无疑将持续攀升。当前全球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与服务创新方面的滞后,仍难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未来五年,需在国家层面同步推进:大幅提升心理健康财政投入、深化社区与初级保健体系中心理服务的整合、加快关键精神药物可及性、补齐数字化服务与研究投入短板,并优先保障高风险群体(青年、女性与老年人)和低资源环境的覆盖,才能在2030年前实现真正有意义的改善。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