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荏青 2025-10-30 21:15 广东
▲ 图文无关。(IC photo / 图)
全文共1727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请别让本无心的车辆追尾,演变为一场有意的恶意揣度,既撞坏了车辆,又撞伤了人心。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荏青
责任编辑|温翠玲
上周末,我的车被追尾了。确切地说,我是在停车的状态下被追尾的。
彼时的我正脚踩刹车让行斑马线上的路人,突然,从后方传来“砰”的一声响。我在原地怔了两秒钟方才意识到——可能被追尾了。我立即下车检查情况,发现车后保险杠的水平面上多出了一道几十厘米长的裂痕。撞我车的是个老大爷,他这时也凑过来一起看我车的被撞部位。我回头定睛看了看老大爷的车头,却看不出明显损伤。随后,我立即拨打“122”报警。由于事故轻微,交警通过远程处理很快地出具了《交通事故认定书》,毫无悬念,对方全责。
此刻,我才顾得上仔细打量起身旁的“肇事方”——那位老大爷中等身材、头发花白、背部微弓、步态有些迟缓。他先是态度诚恳地向我道歉,答应后续让我通过他的车辆保险进行理赔,继而自嘲道,“人上了年纪后看来还真得少开车!注意力下降了,反应不过来”。
我迅速瞥了一眼《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老大爷的身份证号码,发现他恰巧与我的父亲同龄,今年73岁。本来还想对老大爷说几句埋怨话的我,联想到我那同样是高龄司机的老父亲,瞬间动了恻隐之心,将怨气生生地憋了回去,转而宽慰内疚的老大爷,“没事、没事,您也不是故意的”。临走时我们相互友好地挥手致意。我看着老大爷佝偻的身躯、霜白的头发,由衷地嘱咐他:“多保重!”
本以为这次小事故就这样平和地化解了,没想到,当我第二天去4S店为车辆定损时,事态发生了180度的扭转——老大爷突然反悔了!
当老大爷的车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确认事故时,老大爷仅承认撞了我的车,并一再强调碰撞非常轻微,因为他的车头一点破损都没有,所以他质疑我的车后保险杠上的裂痕是否为本次碰撞导致,怀疑我有可能在讹诈他,将车辆的旧伤算到他头上。电话里的他一改前一日的温和态度,语气中充满着对我的轻蔑和鄙夷。
这一通电话全程免提,我在旁边听到后先是震惊,继而怒不可遏!满身的气血瞬间冲到了头顶。明明自己是无责方,却因全责方的过失导致自己花费时间、精力来修车,最终还被全责方恶意揣测,冠以“碰瓷”的莫须有罪名。我情绪激动得想跟老大爷理论,但被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制止了,示意由他负责沟通。
果然,专业的事还得由专业的人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将我的车辆被撞部位从多角度拍了照,并指着车尾几处我先前没留意的泥点痕迹告诉我,“这就是追尾的接触点”。此刻的我很庆幸前几天大雨过后没有立即洗车,车后保险杠上的灰尘是天然的留痕材料。被撞接触点就像潮湿泥土上的脚印一样,格外显眼。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将这些取证照片发给了老大爷,从物理学原理和车辆装置构成的角度,向老大爷详细阐释了他的车从正后方撞击我车的冲击力和我车受损形态之间的因果关系。老大爷这才半信半疑地勉强答应配合后续理赔,但仍愤愤地甩出一句:“我不信她,我只信你(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俨然把我放到了一个无论如何都不值得信任的对立面。
尽管理赔得以继续推进,但屈辱、愤怒、疑惑等复杂心情依旧萦绕在我心头。我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老大爷前后判若两人,我甚至开始反思,是否因为自己昨天表现得过于大度,让他觉得我的言行违反常理?是否我应该义愤填膺、大发牢骚,临走时再递上一个白眼才符合一个完美受害者的形象?
我当时对老大爷态度和气,一方面是源于他主动道歉的诚恳态度;另一方面,从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迈的老父亲,潜意识里希望父亲在外开车一切平安,万一稍有不慎遇到类似情况,也能够被对方车主温柔以待。没想到,老大爷非但没领我的情,反而变得咄咄逼人。
老大爷想极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完全可以态度平和地向保险公司表达自己的疑虑,通过保险公司定损流程、工作机制等方式降低他的潜在风险,而不应在没有任何客观证据的情况下,随意推断无责方的动机,情绪化地挑起冲突和对立。
请别让本无心的车辆追尾,演变为一场有意的恶意揣度,既撞坏了车辆,又撞伤了人心。
(作者为北京企业职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其他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