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投资机构光速光合正式宣布启用新品牌“光合创投”,标志着这家在中国市场深耕20年的机构完成品牌迭代。其前身“光速中国”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美元VC之一,经历独立募资、双币化转型,投资领域也从互联网延伸至硬科技、新能源等产业纵深领域。此次更名旨在更好地扎根中国市场,持续为创业者和投资者创造价值。光合创投在本土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也见证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起伏与发展。
🚀 光速光合正式更名为“光合创投”,象征着这家在中国成立20年的投资机构完成本土化品牌升级,旨在更深耕中国市场。
💰 光速光合的前身“光速中国”于2011年成为首家在中国独立募资、投资和运营的美元基金,并积极向双币基金转型,投资领域从互联网拓展至硬科技和新能源等。
🌍 光速中国早期强调“全球视角”,与光速美国和光速印度保持高频沟通和协同,受益于中国早期投资机会和新经济模式的全球影响力。
🌱 更名后的“光合创投”寓意“光合作用”,象征着吸收创新资源,转化社会需求为商业价值,并释放社会正向影响,其投资策略更加侧重科技和产业方向。
🏢 在本土发展过程中,光速中国的团队经历了多次变化,包括创始合伙人离职创立新机构,这反映了中国VC行业不断演变和本土力量崛起的趋势。
原创 暗涌 2025-10-29 21:24 北京
在本土迭代的第二十年。

「在本土迭代的第二十年。」文|徐牧心编辑|陈之琰
就在刚刚,投资机构光速光合宣布正式启用“光合创投”(Luminous Ventures)品牌。继2023年由“光速中国”更名为“光速光合”后,这个在中国市场最早可溯源至2006年的舶来品牌,终于在第20个年头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
据其官方信息称,此次“品牌迭代”是希望更好地扎根中国市场,“为创业者和LP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光合创投在中国市场的历史可以回溯到2006年。就在红杉、GGV等外资VC入华后不久,以投to B见长、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也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光速在中国最开始的负责人是投资人曹大容。2008年,谷歌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宓群加入任合伙人,同期,从麦肯锡离职的韩彦也在这里从投资经理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2011年,光速中国成立。在一众美元基金中率先以完全独立的实体募资、投资和运营,并专注在中国的早期投资。尔后,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宓群投资了美团点评、拼多多、中际旭创等一系列明星公司。2016年,随着本土LP的发展,光速中国开始募集首支人民币基金,向双币化转型。此后,其规模体量逐年增长,并从纯互联网平台,延伸到更具产业纵深的领域。到2019年,募资规模达5.6亿美元。当时,整个VC行业已显现出泡沫化趋势,一级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2019年1月,宓群和韩彦在接受「暗涌Waves」独家专访时,将光速中国的差异化落脚在“全球视角”上。
彼时,尽管光速中国早已独立运营多年,但在同一品牌下,光速中国、光速美国和光速印度保持着高频的信息沟通。每年在上海开年会后还在加州开全球年会;投后服务、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等后台服务部门互相协同、全球联动;每个月三地的投资团队会以电话会议的形式交流各自的行业研究、市场动态、投资情况等。可以这么说,由于中国市场早期投资机会被多次验证、新经济商业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显露头角,那也是美国VC品牌的中国团队开始显露其重要性的时刻。到2021年底,在美元基金集体“军备竞赛”的背景下,光速中国在宓群的主导下再次刷新募资纪录——完成9.2 亿美元的新一轮募资,并一次性新增了五位合伙人,投资方向上硬科技、新能源成为关键词。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少投资机构的全球化策略也遭遇难点。2023年,光速中国更名为“光速光合”,寓意取自“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创新资源),转化二氧化碳(社会需求)为有机物(商业价值),释放氧气(社会正向影响)。不难发现,其投资重点与策略又在时代更迭下发生了改变。近两年间,光速光合在科技、产业方向投得更深、更硬,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宇树科技、沐曦、自变量机器人、微分智飞、智谱AI等。在本土生长的19年间,团队也发生了多次人员变化——2016年,曹大容离开创办云九资本,立志要成为一家VC3.0的新机构。2021年,韩彦离开创办心资本,公开提出要做一家“人民币和非美国美元(non-US dollar)的中国双币基金”。从美国品牌Lightspeed,到独立的光速中国、光速光合,再到今天的光合创投,这家总部位于上海新天地的机构终于在第二十年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相信,抛开舶来的名字只是所有新开始的第一步。图片来源|Unsplash推荐阅读钱 的 流 向 , 人 的 沉 浮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