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世界三大军事强国——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扩张意愿对现有世界秩序构成了挑战。
中国坚持对台湾的主权,并且可能正处于武统该地区的边缘。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在今年1月就职后宣布了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计划。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俄罗斯袭击乌克兰儿童医院,基辅打击能源设施list 2 of 4在特朗普访问韩国之际 朝鲜试射巡航导弹list 3 of 4俄乌战争:第1342天关键事件概述list 4 of 4俄美核武库的未来
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斯德哥尔摩东欧研究中心分析师、德国政治分析家安德烈亚斯·乌姆兰德在美国杂志《国家利益》上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过去11年来,导致二战后国际秩序瓦解的最重要因素是俄罗斯的行为。
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就发动了一场领土扩张运动,并最终在2022年与乌克兰爆发战争。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也是1945年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并自1996年起成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下的无核武器国家。
自3年多以来,许多政治家和战略家一直在密切关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势进展,并评估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反应。
惨痛的教训
相对弱小的国家正在从乌克兰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它们不能依赖国际法、国际组织或国际团结,也不应重蹈乌克兰的覆辙而将希望寄托于“安全承诺”、“保证”、“友好条约”、“战略伙伴关系”等等之上。
此类协议大多无关紧要,乌克兰与俄罗斯在1994年和1997年签署的协议、中国在2013年签署的协议以及美国在1994年和2008年签署的协议都证明了这一点。
乌姆兰德认为,对于小国而言,解决安全困境的理想方案是加入防御联盟,最好是至少包含一个核武器国家的联盟。
然而,正如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国惨痛地认识到的那样,加入一个强大的防御联盟并非易事,也并非没有风险。北约于2008年4月收到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入盟申请,并告知两国“将会成为成员国”。
乌姆兰德指出,尽管北约做出了这样的回应,但这两个国家最终都未能加入北约,北约甚至从未启动过接纳它们的程序。另一方面,俄罗斯自2008年起就开始瓦解格鲁吉亚,并自2014年2月起开始瓦解乌克兰。
或许对这两个国家而言,唯一的安慰在于摩尔多瓦——同样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但在宪法上保持中立,因为尽管该国没有加入北约的意愿,却也遭受了俄罗斯持续30年的瓦解。
然而,与俄罗斯接壤的芬兰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与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不同,芬兰于2022年成功启动了加入北约的进程,并于2023年正式加入该联盟。
乌姆兰德认为,芬兰和摩尔多瓦的例子表明,前俄罗斯殖民地加入北约的意愿既不是俄罗斯入侵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即使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没有加入北约的意愿,它们也可能会像摩尔多瓦一样成为俄罗斯扩张的目标。
他认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只有通过加入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而向克里姆林宫屈服,才能避免其领土被俄罗斯吞并的下场。而且乌克兰很可能要被迫签署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在1999年达成的联盟国家条约。
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经历以及俄罗斯对此的回应,都表明了试图加入强大的国际联盟所带来的风险,鉴于外部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可能出现原本旨在避免的干预行动,这一点对那些最需要安全保障的国家而言尤为重要。
分析人士奥姆兰德指出,当前的地缘政治动荡源于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这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下最大的核武器持有国。
这削弱了人们对相对强势国家未来行为的信心,也削弱了人们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在保护相对弱势国家免受大国侵害方面持续重要性的信心。
无核国家的担忧
从中美俄三国的角度来看,当前的转变似乎并无问题。然而,这很可能引起那些并不拥有核武器且国际一体化程度有限的国家的担忧。
对于那些邻国可能寻求扩张,且未能加入北约或其他相关防御联盟的国家而言,它们必须重新审视其国家安全战略。
中美俄三国领导人可能会忽视、轻视或未能认真对待这类外界反应。但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那么小国的反弹迟早都会发生。
乌姆兰德认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终结的一种可能反应是,各国出于威慑和防御目的而增加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获取。
这些决定反过来可能会导致邻国采取类似行动,因为它们担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会被储存在边境地区。这可能引发区域军备竞赛,并导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连锁反应。
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流通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重大问题。而国家武库中生物和化学武器的增加,反过来又增加了这些武器落入非国家行为体手中的可能性。
奥姆兰德在其分析的最后指出,俄罗斯的领土扩张及其近年来犯下的众多战争罪行所导致的全球安全政策变化,对较小的国家提出了关乎生存的问题。
这种影响随着战争的持续而加剧。如果俄罗斯取得军事胜利或者强加给乌克兰不公正的和平(胜利者的和平),那么这种影响将会显著增加。而这可能导致与潜在扩张主义大国接壤的相对弱势国家质疑其对核不扩散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