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30日 14:41
《物质主义者》:都市爱情中的真爱与物质考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电影《物质主义者》探讨了现代都市女性在爱情与物质之间的选择困境。影片以纽约高端婚恋市场为背景,揭示了表面光鲜的相亲背后隐藏的现实算计。然而,当女主角在物质与真爱之间摇摆时,她最终选择了能提供深层理解和灵魂沟通的前男友。影片通过对传统浪漫喜剧套路的颠覆,以及对女性情感表达严肃性的关注,引发了观众对当代亲密关系和浪漫爱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部分人不再将婚恋视为必需品的社会趋势。

💰 **物质至上与经济焦虑:** 影片深刻描绘了在纽约高端婚恋市场中,以身高、年收入等量化指标为基础的婚姻交易,以及女主角因父母的经济困境和与男友的停车费争执而产生的“物质主义”倾向,反映了当代都市女性普遍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对物质保障的渴望。

💔 **真爱考验与深层连接:** 尽管女主角曾被物质吸引,但影片通过她与“独角兽”男友的相处以及前男友的出现,最终导向了对“真爱”的回归。可乐加啤酒这一细节象征着只有真正了解彼此的人才能提供的深层沟通和灵魂契合,而非冰冷的量化指标。

🤔 **反思浪漫喜剧与女性叙事:** 《物质主义者》颠覆了传统浪漫喜剧的“爱情神话”,提出了“恋爱脑都不嫁穷人”的时代背景,并质疑了“约会只是女孩们的事情”的观点,强调了女性情感表达的严肃性和亲密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当代爱情观的思考。

✨ **女性自主与多元选择:** 影片的结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圆满,而是展现了女性在职业和自我身份上的更多思考,以及男性重建关系的谨慎。这反映了当代人探索亲密关系的常态,以及越来越多女性不再将婚恋视为必需品,拥有更多元的选择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2025年的今天,有两个男人同时喜欢上你:一个是又有钱又温柔的总裁,另一个是穷但真诚的前男友,你会选哪个?”

打工人可能会笑:“我天天加班,哪来的两个帅哥?更何况,短剧里才有这种情节,不都是选霸总吗?”

但在电影《物质主义者》里,为无数纽约高端人士张罗门当户对婚姻的红娘女主,轮到自己选择Mr.Right时,最后选了穷小子。她说:“那是真爱。”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以首作《过往人生》拿下多个奥斯卡奖提名的韩裔加拿大导演、编剧宋席琳带来了她的第二部电影《物质主义者》。

演员阵容很豪华,凭《五十度灰》走红全球的达科塔·约翰逊,“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美剧《最后生还者》主演佩德罗·帕斯卡,三人一起出演了上述这样一个三角恋故事。

作为小成本艺术片,《物质主义者》截至目前的全球总票房超过1亿美元,成绩算得上优秀。但它却在中国网友这里遭遇了冷眼,豆瓣评分仅6.0。

有人质疑这种落后的婚恋观念:“有哄骗女生嫁给穷男人的嫌疑。”有人对电影里所描绘的“物质”开腔:“女主8万年薪在纽约能住这么好的房子么?”

车水马龙的都市,女性在职场上打拼,在情场上周旋,爱情故事往往以打破身份隔阂的浪漫爱为核心。很长一段时间里,浪漫喜剧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经典电影《风月俏佳人》《真爱至上》等。

如今,“爱情神话”加速破灭,“恋爱脑都不嫁穷人”的时代,浪漫喜剧片越拍越少。为什么浪漫喜剧失效了?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浪漫爱吗?

浪漫喜剧的黄金年代:从女性自由到消费文化

浪漫喜剧,即romantic comedy,简称Rom-Com。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它流行自好莱坞黄金年代。

二战前后,女性走出家庭,进入职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相应地,电影作品里出现了挑战规范的性别印象或家庭分工,追求自由爱情的女主角们。

20世纪30年代上映的《一夜风流》,讲述任性富家女离家出走,遇上落魄记者的罗曼史,女主角堪称史上最早的“落跑新娘”。该片拿下第七届奥斯卡奖五项大奖,也开创了“男女斗嘴-暧昧暗生-爱情升温”的浪漫喜剧桥段。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追求事业已经是常态,浪漫喜剧里的女性,既要事业又要爱情。比如《上班女郎》歌颂职场女性的努力,同时强调“不将就的婚姻和爱情”。

女性独立、事业丰收、情感丰盈,浪漫喜剧契合美国里根时代对“个人奋斗”的推崇,在女性解放运动的浪潮里,定义一代中产女性的理想生活模板。

另一方面,浪漫喜剧的发生地经常是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与其对消费文化的呈现密不可分。

经典美剧《欲望都市》里,情感专栏作家Carrie的一大爱好,就是购入各式各样价格高昂的高跟鞋。

电影营销上,采用女性视角、表现女性情感体验的“小妞电影”也被开发出来,代表作品有《BJ单身日记》《律政俏佳人》《穿Prada的女魔头》等。

在国内,2011年上映的都市爱情喜剧片《失恋33天》引发热议。《失恋33天》以及之后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等,聚焦的皆为现代都市背景下的男女爱情故事。

曾几何时,浪漫喜剧的确承载了女性追求自由的象征意义,但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影视作品,就会发现其不足——身材姣好、情绪稳定、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独立女性”标签背后,既包含社会对女性、女性对自身的双重规训,也潜藏着消费文化所推崇的华丽与精致。

在城乡接合部长大的80、90后,他们对于进城上学、工作、爱情的想象,一度被浪漫喜剧刻画的光鲜现代城市生活影响。

只是,来自不同阶层的男男女女,在疲惫的通勤和无尽的内卷之中,真的会在现实生活的某个街角,邂逅那个传说中的“真爱”吗?

当代浪漫喜剧的焦虑:从真爱到物质

过去的脚本里,我们似乎不用担心哈利或者莎莉能否负担纽约的生活,而BJ的追求者们也相当富有。

但既然是在写《物质主义者》这样一部发生在2025年的浪漫喜剧,导演宋席琳的第一步,就是写出那份以往少有涉及的“经济焦虑”

在电影的前半段,她推翻了浪漫喜剧的传统设定,聊“俗气的物质”。

基于自己在纽约给人做红娘的真实经历,导演用锐利的笔法刻画了纽约高端人士的相亲局。主角露西供职于一家名叫Adore的相亲机构,这里把婚姻当数学游戏,计算着身高、体重、年收入、父母身份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指标。

纽约高端相亲局的“drama”程度,比过去的八点档电视剧还要夸张。无论什么性别、种族、性取向,相亲过程中逐渐显露的赤裸裸的人性,都被导演冷眼刻画出来。

见完四名女性的中年男人,要求露西给他推荐的下一个对象“需集齐前面四位的优点”。50岁大叔厌倦了00后女友们的幼稚,想找稳重的女性,但31岁就不行了,“还得是20来岁,27、28岁最好。”

表面上标榜所有种族一概平等的白女,实际上只想约会白人男;尚未出柜的三个孩子的母亲,想找一个同属保守阵营的共和党人伴侣,对方还得喜欢狗。

露西出席所撮合的新人的婚礼,新娘哭着对她说出想带进坟墓的秘密:“作为一个独立女性,选择嫁给眼前这个人,是因为老公条件好到让自己的姐姐嫉妒。”

对此,露西觉得合理:“自古以来,婚姻就是金钱交易,你的丈夫让你觉得很有价值,就够了。”

露西自己也觉得,要么孤独死,要么找个有钱人嫁了。

她有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而不断争吵的父母。她和男友约翰出门庆祝交往5周年,由于对方纠结于25美元的停车费而错过餐厅的约定时间,两人当街争吵。她受够了贫穷,于是选择成为一个“物质主义者”。

但是,这些被调侃像《小时代》一样的剧情,并不是导演的落脚点,她更想让自己镜头下的人物有反思、有变化。

促使露西态度转变的关键是,她撮合的一对男女,在约会中,那个男人尾随女人进洗手间,并性侵对方。老板对此见怪不怪,但露西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哪怕他们的结合如此契合那些数字指标,但人在真正交往之中的复杂性是难以预料的。

而另一边,露西与黄金单身汉、被视为相亲界“独角兽”的哈利约会数日后发现,对方竟做过传说中的增高手术,即花费几十万元,敲碎骨头,再接上一段材料,让人增高十几厘米。

哈利起初羞于承认,后来终于在露西面前敞开心扉,讲述自己过去因身高不理想,在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心态。讽刺的是,这个听起来离谱的手术,让其人生变得无比顺遂。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露西发现,眼前的这个人无论是身高还是财富,她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才有了她重新思考自己与前男友约翰之间的关系的契机。

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她写脚本时,第一幕写的就是露西与约翰重逢的场景:哈利问露西想喝什么酒水,她脱口而出“可乐加啤酒”。话还没说完,在宴会上打工的约翰就给她递上加了啤酒的可乐。

“我在网上搜索怪异饮料时,‘可乐+啤酒’跑了出来。这是让人猜不透的东西,只有非常了解你、从大学就认识你的人,才知道你点的是什么。”

与此呼应的是电影的开头——两位史前穴居人的故事,他们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对夫妇。导演认为,我们知道史前人类彼此交换石器和物品的故事,但历史却没有记录下他们内心的交流。

在电影里,与古人类的石器对标的,就是可乐加啤酒。在这个充满算计、讲求门当户对的赤裸世界里,它指向的是人与人之间更深层的了解、触及灵魂的沟通。

从“只是约会”到“更严肃的事情”

《物质主义者》的结局,露西选择了约翰这个“真爱”。但导演并没有着力于刻画古早浪漫喜剧里常见的元素,比如重逢时的电光石火、对未来的美妙畅想。取而代之的是,她花了大量笔墨,去刻画男性角色对重建关系的不自信,以及女性角色对职业和自我身份的更多思考。

这种谨慎和反思,才是当代人探索亲密关系的常态。

其中,露西和约翰有一段对话。因为女客户被性侵,露西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红娘这份工作,约翰对她说:“你不是在做政客,不是在麦肯锡或者壳牌公司,只是约会。”

露西反问道:“只是约会?约会就没那么严肃,就是女孩们的事情?”

约会和恋爱,就是女孩们的事情,而没有那些正统、体面的工作和政治那么重要?这正是导演希望借角色之口提出的质疑。正如影片中女性角色遭遇的约会暴力,许多与亲密关系相关的现实问题,正冲击着人们的认知。

浪漫爱从来都不仅仅是束之高阁的幻想,也不只是有着浪漫的外壳,我们不该小瞧它所代表的女性声音的严肃性。

在古典时代,以简·奥斯汀为代表,女作家们书写女性对爱情的追求、思考物质与爱情的关系。她们手握笔杆写下情感和欲望,冲破现实礼教对女性身份的桎梏。而这些作品,一度被排斥在正统著作之外,被视为滥俗文学。

时至今日,从浪漫喜剧到女性向网文,再到霸总短剧,似乎都会被区别于严肃内容,被当作某种略带羞耻感的消遣。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一书中指出,在针对青少年的调查中,男孩很少提及爱情,会更多涉及性和性征服,但女孩很擅长讲和亲密关系有关的情感故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追求浪漫爱,反映的是她们的现实无力感。她们被禁锢于家庭和母职之中,被要求无条件地付出爱,这也是女性对浪漫爱更有想象的原因。因此,浪漫爱是不平等的产物。与此同时,阅读和书写浪漫爱,赋予女性更多自主性。

一方面,有越来越多人的正视浪漫叙事的复杂性和女性表达的严肃性;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再认为婚恋是必需品。在众多可以消费的内容类型中,浪漫喜剧也不再是遥控器里的必选项。从这个维度来看,浪漫喜剧的消亡,有其必然性。

再回到开头那个“选择高富帅还是穷小子”的问题,如今的女性观众也许会告诉你:“我可以不选任何一个男人,也活得很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物质主义者 Materialism 浪漫喜剧 Romantic Comedy 爱情 Love 都市 Urban 女性 Female 真爱 True Love 经济焦虑 Economic Anxiety 宋席琳 Celine So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