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30日 11:31
伴侣选择:相似性还是互补性?心理学揭示真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选择伴侣时,是性格相似还是互补更幸福?心理学研究揭示,人们常被性格迥异者吸引,认为能带来成长和新鲜感,这与自我扩展理论和阴影理论有关。然而,研究也表明,相似性在验证自我认知、降低冲突方面尤为重要。深层来看,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比表层性格更关键。与性格差异大的伴侣相处,关键在于接纳差异,重拾初心,通过沟通和共同目标来深化联结,最终在彼此映照中实现自我成长。

✨ **性格差异的吸引力:自我扩展与新鲜感**:人们常被性格不同的人吸引,因为差异能带来新的体验和视角,帮助拓展自我认知,满足对“完整自我”的潜意识追求。例如,内向者可能被外向者吸引,从而丰富生活;感性者与理性者结合可平衡决策。这种吸引源于对方能提供自身渴望但缺乏的特质,实现心理补偿。

⚖️ **相似性的重要性:验证与默契**:尽管互补性常被提及,但研究发现人们实际择偶更倾向于性格相似者。相似性能验证个体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降低冲突风险,带来“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感能拉近彼此距离,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 **核心价值观一致是关键**:无论性格相似还是互补,核心价值观(如信任、忠诚、金钱观、家庭观)的高度匹配是维系关系长久的关键。当双方价值观一致时,更容易达成共识,减少冲突,形成共同的生活目标。拥有共同的自我超越价值观(如善良、博爱)则能进一步提升关系质量。

🤝 **与性格差异伴侣的相处之道**:接纳差异是关键。应重拾当初被对方差异吸引的初心,将其视为互补而非问题。通过开放沟通、聚焦共同目标、定期讨论价值观,以及共同参与新活动,可以深化联结,缓解因差异带来的分歧,并在彼此映照中共同成长,实现“因不同而成长”。

要如何选择合适的伴侣,是很多人会纠结的一个问题。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说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常常被“性格互补”的人所吸引,可最终分手却也是因为“性格不合”,这里面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心理学真相?

今天的文章想和大家聊聊:选择性格相似的人还是互补的人作为伴侣,才能更幸福以及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伴侣关系。

为什么性格不一样的 TA 如此让人着迷?

性格迥异的对方让我们看到了自身成长的可能性,也带来了新鲜感。

一个热爱观影的人和一个热爱户外徒步的人的相爱,可能让彼此原本的世界都拓展得更丰富,一个感受到了户外行走亲近自然的力量,一个开始理解镜头视听语言的魅力。

美国心理学家 Aron 提出自我扩展理论 ,认为人们通过关系将“他人”纳入“自我”中来,从而实现自我潜能、资源、视角和身份的扩展,并且我们在关系中体验到的自我扩展越多,我们的满意度就越高,而亲密关系是个体扩展潜能的一个主要方式。【1】

也就是说,人们可能被性格不同的伴侣吸引,因为对方能提供新的体验和视角,帮助个体拓展自我认知,这种差异被视为成长机会而非威胁。例如,内向者可能被外向者的社交能力吸引,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理性者与感性者结合可平衡决策。

有时候我们选择性格不一样的伴侣,是因为我们从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渴望但缺乏的特质。

感性的人可能欣赏理性伴侣的冷静分析能力,随性的人可能需要有条理的伴侣帮助建立生活秩序。我们从对方身上寻找那个未实现的自己,从而达到心理补偿。

这种选择并非随机,而是基于潜意识中对“完整自我”的追求——通过伴侣的特质,我们间接体验自身缺乏的能力或情感模式。心理学家荣格提出阴影理论,认为我们常会压抑自己不被社会认可的特质,【2】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伴侣,可能恰恰激活了我们潜意识里渴望表达的部分。

一个过度自律的人,可能被自由奔放的伴侣吸引,因为对方活出了 ta 不敢活出的自己。

正如美剧《摩登家庭》中的那句台词:“为何我们要选择与我们相差甚远的人做伴侣,并非命运或机遇,也并非俗话所谓的“心意难违”,而是因为他们代表了童年缺失的部分,我们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我们渴望拥有的品质,并努力给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性格不同的伴侣,是互补协作的最佳拍档。

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伴侣之间差异互补能形成更强大的生存组合。比如一方性格倾向冒险开拓,另一方倾向于谨慎守成,这种组合在资源获取和家庭稳定上更具优势。

性格的差异有时候也会带来冲突,但差异也能促使双方走出舒适区。伴侣的不同视角会挑战我们的思维定式,推动自我觉察,我们可能会从伴侣身上看到“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这种对双方差异的觉察以及为了缓解冲突而进一步思考产生的理解,同样推动自身的成长。

也别执着于“性格互补”,相似性可能更重要

“性格互补”似乎是很合适的选择,但一项研究提醒我们,个体可能对自身真实择偶偏好缺乏清晰认识。也就是人们口头上偏好“互补型伴侣”,但实际选择时更倾向性格相似者。这可能源于人们将其他特征的互补误认为性格互补。因此,人们常低估相似性的重要性,导致事后将分手归因于“性格不合”。【3】

相似性可以验证个体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降低冲突风险,也就是那种“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感觉。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中,男女主在初次见面时,就发现彼此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连把“电影票票根当作书签”这种小细节也相似。一项研究发现,当我们可以在亲密关系里验证自己,会体会到更高的幸福感,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4】

性格相似,会让我们体会到这种被验证的感觉。我们从彼此身上感受到另一个自己,这种不谋而合的感觉带来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感,这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自然而然感到更加亲密。

同时,两个人无论性格相似还是互补,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是深层影响关系长久更关键的因素,比如对信任、忠诚、金钱观、家庭观的观念。当伴侣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匹配时,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减少冲突,并形成共同的生活目标。【5】

尤其是,如果双方拥有相同的自我超越价值观,比如善良、博爱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双方的关系质量会更高。【6】

也就是说“相似或互补”其实是简化二分——表层性格差异可共存,但深层价值观需一致。也就是开头所说的“三观一致,性格互补”。

与性格不同的伴侣的相处指南

想要和性格不同的伴侣相处得越来越好,首先要意识到“差异”不是一个坏事。

热恋期我们可能很容易认为对方的差异是可以和我们互补的资源,甚至这个差异就是当初最吸引自己的地方。

但随着激情淡去,曾经的吸引慢慢变成了现在的问题。所以不妨试着重新回忆这些特质当初如何打动自己,找到“初心”。美剧《摩登家庭》中有一句台词非常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现象:“这就是婚姻的可笑之处,你爱上了一个卓越优秀的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却只能看到对方的平凡。”

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认为,我们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在刺激阶段,我们被彼此的外部特征吸引;在价值观阶段,我们深入了解彼此的价值观是否合拍;在角色阶段,双方会磨合形成不同的角色分工。【7】

也就是说,长期关系中,差异可能演变为互补的分工。接纳差异本质上是接纳对方在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研究表明,伴侣双方聚焦共同目标能减少性格摩擦,定期讨论价值观可增强联结。【3】

因此虽然性格差异可能会导致夫妻双方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但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可以找到连接彼此的桥梁。例如,共同设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让夫妻之间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理念,有助于激发合作和互相支持。

也可以通过共同参与新的活动,如徒步、尝试新餐厅或舞蹈课程,可以增强彼此的联系和理解。这些活动不仅能创造美好的回忆,还能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喜好。

性格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但通过开放、诚实的沟通,可以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在沟通时,可以尝试使用“我”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责对方。

例如,可以说“我感到困扰,因为我需要更多的安静时间”,而不是“你总是让我无法安静”。

因为差异沟通而建立起来的关系会更加紧密,经历过磨合才能更清楚自己和对方是否契合或者自己需要什么。

尾声

我非常喜欢美剧《摩登家庭》,里面的三组小家庭都充满了性格差异,却因为这种差异变成更好的自己。

Jay 和 Gloria 中,Jay 是一个不爱表达情绪的典型强调男子气概的男人,一直被教育男孩要坚强,有泪不轻弹,Gloria 是热情奔放的哥伦比亚女人,情绪外放,注重内心感受。两个人的相处里 Jay 变得柔软,Gloria 充满包容。

Claire 和 Phill 中,Claire 强迫紧绷又井井有条,Phill 天马行空又幽默有趣。慢慢地, Claire 变得更松弛幽默,Phill 以更考虑实际的方式变得有条理。

Michael 和 Cam 中,Michael 是现实派的律师,Cam 是充满艺术的爱心人士。长久以来,Michael 更擅于与他人相处,Cam 也在 Michael 的帮助下减少自我消耗地无止境对他人的奉献。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一句话:“我们因相同而连接,因不同而成长。”

维系性格差异中的感情,本质是一场“共同创造”的修行:你们不需要变成或改变对方,而是在彼此映照中发现更完整的自己。当你能在伴侣的不同中看到世界的丰富而非威胁时,差异就从绊脚石变成了垫脚石。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伴侣选择 性格互补 性格相似 心理学 自我扩展理论 阴影理论 核心价值观 亲密关系 沟通 Relationship Choice Personality Complementarity Personality Similarity Psychology Self-Expansion Theory Shadow Theory Core Values Intimate 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相关文章
阿笑呀小阿笑:想起高一的时候谈了一个对象,有次我给他…
逃离
看到胖猫事件里有个细节,就是这俩人一直在分分合合。 暴言,谈恋爱的时候如果碰上这种三天两头提分手的对象,甭管对方腰缠万贯还是貌若天仙,如果屡次沟通都没...
猴子心态VS僧人心态 Monkey Mind:被细节困扰 过度思考 抱怨比较批评 短期满足 苛刻专权 自我中心执迷不悟 被愤怒等情绪掌控 寻求应急之道 Monk Mind: 专注问题...
吵架,真不是两个人在吵,实则是六个人在吵。 真正的你,你眼里的你,ta眼里的你。 真正的ta,ta眼里的ta,你眼里的ta。
本周推荐一本《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 我超喜欢这本书。它真的很好读,内容就是一个个的寓言故事。但同时它又非常发人深省。 用生活化又有趣的故事,四两拨千斤...
?? 一个好的领导者知道如何战略性地“拍马屁”: ? 来自Tim ferriss推荐 《克林顿战情室的12条胜选秘诀》 「如果你认为某些人是傻瓜,而你唯一的应对方...
#不是毕业后就不学习了,要主动定期升级自己的各种配置 “有些人的中央处理器(头脑)更强大一些,有些人的内存容量(记忆力)更大一些,有些人的硬盘空间(笔记...
北方华创回应“股价更便宜了”:长期来看公司市值与经营业绩是匹配的
克利夫兰联储行长:美联储应更好地向公众解释经济形势将如何影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