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0月30日 11:31
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并购案:地缘政治下的出海“必修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闻泰科技与安世半导体的并购案,从一桩商业交易演变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必修课”。该事件揭示了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商业成功已不足以保障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真正的挑战来自于地缘政治、治理结构和利益相关方认知等灰色地带。本文旨在梳理事件脉络,并为中国企业提炼出可行的“避险”与“破局”框架,强调了治理透明度、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地缘政治风险测试的重要性。

💡 **治理陷阱与透明度挑战**:闻泰安世案的核心争议之一在于“隐秘接管”的指控。尽管闻泰科技宣称尊重安世半导体的独立经营,但管理层权力的变化被视为“治理失当”。这表明,在敏感并购中,治理行为的透明度远比控制力更重要。应对策略是设计“防火墙”式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制衡,并实现高管任命的充分沟通与共识。

🤝 **利益相关方沟通与文化整合**:安世半导体在疫情期间的财务成功暂时掩盖了内部整合的深层问题,尤其是文化层面的裂痕。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了技术协同和管理团队合作的难度。文章强调建立“利益相关方”动态沟通机制,通过绘制“影响力地图”并常态化对话,精准识别并回应核心外籍高管、当地工会、社区领袖等关键群体的诉求,化解信任危机。

🌍 **国家安全边界的拓展与风险测试**:成熟制程芯片的并购也触发了“国家安全”审查,显示“国家安全”的边界已被无限拓宽。文章提出,中国企业需重新定义“国家安全”并进行前置的“地缘政治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情景,并主动进行业务“脱敏”与“隔离”,打造“本地化”生态,将自身融入当地利益共同体。

📈 **“双层思维”与战略融合**:未来的赢家将是具备“双层思维”的企业,既能算清商业的“财务账”,也能洞察地缘的“政治账”,懂得控制也懂得信任。同时,企业需认识到自身的“守正出奇”离不开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与主动融入,将出海方向与国家倡议相结合,构建系统性抗风险能力。

闻泰科技与安世半导体的并购案,正从一桩成功的商业交易,演变为一堂所有志在出海的中国企业都必须聆听的“必修课”。

它残酷地揭示了,在新的全球格局下,商业上的成功,已不足以保障跨国并购的最终成功。

真正的挑战,来自商业逻辑之外,潜藏于地缘政治、治理结构与利益相关方认知的灰色地带。

本文旨在穿透迷雾,不仅厘清事件脉络,更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提炼出一套可执行的“避险”与“破局”框架。

一、事件回顾:从巅峰合作到“临时接管”

10月12日,闻泰科技公告,荷兰政府基于《货物供应法》,于9月30日发出指令,要求冻结其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资产与知识产权调整,为期一年。同时,荷兰企业法院即时生效了包括暂停张学政作为安世半导体CEO职务和职权在内的几项紧急措施。

这一“临时接管”标志着一场历时数年的跨国并购拉锯战进入高潮。

此案尤其令人深思的是,主角闻泰科技的掌舵人张学政,拥有清华大学硕士和瑞士日内瓦大学金融博士学历,素以低调务实著称。在成功驾驭了初期的“蛇吞象”式并购后,他一度被外界寄予厚望。然而,局势在数年间急转直下:

    2017年,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剥离出安世半导体,由建广资本和智路资本牵头的财团收购。

    2018年至2020年,闻泰科技通过现金和发行A股等方式,从财团手中完全收购安世半导体100%股权。

    2021年7月,安世半导体完成对英国车规级芯片企业Newport Wafer Fab的收购,旋即触发英国国家安全审查,最终被强制剥离。

    2024年底,闻泰科技及相关资本方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制裁。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依据该规则启动对安世半导体的冻结程序。

二、争议核心:三个“治理陷阱”与战略误判

陷阱一:“独立经营”的承诺,为何被视为“隐秘接管”?

本次事件的导火索之一,是三位核心外籍高管与三位新晋中国高管之间的权力结构变化。

外籍高管包括:首席法务官Ruben Lichtenberg、CFO Stefan Tilger和COO Achim Kempe。中方则新任命了首席事务官沈新佳、战略高级总监杨沐和全球人力资源高级总监庄伟。

闻泰科技始终对外宣称尊重安世半导体的独立经营。然而,这种“3+3”的核心管理层格局,被2022年英国国家安全调查定性为“隐秘的董事会接管”,认为其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构成了“治理失当”。

战略启示:治理的“透明度”优于“控制力”。

我曾就此事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多数人视此为地缘政治下的“无解局”。然而,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否更换CEO,而在于更换的流程是否透明、理由是否充分、能否获得关键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与认可。“隐秘接管”的指控,根源在于治理行为导致了“信任缺失”。

应对策略:设计“防火墙”式治理结构。

董事会制衡:在敏感并购中,可设立由当地独立董事或行业领袖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涉及核心技术与本地安全的决策拥有建议权或否决权。

高管任命的沟通前置:核心高管的更迭应是“事前沟通、寻求共识”的过程,而非“通知结果”。

承诺的机制化:“独立运营”须写入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并通过具体治理机制予以保障。

陷阱二:“整合有效”的财务成功,如何掩盖了“文化整合”的失败?

得益于疫情期间“缺芯”带来的需求激增,安世半导体业绩亮眼,这暂时掩盖或缓解了内部整合的深层问题。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28届哈佛大学中国论坛上,张学政曾表示管理企业需依靠“科学的管理模型”,而非单一文化。

然而,财务上的成功是一把双刃剑。它容易麻痹管理层,使其忽视组织文化和治理结构上正在扩大的裂痕。

更不可控的风险来自,美国的实体制裁清单以及9月29日追加的子公司制裁追加,让实现深层次的技术协同和管理团队的稳定合作,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外部地缘政治风暴来袭时,这些内部裂痕便成为最脆弱的环节。

战略启示:建立“利益相关方”动态沟通机制。

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悖论”:业务上的强劲表现,有时反而会延缓对内部软性隐患的修复。

应对策略:绘制“影响力地图”并常态化对话。

在如此敏感的巨额并购交易中,前置沟通、主动交流是跨越信任鸿沟的唯一桥梁,且交流对象应扩展为所有利益相关方。

精准识别:在尽调阶段就应精准识别所有关键利益相关方,包括:核心外籍高管、当地工会、社区领袖、相关政府部门等及其潜在核心诉求。

对话机制常态化:中方决策者应亲自参与定期、非正式的沟通,以感知情绪、建立信任、传递善意。

引入专业“翻译官”:借助熟悉当地环境与人文的第三方机构,作为企业与复杂本地环境之间的“沟通桥梁”。

陷阱三:为何“成熟制程”芯片,也会触发“国家安全”红线?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成熟制程芯片,是汽车、工业等关键领域的基础组件。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基础性”,使其成为欧美眼中的“必须赢”技术。

2022年安世收购英国NWF时,后者参与的国防项目立刻触发了“国家安全”审查,担忧源于知识产权流失与中国“军民融合”战略。

这表明,“国家安全”的边界已被无限拓宽,从纯粹的商业行为,被裹挟至大国博弈的叙事之中。

战略启示:重新定义“国家安全”与进行“压力测试”。

今天,“国家安全”的定义已被无限拓宽。它覆盖了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公民数据,乃至一国的“战略自主性”。

应对策略:进行前置的“地缘政治压力测试”。

情景规划:在并购规划阶段,模拟被列入清单、遭遇强制剥离等极端情景,评估商业影响,制定预案。

业务“脱敏”与“隔离”:对敏感技术部分,主动设计剥离方案或建立可被审计的“防火墙”体系。

打造“本地化”生态:通过本地合作、扩大就业等,将自己从“外来者”转变为“利益共同体”。

建立民间商协会对话机制:善用商协会的民间身份,建立与当地机构的非官方“缓冲带”,加强对企业的海外实质支持。

三、总结与出路

闻泰安世案宣告了地缘政治下风险升级的极端可能性。下一个十年的赢家,将是那些具备“双层思维” 的企业:既能精算商业的“财务账”,也能洞察地缘的“政治账”;既懂得如何“控制”,更懂得如何“信任”;既能快速做“战略决策”,又会通过主动沟通与透明化来实践“参与性决策”。

与此同时,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的“守正出奇”离不开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与主动融入。

将出海方向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框架相结合,善用政策性金融及行业联盟的集体力量,是在宏观层面构筑系统性抗风险能力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对于所有心怀全球的企业家而言,行动路线依然清晰:

1. 将“治理结构设计”提升至战略高度,使其成为并购交易的顶层设计,而非事后补救。

2. 将“利益相关方沟通”视为核心能力,用机制化的对话,化解无形的信任危机。

3. 将“地缘政治风险评估”作为投资决策的前置环节,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这条路注定更具挑战,但这也是中国企业与真正世界级企业接轨的必经之路。

最高级别的智慧,在于将企业战略与国家势能融为一体。唯有守正出奇,方可行稳致远。

四、后记

10月份的事件发展如下: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向安世半导体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位于中国的两家工厂是安世芯片向下游发货前的重要组装工厂。安世内部就发货流程及客户服务产生巨大分歧。

全球汽车供应链已经开始预警:10月22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与其德国雇员保险机构进行谈判,希望暂时减少生产工人的部署。虽然大众汽车尚未确认停产,但表示“不能排除对生产的短期影响”。日本汽车联合会10月23日确认收到安世总部向日本汽车联合会发出的“交货预警”。

贸易禁令,加之公司内部的争执,正在急剧加速全球汽车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行业性的极端压力测试正在进行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闻泰科技 安世半导体 跨国并购 地缘政治 公司治理 出海 风险管理 Wingtech Nexperia Cross-border M&A Geopolitics Corporate Governance Going Global Risk Manage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