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0月30日 09:29
广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4年底,经营利用林地面积达7077万亩,产值高达1388亿元,位居全国第三。这一产业惠及超过1200万林农,人均年增收超4000元。“十四五”以来,广西林下经济产值年均增速达到6%,结构日趋合理,质量不断提升。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涵盖了金花茶、五指毛桃、鸡血藤、八角、肉桂等丰富多样的品种,有效盘活了森林资源,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并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如“药材贷”和“林下经济贷”,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多元化发展与显著成效:** 广西林下经济涵盖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多个领域,品种繁多,如金花茶、五指毛桃、鸡血藤、八角、肉桂等。截至2024年底,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面积达7077万亩,产值高达1388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惠及超过1200万林农,人均年增收超4000元,显示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 **持续增长与结构优化:** “十四五”以来,广西林下经济产值年均增速稳定在6%,发展结构趋于合理,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具体来看,林下种植产值超410亿元,林下养殖产值超520亿元,林下采集加工产值超220亿元,表明养殖业已成为重要支柱,种植业紧随其后,采集加工业也占据一席之地,共同推动了产业的整体进步。

💡 **创新模式与金融支持:** 广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七坡林场采用“林+林(药)”、“林+林+藤(草)”等复合经营模式,实现亩产值最高超万元。同时,通过推行“药材贷”和联合推出“广西林草贷—林下经济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解决了融资难题,助力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 **特色产业与品牌建设:** 广西各地涌现出众多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如融水县的灵芝、金秀县的鸡血藤和砂仁、田林县的八渡笋、岑溪市的古典鸡以及玉林市的大红八角等。南宁树木园的梅花鹿产业项目更是集养殖加工、旅游休闲、科普观光于一体,体现了“一场一品”的品牌建设思路,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四五”以来,广西林下经济产值年均增速达到6%。

从金花茶、五指毛桃、鸡血藤,到鸡、猪、牛、羊、蜜蜂,再到八角、肉桂、岗松、松脂、芒藤编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下经济品种花样繁多,目不暇接。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广西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7077万亩,产值达1388亿元(居全国第3位);林下经济发展惠及林农超过1200万人,林农年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

10月26日至30日,第一财经记者参加“走进绿水青山”记者行活动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李巧玉介绍,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林下空间充裕、资源丰富、生态良好,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十四五”以来,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结构趋于合理,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林下经济产值年均增速达到6%。

李巧玉介绍,目前,广西林下种植产值超410亿元(约占总产值的30.1%),连片200亩以上的基地(项目)807个,品牌91个;林下养殖产值超520亿元(约占37.9%),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基地(项目)195个,品牌101个;林下采集加工产值超220亿元(约占16.5%)。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

第一财经记者在广西国有七坡林场采访时了解到,该林场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已形成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彩七坡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区、台湾花卉产业园、永红沃柑、七坡油茶等一批特色林下经济产业。

七坡林场场长蒋林介绍,按照“林+林(药)”“林+林+藤(草)”“林+林+藤+草”“林+林+藤+草+菌”等模式,亩产值最高可超万元。“十四五”期间,林场林下经济产值完成近3亿元产值,林下经济已成为七坡林场特色产业。

10月29日,广西钦州市红椎菌促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现场。摄影/章轲

2021年,南宁树木园鹿呦山梅花鹿产业项目作为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国有林场开展林下经济“一场一品”品牌建设。南宁树木园主任余注光介绍,该项目集梅花鹿养殖加工、旅游休闲、科普观光为一体,全面建成后,预计年存栏成年梅花鹿超2000头,年可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将有效带动农户经济收益增长。

龙门镇林塘村红椎菌生产技术推广基地通过改良红椎菌生长环境、增加林地湿度、人工营养补给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促进红椎菌增产增收。基地负责人陈能波称,平均每亩林地红椎菌产量可达到100公斤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供的资料介绍,广西林下种植主要发展金花茶、五指毛桃、鸡血藤、黄花倒水莲、益智仁、草珊瑚、灵芝等道地药材和竹笋等森林食材,桂北地区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资源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及桂西地区的田林县发展规模较大。

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种植的灵芝于2020年4月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已经建成融水灵芝核心示范区400多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7000余亩,带动农户达6300多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带动的农户年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

金秀瑶族自治县主要种植品种有鸡血藤、砂仁、黄精、重楼、天冬、黄花倒水莲和草珊瑚等,种植面积达19万亩,带动农户超3万人,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田林县种植八渡笋超24万亩,年产量超12万吨,带动农户近1.2万户,年人均增收超过3300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介绍,林下养殖类主要发展鸡、猪、牛、羊及蜜蜂等,桂东、桂南地区的岑溪市、浦北县发展规模较大,岑溪市年出栏古典鸡超过2000万羽,发展古典鸡各种销售店400多家,整个古典鸡产业链从事养殖、屠宰、运输、销售和饲料生产经营、古典鸡深加工和其他古典鸡有关的从业人员3万多人,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

此外,林下采集加工主要发展八角、肉桂、岗松、松脂、芒藤编织等,桂东、桂西地区的玉林市、百色市、河池市发展规模较大,如玉林六万大红八角,在六万大山区域范围连片面积达36万亩,干果产量超过800吨。

10月29日,广西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农户在房前屋后晾晒陈皮。摄影/章轲

森林景观利用主要发展与林下种养结合的森林康养、森林人家、农家乐等,遍布全区各地,如融水双龙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森林资源,通过打造中医药文化养生示范基地,建设森林生态休闲养生文化及林下中药材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促进森林康养与林下旅游融合发展,直接和间接提供700多个就业岗位,园区每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扩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近年来,广西相继出台有关加快促进广西林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2016年至今累计安排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3.58亿元,撬动近9亿资本进入林下经济产业。

资源县推行“药材贷”特色金融产品,近年来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000万元,助力发展林下中药材24万亩以上,产值近5亿;自治区林业局、邮储银行广西分行联合推动“广西林草贷—林下经济贷”,采取“纯信用无担保、到期可续借”模式,在全国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类金融产品中属于首创。截至目前,广西列入“政银企”林下经济贷款名录库的企业有180多家,向广西金融机构推荐林下经济等小微企业超过3000家,向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授信担保放款超过1.5亿元。

10月28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草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推动林下经济产量、质量稳步提高,结构、链条全面优化,企业、市场持续壮大,到2030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溯源体系更加健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广西林下经济 understory economy 农民增收 rural revitalization 特色产业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est resourc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