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10月30日 08:31
手机轻薄化浪潮:Air手机的兴衰与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AI Phone”概念盛行的当下,iPhone Air以“史上最轻旗舰”的姿态引发了手机轻薄化的热潮。从4G时代的纤薄比拼到5G与AI时代因堆料导致的厚重化,轻薄设计再次成为焦点。多家手机大厂纷纷加入“Air”大战,但市场反馈却不尽如人意。iPhone Air和三星Galaxy S25 Edge等轻薄旗舰在续航、发热、音质等方面存在妥协,叫好不叫座。中国品牌有望通过在续航、性能上不妥协,实现轻薄手机的真正突破。尽管目前“Air”手机面临挑战,但轻薄化技术正在进步,未来有望成为手机设计的底层特征,带来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 **轻薄设计重回焦点:** 尽管AI手机概念火热,但iPhone Air凭借“史上最轻旗舰”的定位,成功将手机的轻薄化推向了行业新焦点,引发了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在内的多家大厂的效仿和布局,标志着手机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

🔋 **轻薄化背后的挑战与妥协:** 5G和AI时代,手机因更大影像模组、散热系统、AI芯片和电池而普遍增重。轻薄化设计往往伴随着体验上的妥协,如iPhone Air缩减了扬声器、电池容量和主摄模组,导致续航缩短、发热增加、音质下降;三星Galaxy S25 Edge也面临续航缩水和高温掉帧等问题,显示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 **中国品牌的差异化突围之路:** 与苹果、三星的妥协不同,中国手机厂商如小米和华为,正计划在轻薄手机中搭载大容量电池(如6000mAh)和高功率快充(如100W),以及主打长续航方案,力图在轻薄的同时保证用户体验,不牺牲性能、续航和影像,为轻薄手机寻找新的出路。

🚀 **轻薄化是未来趋势,但需更“聪明”的设计:** 尽管“Air”手机目前市场表现不佳,但轻薄化依然是行业大势所趋。技术进步如硅碳负极电池、LIPO/COE封装、堆叠主板等,为实现轻薄提供了可能。未来,手机厂商需要更“聪明”地设计,将轻薄融入整体体验,而非牺牲体验,2026年有望成为轻薄旗舰真正成熟的元年。

⚖️ **用户理性选择:体验与价格的平衡:** 消费者在追求轻薄手感的同时,也理性权衡实际使用体验和价格。iPhone Air等高价轻薄旗舰因体验上的明显短板,难以吸引大众消费者,其高昂的售价与同价位功能全面的旗舰机相比,竞争力不足。这表明,轻薄化设计若想成功,必须在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在一众高喊着“AI Phone”的新品里,iPhone Air的出现多少显得有些突兀。它没有更强的算力,也没有全新的影像系统,却凭借“史上最轻旗舰手机”的身份,在短时间内引爆全行业的模仿热潮。

当iPhone拾起“Air”这个词,整个手机圈仿佛集体被唤醒——轻薄,再一次成为了被讨论的焦点。

除苹果外,国内TOP5手机大厂也在积极加入到「Air」大战中。近期,华为Mate 70 Air线下海报在互联网曝光,暗示华为Mate系列首款轻薄旗舰11月登场;小米正在评估17 Air新机,主打中尺寸、高像素全能方案。不仅如此,OPPO、vivo、荣耀也有相关的计划。

(图源:微博)

极致轻薄再次成为潮流,但消费者们真的喜欢「Air」吗?

为啥家家都要做Air手机?

在4G时代,关于手机的轻薄战争早已打响过一轮。vivo X5Max 以4.75mm厚度登顶“全球最薄手机”,华为P6、OPPO R5、小米5 都在比拼“纤薄手感”,甚至连广告都在强调“握在手里像一张卡片”。

进入5G与AI时代后,手机变得越来越重——大底影像模组、散热系统、AI加速芯片、超大容量电池等,这些都让机身从6mm膨胀到9mm,从150克一路涨到230克。厂商在参数上越卷越凶,却也让“轻薄”成了一种奢侈。

因此,iPhone Air的初次亮相,的确足够惊艳。但当「轻薄」成为苹果的营销符号,模仿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三星、传音、moto、小米、华为——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同一时间推出或曝光带有“Air”、“Slim”、“Edge”等后缀的机型。

(图源:Apple)

似乎在一夜之间,手机厂商们不再追求更强,而是开始追求更轻。其实轻薄化的走红并非偶然。

IDC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用户认为“手机性能已经够用”,而“手感”和“重量”成了他们换机时最直观的判断标准。

另一方面,旗舰机普遍的厚重化正在成为一种反噬。9mm的厚度、200g以上的重量,带来的不仅是更好的堆料,也让人们在长时间使用中感到疲劳。尤其是女性用户,对“轻”的偏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它不仅关乎便携,更关乎“精致感”。

外观的革新,相比起性能的升级更能吸引到普通消费者的关注。iPhone 17 Pro、小米17 Pro/Max今年在外观设计上的变化,为其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刺激了销量的爆发。

(图源:小米官网)

相比起小米在手机上增加背屏,将手机做得更加轻薄,似乎是外观设计变化里最节省成本,同时也是更能带来视觉刺激的方案。于是,我们看到手机厂商们都在挤进轻薄赛道,推出Air手机。

不过,现实可能要给市场一记重拳。目前已发布轻薄手机的厂商们,苹果、三星、传音,似乎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

Air手机为何叫好不叫座?

「Air」这个词在近几个月的确无处不在,但热度并不等于成功。

以iPhone Air为例,苹果用“轻到几乎感受不到”的设计重新定义了产品线,但为压缩重量,苹果缩减了扬声器腔体、电池容量仅有 Pro 的约85%,主摄模组也采用更薄设计。结果,这台最轻的旗舰,成了“体验最不完整”的旗舰。

不少用户在体验完iPhone Air之后都表示,手感一流,但发热更明显,续航更短,音质表现很不「苹果」。近期,有消息称iPhone Air首销未达到苹果预期,这款手机在完成第一批量产后,将延缓后续批次的生产。

(图源:微博)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三星身上。相比起iPhone Air,三星Galaxy S25 Edge是一款更成熟的轻薄化手机,它保留了双扬声器、双摄像头,沿用顶级SoC。但“续航缩水”“高温掉帧”“相机模组缩水”这些高频评价词,也让这款手机的风评跌落谷底。

与苹果不同,三星紧急叫停了S25 Edge的迭代机型,暂时退出轻薄赛道。

不难看出,厂商都在赌“Air”能成为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截至目前,它更像是情绪价值的共鸣点,而非销量的拐点。消费者依然理性地在使用体验和一眼惊艳之间做出平衡。

(图源:三星)

当然,iPhone Air和三星Galaxy S25 Edge存在的问题,恰好就是中国品牌们的优势。从爆料信息来看,小米17 Air大概率要搭载6000毫安时的电池,配备100W有线快充,从根源上解决轻薄手机续航差的问题。华为Mate 70 Air也要主打长续航方案。

在续航、性能、影像和周边配置上不再妥协,似乎才是轻薄手机们的出路。手机厂商们应该做的,不是更薄,而是更聪明,让轻薄成为完整体验的一部分,而不是体验的牺牲品。

轻薄化Air设计是大势所趋

市场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立刻拥抱“轻薄”,但背后仍然有值得关注的信号。

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增长约1%,整个行业仍处于微增长阶段。三星和苹果依然稳居前两位(市占20%与18%),小米约14%,华为凭借Mate与Pura系列在中国市场回升,但全球仍在恢复期。

回顾今年手机品牌们发布的新款旗舰,仅在硬件上的比拼已经到了比无可比的地步。性能上,清一色的骁龙8E5和天玑9500,尽管选择不同阵营,但旗舰新机们的性能差距并不大;影像部分,几乎都在追逐高像素、超清长焦,新品们的硬实力也很难说孰强孰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Air系列”被不少品牌视为突破口,“能重拾用户关注、带动新品讨论度”的捷径。

(图源:Apple)

目前为止,Air手机并没有在市场掀起风浪,其核心原因还是这些新机与主流旗舰仍有使用体验上的差距,且价格不菲,难以刺激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iPhone Air仅支持eSIM、只有单摄像头和单扬声器,电池也不到4000毫安时,起售价却高达7999元。Android阵营里的旗舰标准版,基本都能面面俱到,且价格普遍在6000元以下。

这样一来,除了部分极端轻薄爱好者之外,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多花近2000元去购买iPhone Air。

但这并不意味着轻薄化是伪命题。相反,它很可能是一次正在被重新定义的「设计革命」。

从目前的技术储备看,硅碳负极电池、LIPO/COE 封装、堆叠主板、钛合金中框、分层热管理,这些都在为轻薄提供新的解题思路。当厂商不是单纯追求「极致轻薄」,而是将做Air的思路去帮助手机「瘦身减重」,这才能造出轻薄得有意义的手机,这种手机比纯粹炫技的手机,更具大众吸引力。

(图源:微博)

因此,雷科技在这里也可以大胆预测:2025年或许仍是“Air的试验年”,但2026年,很可能成为轻薄旗舰真正成熟的元年。

真正的“Air时代”,不会靠一两款轻薄旗舰来定义,而是当轻薄成为所有机型的底层特征——让轻薄化的技术辐射到每一台手机,不做无意义的堆料,让手感回到使用体验最核心的一环。这才是Air推动手机市场变革的核心意义。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手机 轻薄化 AI Phone iPhone Air 智能手机 手机设计 数码科技 Slim Phones Mobile Technology Consumer Electronic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