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0月29日 21:56
人身险迎来第四套生命表,保费或迎调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第四套《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标志着行业即将迎来重大更新。新生命表基于近十年海量保单数据编制,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的趋势。预计这将导致含死亡责任的保障型产品(如定期寿险)保费可能下降,而养老年金险等生存类产品保费可能上升。然而,鉴于保险公司定价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整体保费变动幅度预计不会太大。新生命表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旨在提升产品定价的精准性和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 **新生命表发布与背景**:中国精算师协会正式发布了第四套《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这是自2016年第三套生命表发布近十年来的首次更新。新生命表基于行业近十年积累的全量保单数据编制,样本量居全球保险市场首位,旨在更科学、准确地反映当前中国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概率分布规律,以应对我国居民预期寿命的持续延长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

💰 **对保费的影响分析**:理论上,新生命表的实施将对人身保险产品保费产生影响。由于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含有死亡责任的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产品,其风险预定发生率降低,保费可能面临下降。相反,养老年金险等以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产品,因保险公司需要承担更长的生存金给付期,保费则可能面临上涨。但保险公司在实际定价时会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利率、费用等多种因素,因此总体保费变动幅度预计不会过于剧烈。

📜 **适用范围与监管要求**:第四套生命表包含养老类、非养老类(一表、二表)和单一生命体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人身保险产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通知》明确了各类产品的适用规则,并要求保险公司在厘定费率时,需结合新生命表及自身经验数据,审慎确定死亡发生率。同时,《通知》强调了分红型保险产品计算盈余和红利应以新生命表为基础,并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回溯机制,确保精算精准性和公平性,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含死亡责任的定期寿险等保障产品保费可能会下降,而养老年金险产品保费则可能会上升。

人身保险业即将迎来第四套生命表。

10月2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即第四套生命表,这距离2016年发布的第三套生命表已过去将近十年。

同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人身保险业科学规范使用第四套生命表提出了具体要求。该《通知》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一名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和上一套生命表相比,第四套生命表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总体延长,能够更真实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

当然,这样的变化也会对保费产生影响。上述总精算师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如启用新的生命表,那含死亡责任的定期寿险等保障产品保费可能会下降,而养老年金险产品保费则可能会上升,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第四套生命表来了

生命表是保险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基于被保险人历史保单数据编制而成,提供分业务、分年龄、分性别死亡率,反映保险人群的生存和死亡概率分布规律。

1996年,我国第一套生命表发布。之后,为及时反映我国人口结构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人身保险业每10年编制完善一次生命表,分别于2005年和2016年发布第二套和第三套生命表。

“2025年,精算师协会编制了第四套生命表,此次编制采集了行业近10年全量保单数据,数据样本量全球保险市场第一。”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命表每隔十年需要更新一次也是为了跟上我国居民预期寿命的变化。

中国精算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预期寿命持续延长,保险人群死亡率呈现出新的变化与趋势,原有生命表已不能科学地反映实际风险状况,制约了人身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保障水平的提升。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较2015年的76.34岁提高了2.66岁。基于此,更新生命表可以使得相关数据更加符合当下的社会情况,也可以让保险产品定价更精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轮测算论证,第四套生命表能够客观科学反映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人群生存和死亡概率,数据成熟可靠。

对保费有何影响

根据《通知》,此次第四套生命表包括以下四类表: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单一生命体表。

在具体适用上,《通知》要求,按照精算规定评估法定责任准备金最低标准时,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以生存保障责任为主的,应当采用养老类业务表;健康保险、定期寿险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终身寿险以死亡保障责任为主的,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其他类型产品,应当根据责任特征,选择适用的发生率表。

上述总精算师表示,与第三套生命表相比,第四套生命表的死亡率平均下降在两成至三成左右,预期寿命则总体延长了2岁左右。

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关乎人身险产品利源中的“死差”部分,对于保费无疑会产生影响。

东吴证券此前研报分析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死亡率有所下降,保险公司在该年龄的死亡风险预定发生率有所下降,则带死亡责任的定期寿险等风险保障类产品保费或有所降低。而对于养老年金类产品来说,由于预期寿命的提升,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会承担更多的生存金,因此保费或面临上涨。

不过,上述总精算师表示,在保险公司具体定价时,除了生命表之外,还会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市场环境、利率环境、各种费用等等,不同公司的数据基础和定价策略也不同,因此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以定寿类产品为例,我们之前也并非完全按照上一版生命表来定价,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打折。因此最后过渡到新的生命表,可能对保费的影响总体不会太过明显。”他也表示,由于第四套生命表明年1月1日才会正式实施,且新版生命表还有部分落地细节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最后会视当时情况决定最终保费情况。

险企应定期回溯

为规范行业使用生命表,上述《通知》也做了一系列规定,例如要求保险公司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应当结合第四套生命表和自身经验数据,根据产品的责任特征,按照审慎性原则确定死亡发生率。

而对于分红险来说,《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使用法定责任准备金计算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盈余和红利时,应当以第四套生命表为基础。而对于《通知》实施前已审批或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以原行业生命表或者第四套生命表为基础,但应当确保计算的公平性,保护保单持有人合法权益。

同时,《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可检视、可计量的回溯机制,优化精算模型,定期开展回溯,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改进措施,提高精算的精准性。保险公司回溯发现死亡发生率背离偏离度评估区间的,应当在年度精算报告中详细说明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举措,相关报告需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监管在之前严控利差损和费差损风险之外,对于死差也将有所管控。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对人身保险业科学规范使用第四套生命表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行业持续提升产品定价精准性、科学性,强化风险防控前瞻性、有效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第四套生命表 人身保险 保费调整 中国精算师协会 金融监管总局 定期寿险 养老年金险 Fourth Mortality Table Life Insurance Premium Adjustment China Association of Actuaries NFRA Term Life Insurance Annuity Insura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