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航空小筑 2025-10-29 11:59 广东
也是巧了,前天刚说可以排除油品因素,懂王就在记者会上说“就是燃油问题”。
那就再做个进一步分析,看看油品因素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尼米兹级的储油-供油系统
尼米兹级在舰体水线以下,布置有多个大型航空燃油储油舱(通常有多个独立的舱室)。这些油箱也是彼此隔离的。
航空燃油通过一个交叉连接的中央管道网络,从这些储油舱抽送到飞行甲板和各层机库的加油点。
在实际操作中,燃油系统可能会被划分为几个区域,通常采用就近供油原则:
左舷的部分加油点可能由左舷的某组油箱供应。
舰尾的加油点可能由舰体后部的油箱供应。
右舷的则可能由另一组油箱供应。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日常操作中远距供油造成的油泵功率虚耗,但并非固定不变。紧急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总控网络由任一油箱向任一加油点供油。这是抗损性,舰体平衡要求,以及日常操作便捷性共同决定的。
根据这一原则,基本可以确定,任一时刻,不同加油区的燃油必然来自不同的油箱。
二,甲板加油区
通常情况下,尼米兹级甲板划分有战斗机/固定翼机主要加油区,直升机主要加油区,应急回收区。
但和上面的供油原则一样,这些加油区并非一成不变。紧急情况依然可以机动调整。
战斗机加油区包括:
舰岛前部及中部主作业区
舷侧停机点/并行作业
直升机加油区包括:
舰尾及舷侧(避开固定翼飞机作业区)
特殊指定区域
应急回收区:
紧急情况下使用,不限机型
据此,基本可以确定MH-60和F/A-18F不在同一加油作业区。结合第一点,基本确定两机所加的燃油来自不同舰体储油箱。
三,油样检测频率
如下图。
对本次事故涉及燃油,正常情况下应该包括绿色那三条:新油入库检测,日常例行检测,加油后检测。当然事故后肯定会触发异常检测。
所以如果油品出问题,那就必然绕过了新油检测和日常检测两关。而加油后检测则刚好针对本次事故样本,几天就能出结果,很快就知道了。
但如果是某批次油出问题,或者运行过程中被污染,那么用这批次油(特定油箱)的飞机肯定不止摔掉的这两架,它们为什么没出问题?
四,场景推测
如果真是油品问题,那么要只影响这两个倒霉蛋而不影响其它飞机,只能是当天加油作业过程中这俩的燃油被污染了。
那么前面说了,这两种飞机加油区就不在一块儿,所以给它们加油的就不是同一批紫背心。孤立的两队人在相近时间段内进行同类操作并出现同类错误,这个概率有多少?从人为因素角度来说不可能是0,但也绝对非常小。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按此前查的天气情况,当时当地并无恶劣天气,也就是说不太可能出现油箱进水的情况。那么紫背心们拿什么来污染燃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