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货运险、防盗险和巨灾险,你或熟悉或陌生。这些都是财产险公司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较之寿险公司,因保单年签而可投资金体量偏少,投资实力俨然更考验各财险公司。
财险公司投资实力与可投资产规模正相关抑或负相关?
历经近9个月科学测评,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基于“定性定量指标测评”“专家评审”和“线上线下调研”三大维度研制而成2025年“金标杆——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下称“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
作为2025年“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下称2025年“金标杆”,详见《五大行业,近400家机构,谁才是“金标杆”?》) 17个子榜之一,“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同样遵循“金标杆”自诞生之日起便确立的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四项原则。
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显示,在分组测评中,人保财险、阳光财险和众诚保险分获对应各组第一。在不同组别中,大规模机构投资优势明显;中等规模组多寄望探索AI赋能;小规模公司的投资能力则分化极大。
各财险公司如何预判未来的投资机会?接受调研时,36家受测评财险公司几乎异口同声:未来3–5年,投资端可能面临“双杀”。一是高收益存量资产陆续到期,低利率环境下“安全垫”变薄;二是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全面落地,账面波动或被成倍放大。
测评的“变与不变”
较之8月发布的初榜(详见《投保车险和家财险时,你了解财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吗?》),财险投资能力终榜测评对象、测评规则和测评方法有何变化?
与初榜相比,财险投资能力终榜在测评对象、测评规则和测评方法上有“变与不变”之处。
测评对象不变。测评对象筛选标准仍沿用“信息披露充分、偿付能力合规、净资产≥10亿元”三重门槛。全市场88家财险公司中,36 家财险公司入围,总资产合计约2.5万亿元,占财险行业的80%。测评对象具有较强代表性。
新增两个维度。在初榜“定性定量数据”测评基础上,终榜引入“专家评审+深调研”两个维度,形成“数据 70%+评审15%+调研15%”的三维评价体系,弥补信息滞后与披露缺口,提升结果公允度。
分三组测评。与寿险各子榜相同,包括寿险投资能力榜终榜在内的财险各子榜在数据测评部分首度采用分组测评方式。36家财险公司按投资资产规模划分为千亿、百亿和十亿三组。同组比拼,避免“大小同台”有失公允。
赢家通吃投票制。11位专家“背对背”实名打分,投票沿用“赢家通吃”规则,但投票上限随组内公司数量动态调整。在计分时,每家受测评机构理论上最高可获得11票计15分,不足则按比例折算,增加“小而美”公司逆袭机会。
简而言之,在保持测评对象不变的前提下,用“分组+双新维度”让评价更精细、更立体,更贴近市场真实格局。
基于上述逻辑,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评分体系如下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优中选优”原则下,榜单排名中的分值仅代表对各财险公司在相关业务领域参与度和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估,不涉及是否合格之评价。
人保财险居榜首,大型公司优势难复制
受测评的36家财险公司中,哪家投资能力更强?
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显示,4家机构入围千亿组。国寿财险投资资产最新突破千亿大关。其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投资资产规模达1008.76亿元。
尽管增加了两个维度,但四家机构终榜排名与初榜相同,人保财险仍然位居第一,领先第二名平安产险近13分。位居第三的太保产险与第二名仅有微弱之差。
大型财险公司在投资能力方面有何优势?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大型财险公司的投资优势,是“大钱+长钱+稳钱”三重杠杆叠加的结果,在马太效应下难被复制。
首先,资金规模优势。千亿组四家财险公司投资资产规模合计达1.35万亿元,约占36家受测评财险公司的76.7%。规模经济下,固定成本被摊薄,可支撑百人规模跨资产投研团队,形成一条从宏观、信用到量化、衍生品的“投资流水线”,而管理费用只有行业均值一半,研究深度和交易速度兼得。
其次,负债端低成本,为资产端打开风险预算空间。千亿组中四家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均低于98%。这意味着承保利润持续为正,资金成本远低于中小财险公司,可以从容拉长久期、下沉信用或捕捉权益波段,而对手方只能“望利兴叹”。
再次,规模撬开“准入闸门”——国债承销团、衍生品做市、私募证券出借人等高门槛牌照到手。同时,股权投资形成跨品种、跨周期的策略协同,可实现超额收益。
阳光财险逆袭,中型公司多探索 AI赋能投资
百亿组中,谁在领先?
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显示,与初榜相比,阳光财险实现逆袭,从第七名跃升至第一名,鼎和财险也上升4位,排名第二。
分维度看,同组之内不同机构得分构成差异较大。阳光财险和鼎和保险在“线上线下调研”维度得分相差无几。阳光财险因对问卷回复详尽而获得15分满分,“专家评审”维度得分位列第二,但在“定性定量指标测评”维度得分仅列第五。鼎和保险恰恰相反,“定性定量指标测评”得分排名第一,但“专家评审”维度得分遗憾排在末位。
中华财险为何排在末尾?以投资资产规模计,中华财险仅次于大地财险,高居该组第二。但其多项投资效率指标表现不佳,居该组末尾。以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为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统计百亿组13家受测评财险公司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发现,中华财险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0.35%和0.41%,均排在该组末位。
中型财险公司如何预判后市?多家机构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利用AI等技术赋能,提升投资效率。阳光财险表示,当下主要探索AI和大模型等科技如何提升投资效率,如通过AI工具分析研报和编制报告等,未来将探索AI信用预警和利率预测模型等方面的应用。
鼎和保险则称,公司定位财富管理架构师和能源投资专业方。正在构建人机协同投研体系、数字孪生风控及多策略配置平台,形成全天候资产组合与全流程智能决策机制,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与承保端共同构成盈利“双核”。
众诚保险较末名高近46分
十亿组中,谁升谁降?
财险投资能力榜终榜显示,较之初榜,19家受测评机构位次多有变化。众诚保险上升一位,登顶榜首,与国元保险易位。大家财险上升两位,进入前三。
分维度看,众诚保险在“专家评审”和“线上线下调研”两个维度得分更高。这是其逆袭的关键。其在“定性定量指标测评”维度排名亦不低,仅次于国元保险。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十亿组19家受测评机构在“投资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得分普遍不高。该组也是榜首榜尾分差最大的组别。众诚保险较末位的久隆财险高近46分。分维度看,两者“定性定量指标测评”维度相差26分;“专家评审”环节,久隆财险未获专家投票,众诚保险则获得8票。此外,久隆财险未参与深调研。
众诚保险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目前以委托投资模式为主,将权益及固收类投资委托给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在此模式下,如何体现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众诚保险表示,主动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顶层资产配置策略的制定、受托人选择、业绩考核与动态调整上。公司通过设定差异化的风险收益指标(如权益风险敞口限额、风险资产集中度管理、基准收益率等)指引和约束受托人的投资行为,间接实现权益投资主动管理目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保险公司投资主要模式分为自主投资、自主加委外和全委托投资三种。从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看,在自身投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委托方式进行投资管理,既能够提升投资收益,又可降低投资管理成本。
如何应对潜在“双杀”?
未来3-5年最大的投资挑战是什么?
在接受调研时,36家受测评财险公司几乎异口同声:未来3–5年,投资端面临“双杀”。一是高收益存量资产陆续到期,低利率环境下“安全垫”变薄;二是IFRS9全面落地,账面波动被成倍放大。
如何应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将被调研公司的做法概括为16个字:“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交易配置、长短兼顾”。落到操作层面,固收与权益各有打法。
一家百亿级财险公司在接受调研时的说法代表了行业固收投资策略:在利率持续下行周期里,要把30年国债当“压箱底券”,踩准一级市场发行节奏分批加仓,用久期换收益;同时严控信用下沉,只留AAA城投、央企ABS(资产支持证券)等“硬通货”做收益加厚垫,实现投前显微镜尽调、投后熔断式减仓的全周期风控,让利差稳稳落袋。
在权益市场上,采用“哑铃双仓”策略:一端以高股息的稳健分红股为战略底仓;另一端在交易性账户里捕捉成长股波段交易机会。
但中小财险公司面临的刚性约束较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据此建议:一方面,探索差异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发展全委托投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