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0月29日 21:26
科创可转债为科技企业融资开辟新路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多家企业正积极研究和评估科创可转债的融资可行性。这种创新融资工具不仅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更被视为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IPO前的一次重要历练。科创可转债作为标准化的资本市场产品,其规范性有助于提升拟上市企业的透明度,解决“明股实债”等不规范问题,从而促进资金更有效地流向新质生产力。近期,上交所已受理了两单科创可转债申报,标志着《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落地。科创可转债的出现,旨在解决科技型企业面临的债券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兼具股债属性,吸引投资者接受更低利率,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灵活性。

💡 科创可转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其降成本作用和作为IPO试炼的价值,受到企业的青睐。这种工具的规范化有助于提升企业透明度,解决市场疑虑,加速资金向新质生产力流动。

📈 科创可转债的推出旨在解决科技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于其兼具股债属性,投资者既可获得固定收益,也可选择转为股权,这使得发行人能以更低的固定收益率获得早期资金支持,同时转股后可减轻企业财务压力,对冲信用风险。

🚀 科创可转债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主要投资者为股权类投资者,这为创投机构提供了“可进可退”的投资路径。投资者可先以债权形式投资,后选择转为股权,或持有债权到期;同时,科创可转债也可在二级市场转让,为投资退出提供了灵活性,有助于打通“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

多家企业在研究评估科创可转债融资可行性。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多家企业在研究评估科创可转债融资可行性。

“我们不仅看中科创可转债的降成本作用,更把这次申报发行看作是未来在资本市场IPO的试炼。”一位拟申报科创可转债的科技型企业财务负责人说。

在业内看来,科创可转债作为资本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规范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拟上市企业的透明度,也能够化解一些市场所诟病的明股实债、利益输送等不规范情况,打消投融双方的顾虑,促进资金加速向新质生产力流动。

就在近日,上交所受理了两单科创可转债,即:西安钢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钢研功能”)和深圳市智胜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胜新”)申报的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

这是今年5月7日上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下称《通知》)后,落地的首批科创可转债项目。《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发行人设置可转换为股权等创新条款。

科技型企业具有成长性高、业绩波动大,企业经营早期融资需求强、后期业绩增长快等特点,传统债券投资者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债券认购顾虑较多、配置意愿弱,导致中小科技型企业面临债券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何进一步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成为摆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

“科创可转债能提高科技型企业债券认可度,对冲信用风险,有效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科创可转债兼具股债属性,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享受固定收益,也可以按照约定转换成发行人股权,拥有分配企业未来成长收益的选择权,因此投资者能在债券发行阶段接受更低的固定收益利率,助力科技型企业在早期获得低息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转股后发行人无须兑付债券,减少企业财务压力,对冲债券信用风险,保证经营稳定性。

上述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也称,此次债券进一步开拓企业融资渠道,并且申报后吸引了诸多股权投资者关注,积极与公司对接交流,未来公司将用好资本市场工具,把自身打造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与一般信用债不同的是,科创可转债的投资者主要是股权类投资者。长期以来,股权投资机构对早期科技型企业投资面临“投前看不准、投后不好退”的难题,制约了股权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功能的发挥。

一位创投机构总监认为,科创可转债在畅通“募投管退”良性循环上有两个显著优势:一方面科创可转债为创投资本进入科技型企业早期培育阶段,提供可进可退的投资路径,投资者可先以债权形式投资科技型企业,随着企业发展可以自主选择适时转成公司股权或持有债权到期;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可以在上交所市场转让科创可转债,灵活便捷实现投资退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创可转债 科技企业融资 资本市场 新质生产力 Sci-Tech Convertible Bonds Tech Company Financing Capital Market New Productive Forc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