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0月29日 15:20
我国碳市场将逐步转向总量控制,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将在“十五五”期间逐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并大幅扩大覆盖范围,力争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此举旨在通过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压实企业减排责任,并有效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同时,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也在加速,已支持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项目,并计划进一步扩大支持领域,完善方法学体系,提升数据质量监管,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增强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 **总量控制与覆盖扩大**: “十五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从强度控制逐步转向总量控制,并计划于2027年前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这意味着将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以更有效地压实企业减排责任,为实现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 **活跃自愿减排市场**: 加快建设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并加快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以支持社会自主减排和生态价值转换。目前已支持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六类项目,未来将继续扩大支持领域,并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提供高质量碳信用产品。

💰 **降低减排成本与促进绿色金融**: 全国碳市场已通过发电行业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人民币,未来纳入更多行业将进一步促进跨行业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同时,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有助于反哺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

🌐 **提升国际影响力**: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与国际碳市场的统筹衔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十五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国家将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今年8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的第一份中央文件,充分彰显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将为我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强大的能力支撑。

夏应显说,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将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和碳排放双控的要求,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稳妥推进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

同时,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有效服务社会自主减排和“两山”理念的生态价值转换。提高全国碳市场活力。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丰富交易主体的类型和数量,加强市场的交易监管。

今年3月份,国务院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后,将通过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有效压实企业的减排责任,为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夏应显表示,“十五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夏应显介绍,自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都建立了碳排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碳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的生活经营活动。有的企业通过低碳技术改造,生产流程的优化实现了配额的扭亏为盈。碳市场的收益还能反哺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

据生态环境部统计,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在前两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的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人民币,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之后,行业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跨行业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

夏应显介绍,自去年1月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已初步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减排量的交易较为活跃,市场开局良好。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力和低碳减排的意识显著提升。目前市场支持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等六类项目开发。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成功登记31个项目和1504万吨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累计成交量达到了325万吨,成交额2.7亿元。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扩大市场支持领域,高标准构建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方法学体系,鼓励社会各界探索低碳零碳乃至负碳的先进技术。健全完善数据质量监管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碳信用产品。同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与国际碳市场的统筹衔接,进一步提升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碳市场 总量控制 强度控制 自愿减排 CCER 绿色金融 气候变化 低碳转型 Carbon Market Cap Control Intensity Control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 Green Finance Climate Change Low-carbon Transi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