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10月29日 12:57
黄仁勋GTC谈AI产业:本土制造、能源、中美竞争与未来展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GTC大会上,黄仁勋与媒体深入探讨了AI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他强调AI竞争是多维度的,涉及能源、芯片、基础设施、模型及应用,并呼吁美国不仅要发明AI,更要率先普及。黄仁勋高度评价了中国在AI研究人才、开源生态及模型创新方面的贡献,特别提到了Qwen和DeepSeek等项目,并指出中国国产芯片的快速崛起。他详细阐述了在美国建立先进封装技术的计划,并认为AI革命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和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而非大规模失业。此外,黄仁勋还就AI的即时交互能力、空间计算未来、AI工厂的能源需求以及对OpenAI的投资进行了展望。

💡 **AI竞争的多维度性与全球化视野:** 黄仁勋指出,AI的竞争并非单一维度,而是涵盖了能源、芯片、基础设施、模型及应用等多个层面。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AI研究人才(占50%)和开源生态及模型创新(如Qwen、DeepSeek)方面的重要贡献,认为应保持开放合作,并警示若因政策隔绝联系,将失去全球一半的AI人才,反而可能刺激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 **本土制造能力建设与就业前景:** 英伟达正计划在美国建立最先进的CoWoP封装技术,并与TSMC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目标是在美国实现从芯片制造、封装到系统集成及AI工厂部署的全过程。黄仁勋认为这将创造大量高薪制造岗位,并强调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将惠及更广泛人群,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非摧毁现有就业。

⚡ **AI工厂的能源需求与效率提升:** 黄仁勋强调能源是赢得AI和制造业竞赛的关键,并呼吁利用一切能源形式,同时指出美国在技术效率上的优势。他以Grace Blackwell新架构为例,说明可以通过提高能效,用更少的能量实现更大的计算力,从而满足AI工厂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 **AI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技术挑战:** 黄仁勋展望了AI的未来,特别是空间计算和可穿戴AI设备。他认为未来的AI必须具备“随时待命”的即时交互能力,并正在开发“超低延迟”的AI技术以克服当前语音互动不自然的延迟问题。他预测每个人都可能佩戴AI设备,这将需要远超当前水平的计算能力,因此持续扩展AI算力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10月28日,在GTC大会期间,黄仁勋和媒体以及行业分析师对话,话题从美国本土制造到能源需求、开发者生态与OpenAI投资,几乎涵盖了AI产业链的全部关键环节。


文 | 康路 发自华盛顿

整场问答持续约1个小时,更多时候,他在回答产业结构与技术演进的问题。“AI竞争不是单一维度的”,黄仁勋认为,AI竞争包括能源、芯片、基础设施、模型与应用等层次,并呼吁美国不仅要发明AI,更要率先普及AI。

黄仁勋也花了相当篇幅讨论中国的AI发展。他指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同时,中国在开源生态和模型创新上的贡献“不容忽视”。“Qwen是世界级的语言模型,DeepSeek在推理架构上的突破是革命性的。” 他同时注意到,中国的国产芯片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在我们离开中国的时候,国产芯片正在成倍增长。”

谈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

黄仁勋:目前最先进的封装技术——CoWoP(共封装光学技术)还不在美国,但正计划在几个月内在美国建立。TSMC等合作伙伴正在帮助我们建设这一能力。TSMC不仅是英伟达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美国的战略伙伴。未来,我们将在美国完成从芯片制造、封装、系统集成到AI工厂部署的全过程。这将带来大量高薪制造岗位。

谈AI竞争

黄仁勋:至于是否可能落后于中国?答案是有可能。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开放。AI竞争不是单一维度的,它包括能源、芯片、基础设施、模型与应用等层次。特别是,我们需要更多工程师、管道工、技工来建设AI工厂。这些都是高薪、体面的工作。美国不仅要发明AI,更要率先普及AI。

谈AI革命是否会带来短期就业阵痛

黄仁勋:变革总是伴随阵痛。200年前,美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如今只有1.7%,但我们并没有78%的失业率。AI的整体效果将是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早期计算机只提升了少数擅长逻辑与数学的人,而AI能让每个“有好奇心的人”受益。我认为AI带来的生产力增长将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而不是少数精英。它不会摧毁就业,而会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

谈芯片出口与收益分成机制

黄仁勋:要实现收入分成,首先需要制定一项新的监管条例。目前政府还在起草相关规定。在这项法规正式出台之前,我们实际上还无需面对这个问题。

谈空间计算与可穿戴AI的未来

黄仁勋:技术层面,未来的AI必须是“随时待命”的。它需要在你唤醒的瞬间就能回应,具有即时交互能力。而今天的AI延迟仍然过高,语音互动不够自然。我们正在开发“超低延迟”的AI,例如 Grace Blackwell 这样的新架构,可以提供更快响应和更强算力。未来每个人都可能佩戴AI设备,比如眼镜,那将需要比现在多得多的计算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持续扩展AI算力基础设施。

谈AI工厂的能源需求

黄仁勋:没有能源,就无法赢得AI或制造业的竞赛。过去一些政策限制了能源供应,却希望经济增长提高。这是自相矛盾的。AI竞赛太重要,我们必须利用一切能源形式。同时,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效率更高。Grace Blackwell 的能效提升说明:我们可以用更少能量实现更大计算力。

谈OpenAI投资与IPO时间表

黄仁勋:我们在OpenAI持股比例非常小。老实说,我希望当初能投得更多(笑)。那1000亿美元并不是我们已投出的资金,而是一个潜在合作框架。如果OpenAI明年上市,我一点也不会惊讶。我相信那将是史上最成功的IPO之一。

谈开发生态与中美竞争

黄仁勋:我一直强调,赢得开发者,就是赢得未来。英伟达CUDA是一个全球计算平台,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开源贡献国之一。许多世界级的开源项目,如Qwen模型、DeepSeek推理框架,都是在中国诞生的。如果我们因政策切断与他们的联系,将失去全球一半的AI人才。如今我们看到了结果:封锁反而推动了中国芯片公司的爆发。在我们离开中国之后,中国国产芯片成倍增长。我希望能找到新的平衡。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黄仁勋 GTC AI 人工智能 芯片制造 能源 中美竞争 开发者生态 OpenAI Jensen Huang AI Industr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nergy US-China Competition Developer Ecosystem
相关文章